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他说我才信

不久前新华网一份调查让人震惊。

关于95后的就业观——

54%的95后理想职业是成为一名“网红”

与众不同、名利双收,的确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但做网红真的轻松吗?

今天Sir就请了一位网红亲自“讲解”。

名字响当当——

《麦昆》

McQueen

李·亚历山大·麦昆,被称为“英国时尚界流氓”。

别小看这个长得像大罗(罗纳尔多)的小胖子。

称他为时尚界神话,不夸张。

年纪轻轻,就是时尚界宠儿,明星的御用造型师。

比如骷髅丝巾,2003年亮相起,一直是明星的街拍利器。

卡梅隆·迪亚兹、约翰尼·德普到碧昂丝、卡戴珊……几乎人手一橱柜。

还有因Lady GaGa而全球爆红的犰狳鞋。

时尚圈看中的,是他流氓式的风格。

大胆、冒犯、打破常规

著名的“包臀者”系列,降低裤子,拉长躯干,改变身材比例,露出股沟。

脱离服装,纯玩概念,更是像一只脱缰野马。

2001年的voss秀被誉为麦昆生涯的巅峰之作。

一场时尚秀,被他做成了“疯人院”主题的艺术展。

模特不走台步,而是失去理智般左摇右晃。

模特秀场后,高潮猝不及防来临——

场地中间的玻璃箱出突然打开。

“嘭!”

会场一声巨响。

漫天的飞蛾涌出,肥胖的情色作家米歇尔·欧利,含着吸管躺在椅子上。

怎么回事?!

连现场许多资深时尚人士都一脸懵逼。

原来,这一幕来源于乔-彼得·威金的画作《疗养院》。

疯人院,变成疗养院。

时尚界的疯狂与病态,被麦昆狠狠砸在了现场。

这一幕重现,瞬间赢得满堂彩。

甚至连时任古驰创意总监、被称为“时尚界上帝”的汤姆·福特都称赞其创意。

后来,麦昆的履历无人能敌:

27岁,麦昆四次荣获年度英国最佳设计师(最年轻)。

28岁,担任纪梵希的艺术总监,几年后又执掌古驰(Gucci)的艺术部门。

34岁,赢得年度国际最佳设计师,以及大英帝国勋章。

他不仅在引领潮流,甚至自己就是潮流。

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亚历山大·麦昆(McQ),在伦敦、纽约、米兰都开分店,进军多个时尚之都。

可这一切,在2010年2月11日,戛然而止。

在麦昆母亲葬礼的前一天,麦昆选择在寓所上吊自杀。

这部纪录片,就节选了麦昆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采访了他周边的亲友和伙伴,重现了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知的麦昆。

一个除了死,没有其他出路的麦昆。

“我想死很久了。”

纪录片里的麦昆,曾经对好友说。

人间不值得?

他从一出生就与众不同。

他曾说,在母亲子宫里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恋队伍中的一员,六岁时就宣布出柜。

腼腆内向,缺乏男子气概,不仅让父子关系变遭,更让他在学校里被称作Mcqueer(queer有有同性恋的意思,含歧视意)。

甚至在9岁的时候,遭到姐夫虐待、性侵,并持续多年。

直到去世前四年才爆出。

这些童年阴影打碎了麦昆的童真,也彻底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

与众不同,变成了离经叛道。

16岁辍学,在母亲支持下,选择去萨维尔街做学徒。

这条街被称为“量身定制的黄金地段”,专门提供高级男装的定制服务,客户包括丘吉尔,戈尔巴乔夫,查尔斯王子等。

《王牌特工》里的kingsman裁缝店,也坐落在这。

麦昆在此发掘了自己的天赋——当一个裁缝。

学乖了?懂事了?

