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佛系青年,并不是那么简单

恰逢中秋佳节,我和妹妹回老家陪老父亲过节。

晚上,在书架上翻出了这本一行禅师的《佛陀传》,是很久以前我在南方一座著名的佛寺里做义工时,寺院的一位法师赠送给我的。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百无聊赖的我索性读了起来。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不忍释卷。


《佛陀传》原名《故道白云》,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写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传记。在这本书中,一行禅师以优美流畅、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释迦牟尼的一生,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它取材于24本巴利文、梵文和中文佛典,原始佛教的很多真义都在各个优美的小故事中得到了通俗易懂的再现,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一行禅师的良苦用心。

在书中,一行禅师以极为平淡朴实的语言刻画,不谈神通,不谈传说,不谈玄虚,而是以实实在在的理、辩证、符合人之常情的角度和超越人之常情的智慧来诉说了佛陀整个修道觉悟和传教的生涯。在一行禅师的笔下,佛陀不再是那个民间传说里高居神坛之上的神,而是如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普通人。

除此之外,书中也写到了佛陀的十大弟子,尤其是阿难、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和罗睺罗等。整本书里,一行禅师并没有将笔墨的重点完全放在佛陀身上,反而花了非常多的篇幅细腻地描写了佛陀的弟子们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各自的态度、反应和应对措施。

整本书读来亲切自然,没有常见的佛典那样深奥难懂,每一章都是一个小故事,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连缀成一个整体,很容易吸引人拿起来阅读。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少人愿意阅读的时代,有这样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可以将佛陀描述得如此真实而贴近我们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而熟悉的,没有距离感。因而,它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出版以来,这本书就受到了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二十余年。

第一个故事名为《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是刚受比丘戒的二十一岁的缚悉底在竹林精舍回忆起佛陀前去伽耶附近的村落邀请他出家的情形,初入僧团佛陀及其他长者对他的照顾和教导。

而全书也是通过缚悉底和佛陀之间的故事,串联起了佛陀的一生。其中,佛教的根本教理的产生背景、产生因缘、对治人群和传播方法都在书中得到了清晰具体而生动的展现。

在《佛陀入灭》这一章,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佛陀合上双目,他已说了最后的遗言。大地震荡,娑罗花如雨般从天降下。每个人都感到身心颤动。他们知道佛陀已进入了涅槃。

之后,有一行楷体字:

读者,请你把书本放下,细意呼吸数分钟之后,再继续阅读。

读到这里时,正值深夜。我不由地按照一行禅师的提示,放下书本,倚靠在床头,闭上双眼,默默地在脑海中观想佛陀入灭时的情景。

佛陀走过了80年的岁月,足迹遍及恒河流域。他的慈悲,他的从容,他的柔和,都在字里行间立体成饱满清晰的形象。那一刻,一行禅师的提示让我有了一种很强烈的在场感,仿佛此刻我就在拘尸那的娑罗树林中,跪在佛陀面前,看着佛陀慈悲的双目缓缓合上,静静地离开。内心深处有种不可名状的震撼。耳边仿佛还能听到他刚刚留下的话语:

比丘们,细听‘如来’现在要说的话。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佛陀入灭了,可是佛法还在世间。佛陀教导僧众们要努力精进修行,坚持正教正信,让佛法得以久住世间。只要“法”与“僧”持续巩固,“佛”便会继续存在。

结集大会过后,缚悉底回到尼连禅河。他还记得在波婆城至拘尸那的一段路上,阿难陀尊者问佛陀要往哪儿去。“佛陀只是简单地回答:‘我要往北面走。’这一生,佛陀从来没有想着目的地而行。他只是专注地投入每一步之中,享受着目下的一刻。就正如一头象王子证得自己时限已至而返回故土,佛陀也在他最后的日子向北而行。他不需要待抵达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才入灭。只是朝北而行,已经足够。对他来说,拘尸那本身,就是蓝毗尼园园林。”

佛陀这一生,都只是活在每一刻。吃饭的时候,专注于食物。行禅的时候,专注于脚下。说法的时候,专注于教理。休息的时候,专注于睡眠。在途中的时候,专注于看到的风景。

书中,对于吃橘子,佛陀有这样一段话:

当你剥橘子的皮,你知道自己在剥它的皮;当你把一瓣橘子剥下来放进口里,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瓣橘子剥下来放入口里;当你经验着橘子的芳香和美味时,你是察觉着你在经验那芳香美味。

要每一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地活在当下。如果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打坐,那无论做什么,都不是真实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此时此刻,你才真实地存在,每一刻对你而言才有意义。

“生活得念念留心专注,就是要活在当下,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

佛陀说得多么清楚,当你真正清醒地活在每一刻时,生命对你而言才有意义;只有当你觉察地感受生命的每一刻时,你才真正存在。

何谓“活在当下”?表面看来,是要我们不沉溺在过去,也不空想着未来。那么,是不是就让我们忘记过去,完全不考虑明天和未来呢?或许有人会想,“今朝有酒今朝醉”,既然人生苦短而虚幻,那不如一起游戏人生及时享乐吧!

佛陀的教诲,绝不是这个意思。他告诉我们,“生活得念念留心专注,身心都要投进此刻此处。”清醒地活在当下,觉察着生命每一刻的体验和流逝。这才是活在当下。

我们会因过去的回忆纠缠而痛苦,会因对未来的迷茫而恐慌,会在和他人的攀比中失去平衡。我们总是觉得痛苦,感知不到幸福。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其实活着本身已经是一种幸福。这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我们的生命里都是不可重现的。如同一列不会回头的火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你无暇欣赏,就永远错失了美景。

具有大智慧的佛陀一遍一遍地强调着当下,强调生命在此一刻的感觉。他告诉我们,不要追忆过去的感受,也不要幻想未来的体验。只需专注于此刻。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一年一岁,不在一日一夜,而在于呼吸之间。一呼一吸,世界千变万化。此刻,你我依然健康地活着,呼吸着夏末秋初略带湿热的风,感受着阳光在皮肤上一寸一寸地移动。身边的花正热烈而灿烂地盛放,地上的小草正奋力地生长,河流里的水也正缓缓地渗透流动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书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

佛陀之道,就在他的脚下。佛陀曾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里。每踏安详的一步,都会令佛陀的故道与白云得到重生。佛陀走过的道路,就在他的双脚底下。

佛陀已经入灭了,但他的教诲却如同河流一般,遍布整个世界。佛陀存在于世间万物,你我皆是佛陀。他不曾来过,也从未离开。

在我们的生命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绝对不会好过现在这一刻。

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够活在当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佛系青年,并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