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你踩这个坑了吗?》

今天开始分享《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这是我在樊登读书听过的一本育儿书,之前也做过一次简单的分享。因为书中介绍的方法非常有吸引力,于是入手纸质书,细细品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博士,她是专业的家庭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是此书的受益者,接下来几天的分享,也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首先,我们看看作者认为家庭教育路上存在什么“坑”,让我们深陷而不自知。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一个小男孩描述自己妈妈的日常:早上闹铃一响,眼睛还没睁开,妈妈开始催促自己起床上学,穿衣服嫌扣扣子方法不对,吃早饭嫌弃自己吃得慢,出门要检查落没落东西,落了就批评自己丢三落四。

妈妈下班回来,第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如果没做,数落自己只顾着玩,如果做完了,就质问为何不继续复习预习或看书。

孩子总结,妈妈最常说的话“快点快点”,最常做的事就是挑错。

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识?我们多多少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没错,这就是作者说的,教育路上的坑:催促+纠错教育。

作者说,我们父母心里存在一个“正常的孩子”,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这个“正常的孩子”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落后、有问题,于是出现焦虑情绪,迫不及待想通过催促、纠错将孩子往“正常”的道路上赶。

我想起自己之前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早上要送孩子上学,还得赶着去上班,起床时间一到,赶紧叫醒孩子,他一赖床就催快点快点,起床后还得纠正他刷牙的姿势,检查脸洗没洗干净,结果越催越慢,最后一个吼一个哭,鸡飞狗跳。

所以你看,催促、纠错有用吗?没用!作者说,很多时候,父母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恰恰是正常的现象。好比起床,我们大人都经常在闹钟响之后赖一会床,这很正常,怎么到孩子身上,就变成他磨蹭了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催促、纠错停留在“想当然”的基础上,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将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看成问题,这时我们就容易陷入催促+纠错的怪圈出不来,当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父母的监督的,并不是说不能纠错,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有偏差,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正确的指出来,并告知他们正确做法,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如果只是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催促和纠错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过度纠错将没问题变成有问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孩子尿床问题。

本来孩子偶尔一两次尿床是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假如被家长放大,非要纠正过来,反而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更加频繁的尿床甚至心理问题。

另外,纠错过程中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很糟糕,这都做不到,负面情绪容易造成孩子的归属感缺失,同时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既然催促和纠错无效反而有害,我们在教育孩子路上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优势累积教育法。它的核心是改变过去父母以纠错方式让孩子成长的逻辑,少关注问题,多关注目标,努力让孩子体验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找到自我激励机制,最后“自我实现预言”。

书中一共介绍了四种方法,整本书都围绕这些方法展开详细阐述,我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继续分享,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孩子时,你踩这个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