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居然又快速速成了新工作技能。
加班好几天,电话接打到喉咙痛,都没空问为什么这么卷?
好累,为什么这么卷?
【躺和卷如何选择?】
一开始是听到罗胖老师讲内卷,我听了三遍都没太整明白扁担内卷的来历。
后来到处都用上了这个词,我慢慢有点明白,这和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关,更和大家没日没夜加班,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有关。
直到听到呼兰的脱口秀,我才明白。
再到了演讲力训练营,看到那些不能称为作业,直接可以当小论文发表的文字打卡之后,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在卷,不想卷的人,也不甘示弱,发明躺平来对抗内卷,真的可以躺平吗?
如伊壁鸠鲁的“犬儒主义”一样?可是如果他真的避世什么都不在乎,为什么要去一个人潮拥挤的广场呢?so,生而为人,DNA里就有着彰显生命价值的动力,一直卷看不见自己也不行,一直躺平不卷一下腹部也站不起来,以前讲,劳逸结合,现在讲究躺卷结合,这样才能练出美丽的腹肌。
1.什么是内卷?
“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研究水稻种植提出的概念。意指“向内演化”,任何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之为“内卷”。
如今,多用以形成高校和职场里的“非自愿”竞争。
例如,有一颗苹果树,人人都可以摘。但是,别人摘了我就没有了,所以我得提前一天去摘。你知道我的心思,就抢先我一天去摘。其他人也知道你的心思,又抢先你一天去摘。
结果,我摘得可能是红苹果,你摘得可能是青苹果,他摘得可能是小青果。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苹果,这棵苹果树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增加了投入成本,获得的收益却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这就是内卷。
再举个例子:大家在电影院看电影,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电影,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电影,变成站着看电影了。最关键是,没人敢坐下来。
付出更高的成本,却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
这也是内卷。
2.什么是努力?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是这么给“努力”定义的:“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努力”有两个基本的因素:
1)要有目的性
你要努力,那你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而努力。是为了减肥?为了考个好大学?还是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不管你做什么,你肯努力的背后都定然有你的原因。
这个原因即是其目的性,亦可称之为动机。
而你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你要达成目的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利己性。你想得到多大的好处,往往会付出多大的努力。
2)要有主动性
努力不是别人逼你去干什么事,一定是你自己要去做的事。努力是主动的,自己明确知道需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努力是一个主动前进的过程,是自己为完善自我而主动做出的选择。
比方说,你要去减肥,你制定了健身计划,每周去健身房2~3次锻炼身体。你克服了时间因素,从冗杂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主动去锻炼,这就是努力。
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是使命感驱动的。
如果并非出自意愿,只是被环境裹挟着做事,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那不是努力,那只是“劳动”而已。
3.内卷下的努力,越努力越累
博弈论中,有个“囚徒困境”理论。
两个被捕的囚徒面临着选择:是相互推责?是供认?还是串谋?结果,在制度的压力下,每个囚徒都发现供认是自己更好的选择。
“内卷”本质上正是“囚徒困境”。“内卷”中的每个人,就如同囚徒在困境中,没有其他选择,为了自身的利益,只能选择“配合”这个的方案。
比如“996”,有人想升职,就选择主动加班。其他员工害怕自己不加班显得不努力或者因此被炒,于是也跟着加起班来。大家都在加班,可是公司业绩并不见得会变得更好,工资也还是那么多。
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变长了,不断自我重复,自我消耗,除了累,一无所得。
所以,内卷下,每个人其实在做着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
那么,内卷下,努力是否还有意义呢?
首先,不管在任何时候,努力都不是一件坏事。
你之所以觉得努力没意义了,是因为努力的价值被稀释了。
过去,投入60分的努力,就能取得80分的成果;现在,投入80分的努力,可能只能拿到60分的成果,甚至是30、40的成果。
为什么努力的价值被稀释了?
因为,在“内卷”的怪圈里,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你所付出的是低效重复的努力。
如何让努力的价值性更高?
你不能原地打转,你需要有“破局思维”。
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
独卷卷不如众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