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第287日:谭嗣同思想续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中哲史北大版》笔记之谭嗣同二

正文:

“破对待”的相对主义理论

宣传了进化论的思想。天地万物都是变动不居,“今日之神奇,明日即以腐朽”。天地万物以及人的体貌呼吸无时不在变易,无时不在更新。

他激烈地抨击了那些“断断然曰不当变法”的“守旧之鄙生”。谭嗣同的日新说,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永恒性,承认了事物不断更新,反对了守旧不变的顽固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改变封建专制主义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表露了一些关于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因素。“异同攻取”,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万物产生的原因。看到事物的发生和运动起于“异同攻取”,看到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无独而有偶”,这些都是谭嗣同思想中的合理的辩证法因素。

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体系中提出了“破对待”,即取消矛盾对立的观点。

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以至根本否认事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质的规定性,从而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差别和对立。把事物的变动绝对化,而根本否定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从否定事物的对立斗争,得出了事物只有循环、只有量变,而无质变的形而上学结论。表现为相对主义倾向。

“仁学”的哲学体系

“气”、“以太”,解释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元气”看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批判了佛教的虚无主义本体论。批判佛老。批判了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因素→机械唯物论

把物质性的“以太”与道德观念“仁”等同起来。→“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是把“以太”和“仁”看做是二而一的,“仁”即“以太”,“以太”即“仁”。

把物质性的“以太”与精神道德观念的“仁”等同起来,这是谭嗣同走向唯心主义在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

所谓的“心”或“心力”,也就是佛教法相宗的所谓“藏识”,他说:“佛教之所谓藏,孔子所谓心。”天地万物,以至人自身及其意识都是“藏识”的产物,“藏识”是天地万物的最后根源。

在认识论上,谭嗣同也完全吸收了佛教唯识宗的理论。首先,他否认人的思维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其次,“藏识”既是人的意识的“本体”,又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那么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归根结底无非是“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已。

客观世界存在着人的“思力之所必不能到”的领域。谭嗣同认为凭借感官去认识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如果用佛教“转识成智”的神秘的“知”,又是无所不识的。

最后,谭嗣同所讲的“心”、“识”,也就是所谓的“灵魂”。

P443

图片发自App

鲜途十四期,公交车演讲。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87日

日阅读:读完《梦与真》,读《中哲史北大版》,两小时左右。

日锻炼:

总结反思:

不忮不求,低调谦逊。清晰脑子,纠正错觉。淡定从容,无畏无惧。世界虚幻,由心而成。慎独,自觉,觉知,刻意。

图片发自App

鲜途十四期,团队全家福。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格第287日:谭嗣同思想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