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有感

这两天在看世界文学名著《忏悔录》法 让-雅客.卢梭的书。

图片发自App


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忏悔录》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是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转。书中,卢梭以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忏悔录》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奠定了卢梭的文学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

由于儿时的不幸,一种正义感便在卢梭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这种感情伴随了他整个的一生,并构成了他信念的基础。《忏悔录》成为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章,分上下两卷。前6章为上卷,后6章为下卷。《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的生活经历。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法国封建思想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与广大的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个人创作背景

卢梭因创作歌剧《乡村占卜者》成功,后被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接见。卢梭拒绝国王赏赐,他认为,在极端腐朽的法国封建制度下接受赏赐,属于接受法国国家权力的奴役。卢梭在这段时间,创作了《爱弥儿》这一教育小说。卢梭在《爱弥儿》作品结尾表达的宗教观点:"萨伏伊神甫"成为法国当局迫害的理由,这在18世纪60年代是极其异端的思想。卢梭的书遭到巴黎大主教的谴责。《爱弥儿》在街头被焚烧,当局对卢梭发出逮捕令。 1764年,卢梭寄居住在莫蒂埃。1765年,他被逐出莫蒂埃,逃至斯特拉斯堡,又去巴黎,后接受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前往英国。1766年,完成《忏悔录》第一部分。1782年,在卢梭去世后的第四年,《忏悔录》陆续发表,获得了"丑闻式"的成功。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忏悔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