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89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八十九(0127)

今天继续学习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样态。

2.童话故事: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贴合低年级学生在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方面的认知实际,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也是童话的独特魅力所在。但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童话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童话情趣,甚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童话,这值得教师们反思。童话教学应该遵循文本特色,遵循童话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出独特的“童话味”,进而获得主题的发现。下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板块一:以语言为着眼点,读懂语言艺术的内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细致地触摸到安徒生经典作品的语言,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能力去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其内涵,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以细读词语为例,教师应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课文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个“冷”,而且还“冷极了”,已表达出冷的程度。加上雪,更冷,还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放在一起,层层推进。但别忘了,这是大年夜,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该是个怎样的冷?!细读之后,师生仿佛看到了那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的场面。如果说夜幕的下垂,轻轻揭开了故事的序幕,那么,这看似简单的环境描写,让师生一下子就置身于故事的情境当中。读出了这样一层意味,后文中提到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就更能唤起我们的同情怜悯。可见,这篇童话的每一个用词都意味深长

再让学生细读“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换句话说,小女孩一天也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一天也没有挣到一个钱。但作者却有意规避了这样的写法,两个看似简单的“谁也没”,表现的是无人肯施舍的同情不是小女孩不肯用心努力换得温饱,而是世人面对如此美好可怜的生命却冷漠无情!这寒冷,不仅从头冷到脚,而且从身体冷到内心。所以,在细读文本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品读,不但能读到词语本身的信息,引发开去,还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常常并不是直白地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是要运用象征、借代、拟人、想象、夸张、隐喻等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自然也要注意以艺术表现手法为突破口,读懂语言艺术的内蕴,对文本“庖丁解牛”,而不是“大卸八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