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经验来自19年考上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洽凡学长,学长提到南京大学重视文献学知识的考察,有考同院校的同学可以充分借鉴学长的经验。
我没有水平写经验贴,因此我只能写经历贴。但在正文之前我应该坦白,我是二战敢死队员,并且第一年的复习内容和第二年的复习内容有不小的差别,而我又确实没有办法将第一年失败的经历和第二年没那么失败的经历分开讨论,因为正是所有的过去才造就了现在的自己。第一年尽管失败,但是对整个考试流程的了解以及对教材的熟悉是不会那么快就忘干净的,而这都将成为第二年中似无还有的基础。因此,我只能尽量将我在过去两年中所认识到的、自认为重要的东西交代出来,至于我认为没有必要多作交代的,首当其冲就是关于我的其它情况:本科出身?心路历程?如果有朋友想了解,可以私聊我,但我认为这不重要:除了运气,重要的就只有能力。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
《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新文学史》上(丁帆)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等);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朱维之);
《文艺学论纲》(胡有清),《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古代汉语》(高小方),《古代汉语》一、二(王力);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现代汉语十五讲》;
《语言学纲要》
除此以外:章骆本《新著》、洪子诚《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黄廖本《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现代汉语》等知名教材也应当翻阅;《西方文学十五讲》、《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周边教材可以做补充;经学基础、文献学基础以及部分原典、名著都建议掌握,具体尺度因人而异。 给文学专业的学生开书单是一件麻烦的事。就考研这件事来说,不功利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完全的功利主义同样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只能说,开卷有益,有空多翻。
时间安排
5月初-7月前
英语主攻单词,政治尚未开始复习,专业课还在翻教材。前后两年中在这一时间段内的安排都差不多,尤其是英语,两次看的都是《恋练有词》朱伟单飞创业前的单词视频课,也就是17年版。7月之前将单词过一遍,暑假里再过第二遍,并且在记忆单词时按照朱伟常用的“知识网”模式,将在音、义、拼写、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前后脚出现过等方面有联系的词汇结合成头脑风暴,一次记一串,一遍记不住就两遍。
这个过程实际需要的是想象力,它需要我们找出单词与单词在各个方面的联系,甚至是催动我们去创造这种联系。我后来发现这并不只是一种背单词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管理术”: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尽管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万物定理(A theory of anything),但却是可以通过人的本质能力将其概括或串联成更少的知识模型的。实际上,在我从前读书和做读书笔记时已经在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能力了,因此对于考研这件事来说,作为一种等级更高的方法论,它同样适用于专业课,尤其是知识点的整理,于是我按照参考教材将知识点整个梳理了一遍。这里顺便说一句,就袁本文学史来说,这是我第三和第四次通读全书,但是每次都会发现以往忽略的东西,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任何教材。
7月-9月前
从道理上说,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时间,然而能不能利用好却是各安天命的。我没这个本事承受广州的苦热,只能选择敲敲边鼓。如上所述,这里用于把英语单词过第二遍,同时瞎翻网上各种资源,例如所谓完形技巧、新题型技巧云云,我只能说有的有用有的看看就行。政治是在这个时间段里翻完了肖秀荣《精讲精练》、顺手也做完了第一遍的《1000》的,当然也顺手错完了,不过关系不大,因为你所需要做的,无非是紧跟肖秀荣,紧跟紧跟再紧跟,因此以下不再提政治。
第一年里,专业课的教材知识点整理到这个时候还没结束,那就老老实实继续做,因此我一直整理到了将近10月份。到了第二年我只稍微梳理了一下,而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看闲书上。
9月-考前
英语按部就班做真题。第一年里我只做了2005以后的英语一,第二年由于第一年做得遍数稍多了,很多题目看着选项就知道选什么,于是就将1997-2004的真题,以及所有的英语二也捎带做了,12月左右又捎带做了几张模拟卷。但是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真题是需要反复研究的,而作为研究重点对象的则始终是近十年左右的英语一真题,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又是近五年,因为从真题内容可以明显感觉到命题风格的变化,这里所需要的就是手感了。至于作文,我从头到尾使用的都是何凯文,别的资料无论用过或者没用过都不作评价。
专业课整理完知识点之后就可以拿真题练手了。专业课的真题不像英语,除了作文和翻译之外答案就只有四个选项,专业课的真题永远没有固定答案,9月做出来的答案也许10月再去看就会觉得当初写得真是狗屁不通。因此你可以甚至必须一遍遍地组织答案、翻书查资料、修改答案、翻书查资料、再修改答案。永远不要相信自己会做出完美的答案,当然也不要相信别人会。
每天的具体复习时间则是根据考试实际日程来安排的,上午三个半小时,下午三个半小时,晚上三个半小时,除去直接的复习或者掐表做题,也要留下总结和反思的余地。但是不要问我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时几分做什么,我失眠,我赖床,我拖延症。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提供的只是我个人的大致时间安排,是我自己根据我个人的习惯制定的时间规划,当然也借鉴了许多别人的经验。但实际上,无论是考研还是其它,任何与时间管理相关的事务都应当是以私人订制为最高原则的,无它,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假如某些同学英语底子好,那就完全不需要在单词上浪费太多时间,可以拿出更多精力对付阅读或者写作;而假如你是应届考生或者不必校漂,那你也就不必在11月回户口所在地进行现场确认,也不必为了租房和寻找复习环境奔波,可以省下心来睡个好觉。
复试及其他
关于复试,今年无论是进复试的规则还是面试的内容都有很大变化,比较重要的是面试方面,由以往的神聊式面试改成了抽题,外语和专业课各一。外语部分需要朗读和翻译,专业课是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到的一段没有标点的话,需要朗读、句读并谈其中某句话,这之后才是自由提问。
去年之前我没进过B站,但之后我发现它是个学习利器,其中有很多视频课,比较重要的有高小方《古代汉语》、沈阳《现代汉语》(当然,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武秀成《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杜泽逊《文献学基础》等,配合相应教材或参考书观看极有好处; 据说多读南京大学老师的著作和论文有利于判断初复试命题走向云云,也许是有用的,我本人没有验证过,但多读总没坏处。
总结
最后再次强调,南京大学文学院的特点在于文献学,压倒一切的文献学。但与此同时,任何一门考试课程的过分短板都有可能葬送全部的努力。因此如何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复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