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那就做饭吧

很喜欢睡前刷会微博,看看不相识的,离我生活很远的那些人每天都做了什么,分享了哪些好玩的好吃的事物。

尤其喜欢关注美食圈。虽然做菜不怎么好吃,每弄一个新的花样还要照着手机上的菜谱一步一步来,下一次再做同样的菜还要继续看菜谱,实在是没有一点烹饪天分。但是做饭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也实在是让我觉得太有生活气息,充满了一个家庭应有的包容感与甜蜜。因为是自己做的,从买菜到洗切煮的过程都全权参与,吃的时候就更加珍惜和感恩。

但是很多次也完全不想煮饭。我切菜的手法还是很生疏,爸妈教了很多次也是不得其法;做的成不成功也完全是看天意,虽然不好吃也还是要努力咽下去;吃完饭后还要进行大量的清洗工作。对我而言做饭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也是一种考验。

所以很多时候选择逃避,干脆点外卖好了。一定要点外卖啊,外卖的种类又多做的又比我好吃,做饭是不可能一直做饭的,菜又切不好,就是点外卖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外卖的老板个个都是人才,我超喜欢点外卖的。

像是生活一样生活也是一道工序复杂,百味杂陈的菜,须你去经历方能体会个中滋味。也有累了想要逃避的时候,就像——点外卖。

工作不顺亦或是遇到了什么其他挫折的时候,说了多少遍的人间不值得,一副看淡了生死想要逃离的样子,却舍不得现在的红灯酒绿的繁华。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

《小森林》里的市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不同的是她暂时的离开了曾经追梦的都市,回归田园,寒耕暑耘。

那是一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地方,像是木心诗里的从前

随着市子缓缓的独白,镜头里的她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道路两旁是深深浅浅向后掠去的葱郁的树木,背景音乐恰到好处而不动声色的响起,市子发丝和衣角飞舞在夏季的风里。

市子一个人独居在曾经跟妈妈相依为命生活的小屋里,虽然是一个人生活,但却格外的认真。

种菜、除草、收割、烤面包、做各种创意的菜。

偶尔拿去和邻居或者伙伴们分享。

她的生活亦如每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普通村民一样,耕稼陶渔,周而复始。

平静而富足的生活里偶尔也有小波澜。在亲自对食材的各种处理中,发现了妈妈曾经对她撒过的谎。比如,把伍斯特酱油说成是自己独家特制,长大才发现商店就有卖;

把巧克力榛果酱命名为涂抹酱,这也不是小森独有,而是全世界都有卖。

市子的妈妈跟所有调皮的大人一样,喜欢对孩子胡说八道,真话和假话也总是混在一起。但是随着自己也开始慢慢做一道道妈妈曾经做过的菜,市子仿佛也和妈妈有了心灵的交流。了解到妈妈原来也一直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只不过小时候的自己认为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没有对她努力过的一切心怀感激。

妈妈是她的一个心结。在给她做了冬花味增汤之后就离开了家,此后音信了了,偶尔寄回几封信给她。

家务事都是你老婆在帮你操心吧,一回到家,家里灯火通明,热腾腾的晚饭就摆在面前,就会轻松的说句好累呀,衣服脏了就随口抱怨,我不管多累,这些都是要自己一个人做,赚钱也好,家务活也好,没有人替我分担”,市子打工的时候这样抱怨老板,静下心来一想 ,妈妈就是这样生活的吧。

市子总是在缓缓诉说着每道菜的做法,没有任何喜悲,没有情感的起伏,平静而自然。一如在小森缓缓度过的春夏秋冬。

她没办法融入喧嚣的城市,在那里累且孤独。偶尔以为遇到了很好的男孩子,满怀心意的为他准备便当,换来的也是他背后的嘲笑。仿佛认真生活的人都不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影片的最后,市子为了了结没有放下的事暂时离开了小森,她不过想安心的生活在这里,跟过去的自己说声再见。

诚然,这是一部很治愈的电影。在小森,生活节奏很慢,人们精神生活和大自然馈赠的食物一样充盈。春是春,秋是秋,夏天蝉鸣鸟叫,冬天银装素裹,人们所要担心的仿佛也只剩下了收成。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了。

有人说这部片子就是《舌尖上的日本》,我想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舌尖》是在讲一道道菜繁杂的工序,而市子做菜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该片花费一年时间在日本岩手的奥州巿拍摄,当地春夏秋冬的美景尽收眼底。导演用心的样子,像是在拍一部美食纪录片。

不得不说桥本爱很适合市子这个角色,她将市子的温和恬静又坚强倔强都演出的刚刚好。当然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桥本爱的记忆还是《告白》里带着点邪性的清冷美少女,本来以为会很违和,结果意外的很衬她的气质。

海子的诗里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或许做不到放下一切归隐山林,但或许可以学习市子,试着将心结放下,用心去生活。

喜欢文章的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初见白兔堂,这一个发发小牢骚说说少女心的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开心,那就做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