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FP-growth

FP-growth(Frequent Pattern Growth)算法用于发现频繁项集
  
作用:比 Apriori 更高效的发现频繁项集
特点:快于 Apriori、实现比较困难
  
Apriori
每次增加频繁项集的大小,都会重新扫描整个数据集
当数据集很大时,这会显著降低频繁项集发现的速度
  
FP-growth
只需要对数据进行两次遍历,能够显著加快发现繁项集的速度
主要任务是将数据集存储在 FP 树 (频繁模式 Frequent Pattern)
通过 FP 树可以高效发现频繁项集,执行速度通常要比 Apriori 好两个数量级
这种算法虽然能更为高效地发现频繁项集,但不能用于发现关联规则
它发现频繁项集的基本过程如下:
  (1) 构建 FP 树
  (2) 从 FP 树中挖掘频繁项集
  
FP 树


一个元素项可以在一棵 FP 树中出现多次
FP 树会存储项集的出现频率,每个项集以路径的方式存储在树中
存在相似元素的集合会共享树的一部分,只有当集合之间完全不同时,树才会分叉
树节点上给出集合中的单个元素及其在序列中的出现次数,路径会给出该序列的出现次数
相似项之间会有链接即节点链接 (node link) 用于快速发现相似项的位置
  
如图,根节点是空集,从上越往下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越少
第一遍扫描会计算所有元素出现的次数,然后第二遍依次对每个记录进行操作
比如记录 {x,y,z},假设 z 出现的次数最多,x 次之,y 最少
则从上往下是 z 节点,x 节点,y 节点
然后首先看根节点下有没有 z 节点,有则增加节点的计数
没有则创建 z 节点作为根节点的子节点,并赋予计数值
再看 z 节点下有没有 x 节点,有则增加计数
没有则创建 x 节点作为 z 节点的子节点并赋予计数值
以此类推对 y 进行操作,然后再取下一条记录操作
FP 树可以有相同节点比如有多个 x 节点,这些 x 节点会通过节点链接串起来
会有个 header 表存储每个元素的第一个链接、以及该元素出现的总次数
从该图可以判断子集 {z,x,y,s,t} 出现过 2 次
{z,x,y,r,t} 出现过 1 次,{z,x,y} 出现过 3 次,{z} 出现过 5 次,{y,s} 出现过 2 次
{x,s} 有两条分支分别出现 2 次和 1 次总共出现 3 次

每个节点都是只有一个元素的频繁项集
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每条路径上的元素可以任意组合(该路径必须包括根节点)
该组合中最下层节点的数字就是该组合出现的次数,达到阀值的既为频繁项集

算法
 遍历所有记录的所有项,计算每个单项的出现次数(第一次遍历)
 取达到阀值的单项,记为频繁项集 L1,并记录每个单项的总的出现次数
 构建 FP 树
   空集作为树的根节点
   遍历每一条记录(第二次遍历)
     取该记录中存在于L1的单项,并按L1记录的总次数降序排序
     取第一个既次数最多的单项
     如果根节点没有该单项的子节点,则创建子节点并记录该记录出现的次数
     如果有相应的子节点则只增加计数
     再取第二个单项,同样,将其作为第一个单项的子节点,或对已有节点增加计数
     以此类推创建其他节点
   创建 header 链接所有相同元素节点
 从 FP 树寻找频繁项集
   初始化前缀频繁项为空集
   挖掘树
     按元素总次数从少到多的顺序遍历头指针表
       前缀频繁项 + 当前头指针表元素,作为新挖掘出的频繁项集
       新的频繁项集同时也作为新的前缀频繁项
       取出所有从该元素的父节点到根节点的完整路径
       这些完整路径作为新的记录,记录出现次数为路径上该元素的次数
       以上图的元素 s 为例,相当于取出了 2 条新记录
        {y,x,z} : 2
        {x} : 1
       为这些新元素再构建 FP 树
       以新的前缀频繁项对新的 FP 树递归进行挖掘
  
代码

# coding=utf-8


class treeNode:
    """
    FP 树的节点

    name - 元素
    count - 出现次数
    nodeLink - 链接相同元素节点
    parent - 链接父节点
    children - 链接子节点 (可以有多个)
    """
    def __init__(self, nameValue, numOccur, parentNode):
        self.name = nameValue
        self.count = numOccur
        self.nodeLink = None
        self.parent = parentNode
        self.children = {}

    def inc(self, numOccur):
        self.count += numOccur


def createTree(dataSet, minSup=1):
    """
    创建 FP 树

    dataSet - 字典,每个 key 是一条记录,比如 frozenset(['x','y']),对应的 value 是该条记录出现的次数
    minSup - 最小可信度
    """

    headerTable = {}

    # 每条记录
    for trans in dataSet:
        # 每个元素
        for item in trans:
            # 计算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headerTable[item] = headerTable.get(item, 0) + dataSet[trans]

    for k in headerTable.keys():
        # 只取至少出现 minSup 次的元素
        if headerTable[k] < minSup:
            del (headerTable[k])

