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30组+泡泡王婆+【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I 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俗话说,积习难改,积垢难除。开会总是迟到?孩子就是不肯刷牙?提醒了很多次,老公还是太晚回家?对此,一个人很容易感到无力,失去对未来的信心。重复问题的出现,往往不是事实有多糟糕,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有问题。这个片段提供了CPR思维法,可以帮助我们打断重复问题的枷锁,消除无用功。

【Where】CPR法适合解决重复问题。面对一个问题,需要带着一种觉察,留意它是一个新问题,还是似曾相识?好像打不死的小强,换了个角落又出来了。

【What】

1、问题初次出现,讨论内容(Content),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比如:小强今天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很懊恼,因为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也不得不推迟了。

2、问题第二次出现,讨论模式(Pattern)。注意大部分人很容易忽视模式,最终又陷入对内容的讨论。比如:”你晚了1个小时才交作业,早课你听了吗?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啊!”这还是在讨论作业内容,转换到模式——“你第二次没有按时交作业了,按时交作业是活动的一个规则,你可以按照先完成再完美的思路做到按时交作业。”

3、问题继续出现的时候,看看是否已经影响到关系,如果有负面影响出现,坦诚地让对方了解是最好的——“你N次晚交作业了,我对你不遵守活动规则感到失望,我想在将来的活动中我很难接受你这样的学员。”

4、内容问题、模式问题、关系问题是交错的,如果从目的和结果来审视,能帮助我们排列三种问题的优先次序。老师的目的只是早点批改作业,那么可以多在内容和模式上沟通,而目的在于和学生加强未来的联系,那么可以一开始就讨论关系。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故事】昨天从早上到晚上,老公已经三次“视察”儿子的房间,每次出来后,都一脸严肃地警告儿子——“房间又成垃圾场了“,”被子没有叠”,“书乱扔,零食包装袋还在床头......”。然后儿子就“知道了知道了”再去收拾一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我忍不住问老公:“你一次次这样提醒,有用吗?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跟儿子沟通?”

【反思】

1、老公每次警告儿子,都只是说内容(Content),不是被子,就是书,就是包装袋。

2、如果运用CPR法,那么第二次谈话,重点要转到模式(Pattern),强调儿子再次破坏了起床后保持房间整洁的承诺,而这种破坏会导致我们家长无法相信你的自我管理能力。谈话的重点在于“破坏规则”,而不是在哪些地方破坏了规则。这个时候,顺便就可以探讨一下规则是否可以修改,以便符合双方的诉求,比如平时必须叠被子,周末可以不叠,等等。

3、当老公第三次从“内容”警告儿子的时候,旁观的我是很紧张的,因为我害怕父子关系受到破坏。如果我们能如实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谈谈这些小事如何体现每个人的家庭责任,我们就可以弥补因为批评导致的亲子关系疏离感。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目标】在5月前,通过发起一个旨在“用CPR法如何解决重复问题“的演练活动,来强化对CPR的认识

【行动】

1、3月,在“妈妈学习”群里,预告发起一个CPR法演练的活动,对CPR的3W1H做出说明。

2、4月,报名参加的妈妈,每个人提交一两个头痛的重复问题。

3、5月,现场活动,对提交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其中的“内容”“模式”和“关系”。

4、现场活动演练,重现场景,用CPR翻转。特别要留意一种偏差,就是把讨论和演练的目标误解为解决场景问题,而不是在场景中演练CPR。

5、要求每个人再一次碰到同样问题时,使用CPR法终止“只关注内容”模式。

6、实践者提供反馈,对于失败的反馈,要看看是在CPR的哪一步没有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30组+泡泡王婆+【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