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能谈论这本书的人最高级

这本书告诉你我,如何在社交中华丽地装B。

6月份即将过半,上半年就要结束了,你的社交活动是不是也明显变多了?和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叙叙旧、去亲戚家串个门、和同事们一起吃饭聚餐……这些场合,除了聊近况,还能聊点儿什么显得你更高级呢?

最好的谈资永远是新的知识。推荐一本特别有价值的硬核谈资——《创世记》,这本书的中文版刚刚上市,由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而且是顶级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集大成之作。

如果你能在社交场合和别人聊聊这本书,一定会显示出你极高的认知水平。

简介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几千年来,宗教和政治教条都未能彻底解答这些关于我们自身的根本问题。本书是社会生物学的开创者、当代伟大的科普作家爱德华•威尔逊新作,以演化生物学的视角向我们揭示社会和文明的深层起源。真实的“创世记”不是上帝用六天完成,而是通过演化史的六次大转变实现。本书综合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新成果,演绎了这一伟大的演化过程,对生物学和社会科学都能带来全新的启发。

在以竞争为基调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众多的合作乃至自我牺牲的行为?这个问题自达尔文时代就困扰着生物学家。威尔逊指出,是利他行为促成了演化史上的重大转变,使生命从原核生物逐渐演化成今天纷繁复杂的形态。在38亿年的演化史中,群体选择与个体选择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真社会性并不来自“自私的基因”理论中的亲缘选择,群体选择产生的利他主义才是塑造真社会性的关键。在群体选择的基础上,人类逐渐演化出复杂的社会和灿烂的文化。

群体选择——达尔文的进阶

本书用百来页的篇幅介绍了几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史。重心在探讨利他主义的起源。达尔文生物演化学说使得利他行为成为一个难题。新综合和基因学说加深了这一困难——“自私的基因”是演化的唯一基础。这部小书的核心内容在于阐明群体选择的内容,并依赖群体选择来解释利他主义的产生。记忆中,多数生物学家好像很长一段时间不认可有群体选择这回事。

在达尔文那里,群体选择指的是:演化由整个群体的而非由其中个体的遗传性状驱动。群体演化起于类社会性物种,例如,单个细菌与同类之间通过化学信号交流信息,形成群体感应。多种昆虫和其他动物会长期照顾幼虫、幼崽。在这类行为的基础上,产生出真社会性物种。生物学家现在已大致理清了真社会性的发展步骤,其中关键的一环是:女儿们成熟后仍然跟母亲共同生活,母亲继续担任生殖母体的角色,后代则担任不育的工职。而从前,霍尔丹、汉密尔顿等重量级的生物学家倾向于从亲缘关系的扩展来设想群体选择。当然,群体选择虽然发生在群体层次上,但这不是要否认群体层次上的选择跟个体层次上的选择一样,选择的单位都是基因——在这里,自然选择青睐于那些规定了社会性状的等位基因。

本书短小简明,跟作者那部洋洋大观的《社会生物学》正相对照(2000年英文版,中译本2008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英文版是今年刚出的,感谢中信出版社和译者傅贺这么快就让我们读到了中译本。两本书隔开19年,这段时间不算长,但在群体演化研究领域新成果迭出,因此,本书篇幅虽小,对群体选择的解释却远为更加令人信服。

本书还有一个小优点:为节省篇幅,多数专名术语作者不加解释,对简明综述类写作,这种写法是对的——很多术语我们普通读者已经了解,有些则有译者做注说明,少数几个读者需要自己去查阅,现在有了google、度娘,查阅一般术语是件极容易的事。有些同类著作逢术语就做一番说明,这也许适合于很初级的读者,却难免会浪费多数读者的阅读时间。



最后,给你拿下这本书的5个理由:


1.作者威尔逊是世界顶级科学家

爱德华·威尔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社会生物学之父,也是社会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奠基人和“知识大融通”理念的倡导者,被誉为“达尔文以来伟大的博物学家”。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生态学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等100多项大奖,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当代美国的25位美国人”之一。

