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凉
今年初李敖去世
我顺势写了一篇李敖的传奇
但是这一篇
我不想去写金庸怎么样
我只想写写他
对于我们这一群人的意义
……
1.
我们这群人其实很卑微,主流社会前几年的嘲讽排挤,让我们觉得似乎写网络小说的真的是个不入流,于是所有人都略带自嘲的说自己是个写手。好吧,写手就写手罢,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要写下去的,谁人起笔,不是因为金庸呢。既然金庸先生以不入流的武侠成就文坛宗师,那便证明了我们的存在绝非是个错误。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车上看着《笑傲江湖》的电子书,偶然间手机震动,南都推送的一条消息,让我霎时僵住了身体,拿着手机的手掌颤颤巍巍的摇晃,心中的酸楚一股接着一股涌上心头,就像是秋天半冷不冷的环境,穿着单衣勉强御寒,但是凛冽的秋风却突然间将你冻得由内而外冰凉无比。身边的朋友发觉我奇怪而询问我,我吐出半句:“我的信仰没了,金庸走了。”说到最后,没了声息。
我把这个消息发到了我的写手群里,却发觉原本热闹的水群场所,只剩下满屏的悼念,金庸其人,掌控了中国数代人的青春,任何一个懂事的人,对于金庸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能金庸陪伴了无数人逃课的夏天;可能金庸改变了数代人的武侠梦。金庸去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青春的消散,是回忆的破灭。可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讲,金庸,是信仰。
这几年写小说的大师走了很多,写武侠的宗师渐渐的只剩下了金庸和温瑞安。平日里大家仰望的金古温梁黄五大宗师,如今,却是只留温先生一人了。我的同行凤明月叹息:“武侠宗师,至此仅余一人,抗鼎之人,都走了。”言语中的悲凉,我是能够体会的。
对于网络小说写手而言,金庸的传奇,是所有写手都在追逐的一个梦。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曲折令人欲罢不能的情节,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文笔。金庸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臻入化境。全版权的运作,几十年的复版,以文字成就生前身后名的,少之又少。金庸更是在这行做到了极致。
往前算几十年,写小说的地位低下,受人排挤,若不是当年一部《蜀山仙侠传》,可能也不会有后面叱咤中国文坛半个多世纪的金庸。或许,中国武侠亦不会有如今的盛况了。
2.
平日里谈起道起金庸,哪怕是路边的老大爷,也能眉飞色舞的和你讲黄蓉如何智斗洪七公的,路边等车的白领,也能和你聊杨过和小龙女的遗憾往事而错过班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十四部作品,汇聚在这两句诗中,却纵横了中国小说界整个纪元。
可能先生之于中国70后、80后、90后而言,所扮演的是一个启蒙者的身份,马啸长空,剑指苍穹的少年英雄梦,几乎都源自于金庸。外国盛行的英雄主义在中国,则是金庸作品影响我们的侠客精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老师谆谆教导却略显无聊的数学课上,一群少年胆怯的望一眼滔滔不绝的老师,然后从桌下抽出一本不知翻了几遍的《射雕英雄传》,又一次搓搓手,然后翻开那页篇章,进入到书里的世界去。我们的放肆青春,有一半都是在金庸的陪伴下度过的。
3.
金庸的作品是很奇妙的,他既写了性格各异却都执着于大侠精神的男主,同时,他又将男主的恩怨情仇写的无比细腻。金庸书中出场的女主都带着一首极为符合她们的诗词,让小说中的刚柔对比显得极为舒服,于是造就了无数的传奇。
金庸本身是很有侠客精神的,从他最早写文抨击老师,到后来毅然决然的办《明报》,以武侠之笔,写社会浮沉。金庸奉行的,一直都是他的侠客逻辑,同时还有他内心的报国之心。
最早金庸是想去当一名外交官的,他道:“国破家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许是那时候金庸心中的至高理想,流露在笔下,便是郭靖这般令人敬仰,坦坦荡荡的大侠。后来金庸怒怼学校政治的黑暗,便去了报社,用手中的笔去做他想做的事。
他的书里写的,大多都是他自己的化身,现实中无法做到的,就全都倾进书里,这对于我们这些写手而言,真是极为高远的目标了。
金庸说:“我不会喝酒。”于是他笔下的大侠一个比一个狂。
金庸说:“我喜欢的漂亮姑娘没有嫁给我。”
于是这老爷子笔下给大侠们,添了一个又一个天仙女友。
他说:‘我不能飞檐走壁。“
于是,他便写的笔下大侠揍人都帅的出奇。
这便是金庸,写尽所能,写尽所不能,然后无所不能。
这可能就是武侠小说乃至整个中国虚构文学最高的境界,也是金庸无愧于宗师之名号的底气。
4.
黄易去世的时候,我和阿里的编辑促膝长谈了一次,圣哥当时感慨,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至辉煌的时期,玄幻流派的定海神针走了,又是一阵的低潮期。不过黄易对于我们的影响,在构思方面却是不如金庸的。无论玄幻还是武侠,所有人起笔的时候,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都是那最为经典的金庸武侠,所以金庸的去世,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信仰的破灭。中国网络文学最终的盈利就是全版权的运作,以前写手们总是感慨中国没有像漫威一样的超级ip,霸屏几十年。后来圣哥点醒我们:‘其实中国早就有了世界级的ip,那便是金庸!“金庸先生,早就做到了全版权运作,金庸作品衍生的巨大ip,即便是未来一百年,都将是拥有无限开发潜力的。
金庸的作品可不只是在中国盛传,即便是欧美日韩,都不会少了金庸的读者,印度影星阿米尔汗闻知金庸逝世后,在微博上发文悼念,称他在几个月前才读过金庸的《鹿鼎记》,这部小说带给了他很多快乐。“我本希望能有机会和金庸先生结识的。他给几代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是他的拥趸。”阿米尔汗如是说。
前些年黄易去世,阅文在起点首页上推送悼文,称中国玄幻的半壁江山没了。如今金庸去世,中国武侠的江山却是彻底亡了。金庸对于小说界而言,是武侠的化身,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代言人,更是古往今来武侠小说抗鼎之人。圈子里武侠小说一直不温不火,早就有人在论坛上宣扬:“武侠已死。“可是当时先生在世,我们一直以来追逐的最高目标依旧屹立,于是总会和大放阙词的人掀起一番又一番的骂战,可是如今先生去了,之于我们而言,武侠真的死了。
金庸已至顶峰,十四部作品,已是中国武侠小说的最高水平。金庸其人,写了无数传奇,如今亦将自己变成了传奇。
5.
我也曾无数次幻想自己,纵横武林间,一身白衣斗篷,刀光剑影下,各种路数武功精妙难敌,一个转身飞檐走壁,便去江湖上闯闯,当个传奇。心觉倦了,便飞身上马,策马扬鞭,又去听一曲笑傲江湖的风云曲意。
金庸的离开,信仰也好,记忆也罢,哪怕和他有什么爱恨情仇,最终,我们都不得已接受这个事实,最后用尽气力的安慰自己,先生随走,其人永存。我们生在这个年代,却总要体味时间的无情。一群人陪着我们长大,却要我们无法逃避地去接受他们离开的事实。我们被迫送别,祭奠,静静的告别一个时代的离去,然后转身,等着下一个时代的结束。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江湖依旧在,人生在世,去若朝露。先生看得开,那便少去缅怀。说到底,我们还是要走下去,还是要写下去。
一书一剑一壶酒,一世清欢一世愁。
倚天屠龙终难再,先生千古,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