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文/韩月娥
地点:野川中学88班
执教人:韩月娥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梁衡先生是这样来抒发他对壶口瀑布的情怀的:
【屏显】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生齐读这段话。)
师:那么黄河壶口瀑布究竟是怎样让作者如痴如狂的,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屏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生读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同学们注意听其声,观其形,用一两个词来说说你对壶口瀑布的感受。
(生观看壶口瀑布视频)
生1:气势如虹、浩浩荡荡。
生2: 水流湍急、一泻千里。
生3:气势磅礴、叹为观止。
生4: 波涛汹涌、令人畏惧。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说的了?大家是不是感到言辞匮乏了,那咱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壶口瀑布的,向作者来借词借意。作者写文章时说:“我每次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向作者借词借意。
【初识壶口】
师:文章开篇便说,作者几次但壶口瀑布?
生:两次,一次在雨季,一次在枯水季。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雨季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的句子,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
生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这句话是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写的,我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凶险湍急。
生2:“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也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其凶险湍急,声如巨雷。
生3:“急慌慌” “匆匆逃离”从侧面写出雨季壶口瀑布的惊险。
生4:“吸” 可见壶口瀑布水势力量之大。
生5:把壶口瀑布比作“一锅水” ,可见壶口瀑布水的水势浩大。
生6: “冲进去,冲进去……”可见水流波涛汹涌。
师小结。
【屏显】
听 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 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感 受:急慌慌、匆匆逃离
特 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再访壶口】
师: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作者看到真正的瀑布了吗?看尽兴了吗?(没有),所以作者选择枯水季又来了,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3—5段,研读课文,明确所至:找出作者游踪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观察角度。
生:边读边勾画
生1:先是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仰观河面像“丁”字。
生2:“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俯视深沟。
生3:“平坦如席的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 “向两边涌去”
师补充小结: 。
【屏显】
师:俯视龙槽——向上游看去,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洪流向两边涌去,平视龙槽两边——细观脚下石,俯视,视线收回。(这种写法叫定点换景,立足点在河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勾画、朗读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分析景物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生1:(声情并茂地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从“千军万马”可以看出河水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从“挤着、撞着”可见水流急、水密。“碎”字可见水流力量之大。
师:同学们,海鹏同学读的好不好?(好,读出了气势,重音、节奏把握很好) 谁来与他PK一下?
生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更闹、更挤、更急。”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3:虽是女生,读出了男生的浑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也来读一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更闹、更挤、更急。”
(学生掌声响起)
师:三位同学各有千秋,都读得很好,要互相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赏析时要从精准动词和修辞手法入手,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更好体会其写景特色。
除了刚才大家品析的这段,还有别的段落吗?
生1:“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这句话运用比喻写出了瀑布的浑厚、猛烈。
生2:“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写出水多姿多彩的一面。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读出一气呵成的排比句式特点来。 )
生3:读倒数第二段,“凿” “旋”“切”从侧面写出水的力量之大,比喻贴切。
师:出示与段落对应的图片, 归纳小结壶口瀑布水的特点以及写景方法。
【屏 显】
雨 季: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枯水季:
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
仰观河面,浊浪奔涌,重在“雄”;
河水冲跌,碎为水雾,重在“险”;
龙槽两边,形态多样,多姿多彩。
【解读壶口】
师:作者仅仅在写壶口瀑布吗?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1:想到了黄河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生2:黄河遇到磨难磨出了了自己的个性。
生3:壶口在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置之死地而后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刚强。
师小结:
作者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历经磨难,方成个性。未成磨难,不能“成河”,也不能“成人”。“观壶口,见人生。”希望我们也能像壶口一样百折不饶,勇往直前!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