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

2016年,鲍勃·迪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

As a performer, I've played for 50,000 people and I've played for 50 people and I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harder to play for 50 people. 50,000 people have a singular persona, not so with 50. Each person has an individual, separate identity, a world unto themselves. They can perceive things more clearly. Your honesty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depth of your talent is tried. 

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5万人演出过,也为50个人演出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为50个人表演的难度更大。5万人拥有的是一副面孔,50人却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不同的身份,有着自己的世界。他们能更清楚地感知事物。你的真诚以及这份真诚与你全部才华的交融在接受着考验。

我开始觉得,长久以来一直寻找的“倾听”感,在这个交流活动中,或许能够得到答案。


~~~




第一天

假设有一个初二的孩子,她由于英语成绩不太好,被家里人介绍、要跟你来学习外语课。她走进屋里,你该怎么跟她打招呼?

我:同学你好!初次见面,我是你的英语老师。你的家里人把你推荐给我……

Y:等一下,我得叫个停。我明白,你想要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很好地展现你的专业性,这非常好。但这样你就把她推到了你的对立面上!她一开始来这个课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抵触感和孤独感,而一开始就提她不太愿意面对的家长,你一下就失去了她的信心啦。你要照顾到这种感觉。你再试试?

我:同学你好!你渴了么,我给你倒杯水?今天路上很远吧?我的屋里养了一只猫,给你介绍一下它~

Y:等一下,我需要再叫个停。我明白你是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拿出你的关怀和体贴。但是你的一切都有一种很强的“提供”感。来上课的人可能确实不渴,来的路上可能确实不远,而且她可能会害怕猫或者对猫过敏。

我:嗯…………对,确实有可能有对猫过敏的情况在。如果来上课的人有说明,我就会帮她把猫拿走。

Y:但其实这样做还是“替别人做了决定”。或许这个来上课的人确实很怕猫,但是你可以问问她:“需不需要我把猫拿走呢?我可以这样抱住它,你可以在它被我控制住的情况下来摸一摸它,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舒服,我会把猫放到你看不到的地方去,或者我们可以去一个没有猫的地方继续。”

我:确实很难,这一切的核心都是“我在为对方考虑,而且确实去探究对方现在的需求是什么”。

Y:是的。在教课的过程当中,和学生形成情感联结是特别重要的,很多时候甚至比讲课内容本身还要重要很多。一旦形成情感联结,在你们交流的时候,会很容易取得特别棒的效果;这个情感联结一旦没有形成,即使讲得很好,孩子也很可能没有办法听到你的声音。


情感联结的核心在于倾听。但是究竟该怎样才能下意识地去进行倾听呢?这一切确实还挺难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