他不仅在生物领域成就极高,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堪称大师级的科普作家,曾两次获普利策奖,你熟悉的《蚂蚁的社会》、《知识大融通》等作品,就来自他的笔下。

2.各界大咖牛人都推崇威尔逊

并不是只有我们说威尔逊牛,社会各领域的牛人也都非常推崇他。我们熟悉的万维钢老师就曾说:“现在威尔逊已经90岁了,他早已不是一个生物学家,而是一个以生物学视角观察世界的思想家。我无比羡慕威尔逊这样的人生,而据我所知,目前中国没有这样的人物。”

就连他最大的“学术论敌”理查德·道金斯也不吝赞美:“在达尔文之后,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么厉害的科学家,值得你去了解,并且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3.这本书是科学泰斗集大成之作

在刚过去的6月10日,威尔逊度过了自己90岁生日,威尔逊的一生非常了不起,这本书在他所有作品中,也是最了不起的一本。为啥?因为这是他给自己一生的总结陈词,汇集了最新科学成果。而且这么重要的书只有7万多字,读起来非常轻松,但分量却很重,汇集了威尔逊对很多宏观问题的探讨,比如“是什么力量创造了我们,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极具价值。

4.威尔逊完善了进化论,堪称“当代达尔文”

如果朋友问你,威尔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你一定要告诉他:威尔逊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群体选择”理论。我们都知道达尔文是伟大的生物学家,但其实当年达尔文在用“群体选择”理论,解释“为什么生物会无私地做出利他行为”这个问题时,缺乏事实证据,不被主流认同。

直到威尔逊的出现,他用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生物行为,和严密的数学过程、实验证据,证明了“群体选择”理论的正确性,让这个理论再次进入主流视野。威尔逊被称为“当代达尔文”,当之无愧。

5.从这本书围观科学家“神仙打架”

谈到威尔逊,一定绕不过一个人——同为演化生物学家、著名科普书《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威尔逊和道金斯是学术上针锋相对的论敌,他们因为对进化论中“利他行为”的解读不同,一直“斗争”了很多年,不仅在论文中用够硬的证据反驳对方,还在推特上公开批评,说对方是在“走向堕落”。这种“华山论剑”般的高手对决,非常适合你和朋友们聊一聊。

不论你是对生物感兴趣,还是想收获新的高级谈资,这本书都不会让你失望。

附: 威尔逊的三个逸闻趣事

1.威尔逊看蚂蚁“一目了然”

你可能想不到,这么一位大科学家,居然是一位残疾人——7岁那年,威尔逊在钓鱼时发生意外,右眼失明了。

可是,他的研究领域是蚂蚁的行为和分类,需要大量的野外观察,双眼是必不可少的。你很难想象,威尔逊仅用左眼,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对家乡亚拉巴马州的每一种蚂蚁进行了观察、识别和分类。

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出,兴趣是威尔逊成功的关键,正是凭借着强大的兴趣和热情,他在需要正常人用双眼努力观察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的伟大成果。

2.曾被人在公开场合“人身攻击”

1975年,威尔逊推出大作《社会生物学》。他把动物社会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了人类社会中,解释了人类进化的方向。

但在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这套理论被人认为充满了种族主义和优生学的意味。很多人都公开表示反对。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威尔逊在讲台上被抗议者浇了一头冰水。

你会好奇,那他是怎么回应的呢?用威尔逊自己的话来回答你:“我把自己晒干了,然后休息。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3.不论年龄多大依然保持科学热情

今年6月,威尔逊整整90岁了。我们一般看到的90岁的老人,有些已经行动不便,很少有生活热情了。

威尔逊可不是这样,别人问他怎么看待自己的90岁,他说感觉自己只有35岁,每天的干劲儿和热情和40岁时一样。他还在规划去非洲莫桑比克进行博物学实地考察。如果不是前一阵当地发生了台风,威尔逊可能早已动身,90岁生日很可能就在莫桑比克度过了。

你看,40岁时做的事情,90岁的威尔逊同样在做着。40岁时的科学热情,90岁时依然保有,而且越燃越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月,能谈论这本书的人最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