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场景思维:到底是什么?

在互联网产品研发中,我们经常会在工作提到一个词:场景

在需求调研、产品设计、需求评审上都会依照场景化来做产品展示。同时还有一句话

「不以用户场景为基础的设计都是耍流氓」

无论是交互设计师、还是产品经理、还是UI,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中场景化思维是不可少的。

我们在构建每一个功能、页面的时候,场景是我们验证原型的可靠依据。

1.场景是什么?

简单来说是:

其实是什么「用户」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以什么「背景」基于什么「目的」做了「行为」的描述

人、时间、地点、行为、目的、环境背景可以组成一个具体画面。这个画面就是所谓的场景,也是我们前面提到在验证原型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某一个页面、按钮、导航栏的出现也是这样。

以此我们可以把上面罗列的元素进行区分,把场景还能够拆分为「用户场景」和「状态场景」2种状态。产品经理设计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用户场景。

同时在用户场景下我们基于状态场景进行打磨,调整,优化,才最终输出一个可行的产品方案。

2.场景中的人:用户画像、目的、行为

用户画像:

包含年龄、性别、地域、职业、学历、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布。做互联网产品我们一般会从特定某个用户再扩大到某类用户群体进行定位场景中的人

比如基于老年人的爱心关怀下推出的远程帮助就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群体的产品。针对「老年人的用户画像特征和使用习惯」来做产品设计。

目的

即用户是出于什么需求的目的,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才来使用产品的。在这里应该关注的重点「用户使用产品前,他的心理预期」是希望带来什么

提到预期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模型

超出预期:给了用户没有想到的功能

满足需求:用户最差要使用的功能

没有满足需求:没有用户有效的功能

比如设计一款女装购买的产品,那用户在使用前就应该是各类女装商品的形象场景,脑海里应该还有各类优惠折扣、推荐其他女性装扮等等

行为

即用户行为,用户在产品内会产生的一些操作(主动或被动),比如用户被要求登录、开通权限。

基于用户行为还要注意产品形态特征,比如app有长按、按压、左右滑动等操作。行为一般要和用户故事结合起来

用户story指的是用户场景化下产品的连接点,如下是来自网上截图关于用户场景的说明

不得忽略的环境场景(状态场景)

状态场景,不是用户触发的,而是基于物理客观条件发生改变的。特别要注意两点的是时间、地点,可以借此简单做一个函数模型。

C=A+B+N

C:表示最终的产品设计方案

A:时间

B:地点

N:其他环境因素

1.时间

考虑用户在什么时间打开产品,提供针对当前时间线下的合适文案。最浅显就是黑夜模式、白日模式2者。还有安卓、苹果系统会自动根据时间来调整亮度

2.地点

用户在不同的地点也会产生不同需求,即使是同样的服务在同样的时间、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需求。

3.其他客观因素

比如有温度、产品终端(手机、手环)、产品形态(小程序还是H5)等,都是可以做的客观因素

什么样的天气温度给予提示,比如在智能音响的天猫精灵给予在天气变化大的情况下,有衣服穿着提示给用户。

产品终端:手机、手环给出不同终端下的链接方式、用户交互方式。

▲  手环产品设计 

综上来说场景思维是要求欢迎用户的使用情况,站在用户的实际角度去考虑产品的可用性,毕竟研发环境下的条件、环境和用户实际的场景区别非常大。

场景思维需要不断训练,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场景化思维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工作,你要剥去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深入到用户的客观逻辑。

如果难以体验,就走进一线或实际使用产品就知道了,这也是为什么做业务系统的产品经理要求走进一线。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的场景思维: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