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月光码头”

  寒夜寒风寒秋水,红灯白墙绿杨柳,明月当空,点点繁星,随波荡漾,皆碎在这静悄悄的夜里。晃动的还有那乌篷船,一只只并排停靠在岸边,伴随的只有一阵阵水拍石岸的响动。小河上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的一处连着青石板的小道,而那处就是“月光码头”了。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到西塘古镇,知道西塘也是因为一个节日——汉服文化周。

汉服,并非所指汉朝的服饰,说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正如日本和族有和服,韩国朝鲜族有韩服,苗,满,藏,蒙,维等少数名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一样,汉族也有自己的服饰。因为历史的缘故,消失了几百年,如今又重新拾起。

衣服,自然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只不过她是代表了华夏文化的精神,被外力强制脱下的服装正如丢失的文化正在逐渐被大家重视,穿起那流传几千年的祖宗衣服,继承祖宗的智慧和精神,正是汉服爱好者的使命,所以才有了“华夏复兴,汉服先行”的认同。

穿着定制的汉服——宋褙子,我来到了西塘,找到了自己未来几天的落脚处,一家青年旅馆,有个很动听的名字,叫做“月光码头”,很让人容易联想翩翩。

闭上眼,仿佛就在这里,曾有个少年郎,于这码头上的石桥吹着一曲透彻心扉的长箫,或为相思,或为离愁,亦或只是伤感自身。月光下的少年身影早已散去,这无名的箫声却穿过时光的冲蚀依旧在回荡,飘进每一个多感之人的心里。

青旅布置的很精心,有一面贴满了明信片的石墙,还有一个书架,里面放了许多古本。热心的前台小姑娘很可爱,沙发上还有着一只永远都是在睡觉的猫咪,不怕人,也许是因为来往的客人从不伤害它,竟让它对人心没有一点点顾忌,对于人类来说,这真是一种奢望。

在这里,遇到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南地北,或坐飞机,或坐高铁,也有我这般坐大巴而来的。尽管富贵有别,远近不同,但我们都有着一颗相同的心,我们互称“同袍”,因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晚上,睡前,打开窗户,让月光撒进来,还有那流萤。秋天的萤火虫很少见,因为只有坚持信念的萤火虫才能出现在盛夏后的冷秋,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

第二天,应该说是天公不作美还是天赐良机呢,竟然下起了绵绵小雨,这江南小镇的雨很柔情,恬静,让人一点也不焦虑烦躁,也许只有在江南下雨才会觉得舒心,淡然。

撑起一把把五彩的油纸伞,穿着襦裙,褙子,曲裾等汉服的姑娘们三两为伴,提着裙摆小心翼翼的走在青石板上。梳着流苏髻的发型,插上一只步摇,于发尾系着红丝巾,腰间再缠上一条白色的披帛,不急不缓的和女伴说笑着,丝丝缕缕的秋雨在风中摇曳,抚过姑娘们的脸庞和绣花鞋。

烟雨长廊看烟雨,汉服佳节着汉服,望着烟雨蒙蒙中的汉服同袍,不禁有种穿越的感觉,不是我们穿越过去,而是汉服穿越来到了这里,消失了三四百年的文化出现在了西塘,终于得以传承下去。

走在幽静的小巷,雨水润湿的青石板两侧,长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在不多的土壤里顽强生长着,即便无人问津,也要向这世界展示自己对生命的热爱。

江南的雨还在飘飘然的下,小河里的船也在悠悠然的划,路上的行人或驻足欣赏,或钻进楼阁把那贵妃酒尝。

观看了年代秀,古式婚礼,聆听了方文山先生的讲座,参加了千人大烧烤,又和同袍们放了一朵朵的河灯,最终又回到了月光码头。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相逢总是短暂的,离别却是无期的,相约明年此时此地再相聚,未来又是不可预料的,唯有折柳以表情思。

图片发自App

眼前又划来几只乌篷船,不知会停留在哪个码头,这风中摇摆的柳枝也是飘忽不定。我心中的码头又在哪里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月光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