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 雨仁读译 第2422天】:“五千人报考浙大”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422天)

1946年9月2日(周一)上海~杭州,晴。杭州中午35°C,晚34°c。下午有风,上海最高100华氏度。

        时事:前任香港总督及日本第23军司令田中久一中将及参谋长福地春官,因虐杀美飞行员,在沪被判以绞刑。印度国大党尼赫鲁宣誓就职印度政府主席。延安广播占领大同。

        晨五点余,车至南翔,即被茶房喊起。昨晚未开车时闷热不已,还好,开车后得以安睡。同车厢有一福建人何卓毅,系招商局船上职员,颇为殷勤。

        六点半到站,即叫红帽子拿行李,至购票处,买西湖游览车票赴杭。购票处颇为拥挤,所幸购得头等票,有坐位。因票价太贵,一万六千元,考试的学生均不愿坐此趟车。

      车上遇新金记倪振祥老板,知其于一二日内将赴绍兴,应景臣师母之约。倪系崇明人,何以与景臣师母相识?  车中感觉很热,停下时更是热不可当。

      十二点抵杭州城站,即雇车至大学路,返校。仆工请假,衣服均未洗,房间也未收拾。

        洗脸后中餐。与邦华、舒鸿谈,杭州考生报名共300人,近千人因证件已交他校,不能报考。昨天听建人讲,南京七所大学报名共一万零八百人,以浙大为第一志愿者有九百人,第二志愿者应该在三千人以上。武汉四所大学考报六千余人,武大最多,中大次之,浙大第三。预计此次以浙大为第一志愿者应该有五千人,而录取名额不过四百人,十二人中取一人。

        睡一小时。三点半,阅来往信件十余通。在 Pestalozzi Foundation报告中,见晓沧今年一月间在纽约的演讲,说裴司托洛齐对于地理教育之影响颇有兴趣……接宗瑶二函,约夫人允敏去住福煦路。

        五点至救济总署,找黄家骅及胡秘书长,协调水泥供应……

        晚膳。膳后看望荩谋夫妇及宁宁,他们与谢海泉、夏志斌、陆缵何、陆翔伯等家人,于八月十一日出发,在长沙呆二天,在汉口停四天,一路顺利,于廿九日到达杭州,宁宁用了十一万元。告诉荩谋,束星北为蒋素卿之事曾来过杭州,非要聘蒋作助教。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

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长日记 雨仁读译 第2422天】:“五千人报考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