不可能的。

在给查尔斯王子的外套夹层中,他用圆珠笔写下一句脏话——

“我特么是个娘儿们。”

此后,他更是不断地跳槽,为意大利和日本的公司工作,他的才华让人惊艳。

但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刺头。

嬉笑怒骂,带着底层人的痞气。

甚至在“包臀者”的秀中,直接把模特的下体裸露在安娜·温图尔的面前。

安娜·温图尔,被称为“纽约的非官方市长”。

《VOGUE》杂志主编,更是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梅姨扮演角色的原型,时尚界当之无愧的大咖。

一出场就直接羞辱权威,谁的面子都不给。

二十出头,他就被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院破格招收,读时装设计。

从高中肄业直接到攻读硕士,后无来者。

不幸的过往让他的视角迥异于常人。

他擅长从丑陋中发现美,在历史和性中寻找表达,思维更是天马行空,加上从小对布料极为敏感。

天生就适合吃这碗饭。

早年的作品《开膛手杰克尾随他的受害者》里,用破洞的丝袜展现女性被侵害的样子。

1992年的理念,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可在当时,需要承受巨大争议——侮辱女性。

但这恰恰是对麦昆最大的误解。

作为一个在姐姐,母亲保护下成长大男孩,他比任何人都要珍惜女性。

让模特袒胸露乳,是希望能给予女性保护。

原因是姐姐被家暴的场景留给麦昆很深印象。

此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与挚友。

帽子女王伊莎贝拉·布罗。

她发现了麦昆的才华,不仅买下了麦昆的毕业作品,更是把自己的公寓和别墅,借给他当工作室,几乎成了麦昆事业上的母亲。

可麦昆面对的,不仅是争议,还有更现实问题。

吃饭。

从学校毕业后,举办的第一场时装秀就震惊业界。

可是在面临1200万人观看的BBC采访时,却不能露脸。

因为,他用来办秀场的钱,来自政府的失业补助

在采访中,他说到——

秀非常棒,但明天我会醒来思考。

我要一瓶牛奶,我去哪里找四十二便士?

即使是天纵奇才,也摆脱不了现实的荒诞。

先锋,才华,此时并不足以让他吃饱饭。

反而因为对主流的叛逆,时尚界开始称呼他——痞子时尚之王。

但麦昆其实是一个把母亲奉若神明的大孝子,连朋友当面说脏话都要制止。

外界的评价和真实的自己,出现了鲜明的反差——

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他面前。

是装作人们想要的样子,还是做自己?

说得更简单点就是:

想不想吃饱饭?

想,太想了。

于是他接受邀请去巴黎,成为纪梵希的艺术总监。

即便他刚刚大骂过纪梵希的作品。

“这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走秀,垃圾的要死。”

嗯,真香。

妥协和挣扎,贯穿一生。

在巴黎,他试图展现的先锋和前卫,却遭到法国同行的抵制,舆论界恶评如潮。

夹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麦昆变得痛苦不堪。

但在名利圈浸染过的麦昆,已经变得精明。

他把纪梵希的钱,花在自己的品牌上。

躺着挣钱不愿意,非要搞事情。

他背叛主顾,背叛朋友,独自承担骂名。

尤其是伊莎贝拉·布罗,两人的分道扬镳,让麦昆承担了世人指责——冷血,白眼狼。

时尚是一个肤浅的行业。

大多人的与众不同,都是秀场,都是人设所需。

可麦昆不是。

他想做自己,哪怕倾其所有。

天才和疯子有只有一线之隔,但麦昆不是。

他是天才,只是选择了变疯。

终于,麦昆的工作获得了古驰的支持,事业也越来越成功。

一场又一场怪异但震撼的大秀,满世界收割着荣誉。

甚至走进了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亲自授勋。

十年时间,从伦敦东区(贫民区)的时尚痞子,变成了英国时尚教父。

事业巅峰,人生却是低谷。

没有朋友,没有家人,除了唯一的母亲,他孤身一人。

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没想到只不过进了另外一个壳。

2007年,曾经的挚友伊莎贝拉·布罗罹患癌症,选择自杀。

布罗的家人公开指责麦昆,应为她的死负责。

因为自责,葬礼上的麦昆一言不发,躲在人群后,沮丧得像个孩子,之后甚至躲去印度,自我放逐。

还不止。

姨妈因病去世,宠物狗离世……

最后母亲去世,彻底打碎了麦昆的伪装,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麦昆一辈子特立独行,却是越走越窄,越走越孤独。

除了时尚界的虚名和喧嚣,他几乎失去所有重视的人和事。

Sir不禁想到了张国荣的遗言。

“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这似乎是所有与众不同的共同结局。

Sir无法解释他们的不幸。

只能尽量,让他们的付出被更多人记住。

之于麦昆,不见得非要去买他的奢侈品。

他想要我们记住的,是这些舞台上天马行空的瞬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不值得,他说我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