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寨一山”是肇兴非常著名的徒步路线,一山是指以侗族的崇拜神萨岁为名的神山萨岁山,八寨是指肇兴侗寨、堂安侗寨、夏格侗寨、夏格上寨侗寨、上地坪侗寨、登江侗寨、纪堂侗寨和己伦侗寨。林的朋友两天徒步37公里,走遍全部八寨,完成了一场史诗级徒步之旅!前有榜样,我也尝试一下徒步吧。
走完八寨一山,那将是一场盛大的徒步之旅。这次的行程有点紧,暂时先走三寨吧,堂安侗寨→厦格侗寨→肇兴侗寨。待来日再到肇兴时,去完成剩余的步行。
堂安侗寨距肇兴侗寨6公里,位于弄报山半山腰上,海拔840多米,全村170多户人家散居于报博、几定两岭之间。
堂安侗寨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厦格上寨的鼓楼大家族外迁而来,主要包括赢、陆两姓。1999年12月9日,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和所有的博物馆不同,整个村寨和周边环境都是博物馆,真正的原生态。
乘车上堂安
肇兴侗寨与堂安侗寨之间的徒步路线景色非常美丽,若从肇兴徒步到堂安,因是上坡,所以比较辛苦。兰草昕客栈的店长小刘建议我坐车去堂安,徒步回肇兴。
肇兴侗寨到堂安的班车很多,早上8点开始,每隔一小时发车,车票20元。下车后再换乘进寨的观光车。
行走游堂安
下车沿路前行,绿色的梯田沿着山坡层层叠叠,田梗画出美丽的弧线,似水波纹状向山底漾去。
进入寨子,看到正在建造的木楼,原木的香味便飘出来。
木工师傅正在车木板,屋顶及梁、柱都是实木,古朴又结实。建屋的木材采自山上的杉木,看着这么原生态的建筑,很是羡慕。
街道两旁的木屋依坡而建,绿植从石砌的墙缝里钻出来。
很快便来到寨子中心,这是片较开阔的地方,鼓楼矗立在中央,这是他们的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鼓楼的一侧是戏台,山上流下的泉水在戏台前汇成一小洼池塘。坐在鼓楼下的长椅上看侗戏,戏台仿佛漂在水面上,戏中的人也似仙境中来。
戏台背面的坡上,侗家木楼座落于青山下。
上坡的石板路蜿蜒逶迤,缝隙中的青苔伴着磨得发亮的石板,走在这样的路上,时光仿佛停下来了。
路旁的瓢井冒出清洌的水流,一侗族老妇人正在瓢井下的水潭边洗菜。鼓楼上坎有一处清泉,冬暖夏凉,四季长流。瓢井是用来盛泉水的石斗,由青石打造,由于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要知道生活在堂安这样海拔935米的高坡上,没有水将意味着什么。而且,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那我也喝一口吧,的确甘甜啊。现在每家都有自来水,但仍有人家习惯到这里洗漱。
瓢井的上方是萨坛,是为祭拜他们的保护神一一萨岁而设。
木屋座落在石块铺成的地面上,因风雨的洗刷、阳光的日晒渐渐变成褐色,与灰色的石,绿色的树构成色调极和谐的画面。
石阶已磨得发亮,碧绿的苔藓毛绒绒地铺在石阶的侧面,路旁的溪水从山上流下,几棵大树斜依过来,阳光从树叶的罅隙中透过,落在地面上,只要是人踩不到的地方,小草便乘机冒出来。
我喜欢踩在这样的地面上,这些生机勃发的小草传递给我生命的能量。
走过石阶,来到田梗上。绿油油的水稻在梯田里滋滋地吸吮着,侗家木楼靠着层层梯田的山坡,对面的山上树木葱茏,山峰起伏着,划出柔和的弧线。
我从远山的漂渺中回过神来,蓦然又见一幅美景,一白衣女子闲坐在木楼下。
走到近前,看清她原来是坐在一木架上。乌发轻挽,身着麻质的乳白色上衣,下着红色的长裤,甚感飘逸。她的衣服色调与周围的青山、木楼、灰瓦极和谐美丽,是一幅原生态的画,这画面便永久印在我心里。
她一会儿闲坐,一会儿手执相机拍照。
“你在拍什么?”
