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与自己的甩锅型人格相处

一、人格与性格

提起人格,我的第一反应是MBTI人格理论、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这些耳熟能详的人格测试,大学里做过不少,虽然这些测试对我本身自我认识并无太大帮助,但是遇到了还是会好奇的试试。

蒋方舟曾在“奇葩说”中谈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注意,这里她用的是人格。

由于我不太明白人格和性格具体的区别,于是百度了一下: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举止中。


我可以理解为  性格⫋人格

就是人格=个性倾向性(需求,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因此,蒋方舟这里用的人格,可以说是已经上升到心理疾病层面了。这代表她的人性中曾经拥有了这样一个病态的人格来驱使其与外界交流、生活。


那么今天我想说说的这个“甩锅型”人格,可以说是很严重了。


二、什么叫甩锅


早期这个词出来是因为在lol游戏中,如果你的发挥正常,输掉游戏的原因在于队友,那么简单来说,这次输局你就可以甩锅了(=不背锅),而队友坑到必须背锅。

例子:又是一把甩锅局,队友真坑。

在这个语境下,是不是觉得甩锅还不算是一个贬义词,起码证明你游戏技术还行。


到现在,甩锅、甩锅侠、甩锅大王这类词的含义已经衍生为喜欢推脱责任、崇尚自己无错论的人,多适用于职场人士。

曾经有一个叫Lynda Shaw的商业心理学家,将自己的同事分为十种最常见的人格,其中甩锅侠赫然在列,排名第六。这种类型的人一接到工作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把工作假手他人。


应用到日常工作场景中可以是:

1.这件事的确是我们做的不好,上次如果不是xxx做了xxx,应该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2.不关我事,我只是做了xxxx,你去找xxxx吧;

3.这个事就交给xx做吧,反正ta做过的很熟;

....


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是:

你看下吃什么,你看下待会怎么过去,你看下去哪儿玩,你.....等等。


三、如何判断你是/否为“甩锅型人格”


其实很简单,想象两个场景就行了。

(一)当你的上司/同事给你布置非本职工作的时候,你的第一想法;

(二)当你的家人/朋友/爱人叫你帮忙的时候,你的第一想法。


这两种情况下,如果你的第一想法是:

1.好烦啊又来找我了,这种事情凭什么我做啊,但是还是会把事情做了;

2.这个事情根本用不着我做啊,还是给新来的实习生/同事吧,然后甩锅;

这两种类型的话,那么我认为你可能就是“甩锅型人格”。


如果是第一种想法,说明你并不是心甘情愿接受这些事情,产生怨气并且下意识的认识这与自己无关。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智的思考这件事自己接不接的下来以及该不该接,并且与自己的领导及时沟通(此处需要你的领导是个懂事理的人,菜逼领导不作考虑)工作需要专业并且不带任何情绪,能带着情绪做的工作,技术含量也不会多高。


如果是第二种想法,那么不用说就是很典型的“甩锅型人格”,多出现于权力没有那么大的小组长、小领导以及职场老油条中间。


其实,今天写这个的原因除了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点点小问题外,更多的是我发现不光是在工作中,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家人很多时候也会在相处过程中,斤斤计较,从而出现甩锅行为。

这个“锅”可大可小,但是却硬生生的插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之间。

我并不是提倡遇到事情就积极接“锅”,而是希望大家在每一次即将发生的交集中,能做到先思考自己能不能做这件事,该不该做这件事,以及值不值得为了对方做这件事。


但是太难了,我知道。

因为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有过一次的想法,一定会出现第二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你的性格。


引用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的一句话:当我们对的时候,我们要温和而巧妙地去得到人们对我们的赞同;当我们错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我们要当即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如何与自己的甩锅型人格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