    # 得到单个元素的频繁项
    freqItemSet = set(headerTable.keys())
    if len(freqItemSet) == 0:
        # 所有元素都不是频繁项
        return None, None

    for k in headerTable:
        # headerTable 记录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第一个链接节点(初始化为 None)
        headerTable[k] = [headerTable[k], None]

    # 创建树的根节点
    retTree = treeNode('Null Set', 1, None)

    # 第二次遍历,使用 items() 函数得到每个记录,以及该记录出现的次数
    for tranSet, count in dataSet.items():
        localD = {}
        # 遍历记录的每个元素
        for item in tranSet:
            # 该元素是频繁项,记下该条记录出现的次数
            if item in freqItemSet:
                localD[item] = headerTable[item][0]

        # 该记录至少有一个频繁项
        if len(localD) > 0:
            # 将该记录的频繁元素按出现次数降序排序
            orderedItems = [v[0] for v in sorted(localD.items(), key=lambda p: p[1], reverse=True)]

            # 更新节点或添加节点
            updateTree(orderedItems, retTree, headerTable, count)

    # 返回 FP 树、元素表
    return retTree, headerTable


def updateTree(items, inTree, headerTable, count):
    # items[0]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if items[0] in inTree.children:
        # 子节点存在,增加计数
        inTree.children[items[0]].inc(count)
    else:
        # 子节点不存在,创建节点
        inTree.children[items[0]] = treeNode(items[0], count, inTree)
        if headerTable[items[0]][1] is None:
            # 表头该元素的链接节点为空,链接到该元素
            headerTable[items[0]][1] = inTree.children[items[0]]
        else:
            # 表头该元素的链接节点不为空,将该元素添加到链接的最后面
            updateHeader(headerTable[items[0]][1], inTree.children[items[0]])

    if len(items) > 1:
        # 对剩下的元素进行迭代
        updateTree(items[1::], inTree.children[items[0]], headerTable, count)


def updateHeader(nodeToTest, targetNode):
    while nodeToTest.nodeLink is not None:
        nodeToTest = nodeToTest.nodeLink
    nodeToTest.nodeLink = targetNode


def mineTree(inTree, headerTable, minSup, preFix, freqItemList):
    """
    通过 FP 树发现频繁项集

    inTree - createTree 的返回值 (这里没显式用到,而是通过 headerTable 隐式用到)
    headerTable 是 createTree 的返回值
    minSup - 要求最少要出现的次数
    preFix - 前缀频繁项,该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大的频繁项,第一次进来为空集
    freqItemList - 存储所有的频繁项
    """

    bigL = [v[0] for v in sorted(headerTable.items(), key=lambda p: p[1])]

    # 迭代每个元素,从次数少的开始,既树的低层往上走
    for basePat in bigL:
        # 在前缀频繁项的基础上添加元素,得到新的更大的频繁项
        newFreqSet = preFix.copy()
        newFreqSet.add(basePat)

        # 添加频繁项
        freqItemList.append(newFreqSet)

        # 该元素的每个路径,从该元素的父节点到根节点,产生新的记录集合
        condPattBases = findPrefixPath(basePat, headerTable[basePat][1])

        # 通过新的记录集合产生新的 FP 树
        myCondTree, myHead = createTree(condPattBases, minSup)
        if myHead is not None:
            # 新的频繁项作前缀,通过新 FP 树,继续迭代
            mineTree(myCondTree, myHead, minSup, newFreqSet, freqItemList)


def findPrefixPath(basePat, treeNode):
    """
    basePat - 元素
    treeNode - 元素的第一个链接节点
    """
    condPats = {}
    while treeNode is not None:
        prefixPath = []

        # 从该元素到根节点,组成一个新的项集
        ascendTree(treeNode, prefixPath)

        if len(prefixPath) > 1:
            # 产生键值对 (新项集:新项集出现次数)
            # 新项集不包括该元素 basePat
            # 新项集的次数取 basePat 在该路径上的次数
            condPats[frozenset(prefixPath[1:])] = treeNode.count

        # 该元素的下一个链接节点
        treeNode = treeNode.nodeLink

    return condPats


def ascendTree(leafNode, prefixPath):
    if leafNode.parent != None:
        prefixPath.append(leafNode.name)
        ascendTree(leafNode.parent, prefixPath)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FP-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