“取景。”
循着她取景的方向,看到眼前的碧树,小鸟立在枝叉上。这里可俯瞰整个侗寨。
我不知她是在拍小鸟还是拍侗寨。但感觉她是学过艺术的,散发出一丝神秘与清远。
她身旁的木楼是卖杨芳腊染工艺品的,杨芳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其作品曾获过奖。女子是工作坊的店主。
店内摆放着腊染艺品,它们无言地诉说着杨芳艺人的心语。屋内的布置富有情调,书架、菩团,棋子、茶具彰显主人的情趣,木板地与落地木窗相接,窗外的绿植从坡面泻下,坐在窗下茶几旁,读本心爱的书,累了抬眼看看绿草,听听鸟鸣,那是多么美妙。
走出腊染小店,来到坡上。木楼的屋檐便陷在这片绿中。
走在坡上稻田旁的小路,俯瞰着鳞次栉比的木楼。有人在草地上闲聊,有人在院中忙碌着。
不久便来到堂安文化陈列中心。这是新建的一组木楼。陈列着堂安侗寨的文化。
步入门厅,走在木板走廊上,抬头便看到一排排芦笙悬挂于屋顶。
沿着内墙的书架,摆放着一些书。有的房间陈列着村中的一些匠人的介绍及照片,寨中的风土人情。
一阵读书声把我吸引过来。孩子们围在一起。一个十七、八岁的老师正在给他们上课。
这些小老师是高中生,来自深圳,利用假期来这里支教。他们原是孩子,但在山里更小孩子的面前,便有了责任,这种经历和锻炼,将是他们生命中多么宝贵的财富。
文化陈列中心的小院里,种着各式蔬菜,南瓜爬上篱笆,形成院墙。这里寸土寸金,只要有土的地方就养出绿色的生命。
因有一些事情要与村委联系,便走出陈列中心,从木楼人家的小巷穿过,来到鼓楼旁的村委会。正值午饭时间,村委们已下班。我联系到侗寨的赢书记,他非常热情地邀请我来老乡家吃饭。
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侗寨乡亲们的热情让我倍感温暖。品尝他们的特色饭菜,与他们愉快地聊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告别热情纯朴的老乡们,我便准备开始我的徒步之旅。
徒步下堂安
从鼓楼中心广场的一角走上通往肇兴侗寨的小路。
层层的绿色稻田扑入眼中,那稻田若一块儿一块儿的绿毯,被淡绿色的田梗儿包裹着,田梗儿便顺势沿着山坡漾开去,好似山中的脉络。
梯田间的山坳处,矗立着墨绿色的乔木,好似稻田的卫士,守护着一畦畦的稻田。这片绿色,从浅绿到葱绿再到墨绿,是那样有层次,你可以看到生命的渐变和演化。
散落在山中的屋舍,为这片绿增添了色彩。
独自走在山中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放眼遍地的绿,蝴蝶在我身边蹁跹。周围的一切是那样静谧和美妙,我仿佛融化在这里了。
蜿蜒的小路将我带到了厦格侗寨。
又见到金鸡菊了,它在坡上寂寞地盛开,不似青岛海大八关山上的金鸡菊们,成群成簇热闹地怒放。热闹有热闹的好,独处也自有其妙,不论在怎样的生境,尽力去绽放吧。
厦格侗寨的梯田更加规则,那一道道的田梗好似画框,勾勒出一幅幅的美画。
风雨桥矗立在寨中,见证着侗寨的过往。
走出厦格侗寨,寨外树林环绕,林中的吊脚木屋是看林人的居所。
稻田旁的小木屋已年代久远,这里曾生活着勤劳的侗族人家。
离开厦格侗寨继续前行,穿梭于山涧的稻田间,倾听着流入稻田的哗哗水声。
浮萍漂浮在水面,
似天上的落英。
浮萍下的水中,
游曳着逍遥的鱼虫。
潺潺的小溪,
奔腾着流入谷中。
带着堂安人的笑声,
一路传递到肇兴。
虽然路上少有行人可以问路,但根据我的经验,沿着溪边小路,一定会到肇兴侗寨的。
果然,眼前的人造景观让我意识到快到肇兴了。
跟着小溪,来到较宽阔的谷底,又是一片片的稻田,这应是肇兴的稻田了。老乡在田间劳作,经营着他们心中的希望。
大树下随意放置的盛放镰刀的镰篓,是他们用竹皮精心编织的,造型仿镰刀。头戴斗笠,身背镰篓,行于田间,是这里最常见的风景。
山坡树下背阴处,爬满各种蕨。这里温暖湿润,是它们最好的生境。
采撷一株江南星蕨,送给客栈的小刘吧。他喜欢将兰草插入小花瓶中,这株蕨放入他的小店,也是很美的。
稻田越来越开阔,侗寨的木楼出现了,肇兴河缓缓从田中穿过。哦,终于到肇兴了。
从堂安到肇兴,途经厦格侗寨,饱览了一路的美景,我行走了六公里多,大约三个多小时。在喧嚣的城市,我从未走过,也没有足够的力气行走这么远。
但在这里,大自然的生境赋予我能量,让我完成了不可想象的徒步之旅。
这里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热爱这片土地,悉心经营着这片青山绿水,守护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