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

转眼间,马上要过年了。朋友圈开始已经开始拜早年啦!

我想我该出去买年货啦!从昨夜开始就想,都要买些什么东西呀!这两年特殊的情况,不知道大家还拜不拜年?不能确定,怕买下后有些多余。因为这个顾虑,所以我就很拖拉。

回到往年,这个时间,已经开始各种买。先是买餐桌上的菜。豆腐、黄瓜、芹菜、蘑菇、豆芽、肉,这些都是必选项。其他吃的,就根据自己的爱好。皮冻,变蛋,莲藕,胡萝卜、牛肉、菠菜,这些可以选择。喜欢就买,不喜欢就看看。

瓜子,水果糖,这些也是不能少。

过年的最美伙食就是肉。一年杀一头大肥猪,谁家杀年猪,谁家年就欢。腊月二十过,听见猪的叫声那就是年的节奏。早晨杀猪,下午煮肉。肉的香味从厨房里传出来很是诱人。

钻进厨房,锅里热气直往上冒,看着锅里大块的肉在沸水中颤动,那叫一个香呀!好想尝一口,看熟了没。不过,看到肉的模样不敢轻易尝试。

这源于那一年去同学家吃肉,也是刚杀的猪,下午煮肉。从早晨去一直等到了下午。天色渐晚,还没吃到肚子里。可能是天快要黑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也要回家。感觉肉还没有熟透,我们就开始大块的吃了,不需要什么调料,蘸点盐吃起来贼香。吃一口,再一口就换个吃法,盐是必须的。可是再加点醋,再多加些辣椒,又是一种滋味。吃的时候,因为馋,顾不了那么多,也不管熟没熟,反正大家都在吃,也就跟着吃呗!

吃完之后,去溜冰。一条比较宽的沟,有一处比较平大的地方,是个水潭,早早已结上了冰。我不会,就是跟着学,摔跟头就是我的常态,大家玩的都很高兴。干净的冰,因为我们的出现,上面全是土和鞋和冰摩擦过的乱像。冰面越来越脏,我们才结束了我们的玩耍。

本来去的迟,不一会儿天就黑啦!依依不舍的分开,各回各家。回到家后才发现,好吃难消化。肚子开始缓缓的疼,当一点点疼来之后,发现就会有想忍但忍不住的疼接踵而来。我开始怀疑,到确信那就是肉吃多的后果。

一夜的难受,总算在喝过药后换来了安宁。从此,我想起那次难受。只是闻肉的香,但不敢匆匆欲动。直到确认已经熟了,再去满足的自己馋嘴。

杀一头年猪,管一年。一头猪,养一年,天天喂猪也不是轻巧活。且不说大人累不累,我们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猪去寻草。有的年份,养两头,一头卖钱。一头当年货。

日子一天天过,生活一天天好。听说规模化的养殖,效益更高,肉价也实惠。我们家养猪是越来越不划算。记得,有一年养了两头,还没有过夏天,就全生病了,成了一大损失。

后来都划账,一斤玉米多少钱,养猪用了多少斤,猪卖了多少钱。细算,真的是划不来。不算人工,如果加上人工,那就亏大了。直到后来大家都觉得划不来。养年猪的习惯渐渐就没了。我们家也不再养猪。不管肉有多贵,去肉店买,吃多少买多少,既新鲜也方便。吃肉也不必在过年的时候,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买。

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年嘛!多买些肉还是必须的。

年的餐桌,离不了肉。除了猪肉,鸡肉、鱼肉、牛肉都上了餐桌。交通是越来越好,海鲜也慢慢进入我的视野,出现频率最高的好是虾,每次去超市走到海鲜区,帝王蟹的霸气,龙虾的大气透过模样传进人的脑海。

过一年,留下一年的记忆。记忆中的餐桌上,菜品是越来越丰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

这么多年过去了,餐桌上的变化真丰富。也有多年未变的常客,那就是餐桌上还少不了豆腐。

富人吃肉,穷人吃豆腐。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俗语,可见豆腐在普通人眼里的地位。腊月二十八开始,就是买豆腐的好时机。为什么买的这么迟呢?主要考虑的是保存,买的太早容易变坏。所以,腊月的最后两天,感觉最热闹的就是豆腐摊。

可以拿钱买,也可以拿黄豆换。豆腐,成了为数不多可以不用钱买,可以用黄豆换。这种方式灵活,人也爱。

庄里也有来卖豆腐的!一辆加重自行车,后座加装两个横木,圆圆豆腐放在竹子编的圆盘上,架在自行车后座上,边走边边卖。喇叭似的吆喝声,响在村里的各个巷道。遇到过年,一个大豆腐肯定赶早就卖完了。没有买到的,只好去街道上买。

一盘子豆腐做好比肉香。可能就是人们对豆腐的期待吧!记得,家家户户都会买豆腐,大年三十早晨是豆腐买的最欢的一个早晨。这天买的豆腐,第二天就过年,不怕放的久会变坏,因为第二天就做成菜上了餐桌,麻婆豆腐,家常豆腐,这是常做的菜,配上米饭吃起来更香。

在北方的我,喜欢吃面。精致的菜我不会做。麻婆豆腐我也不会做。不会做怎么办呢?那就做成豆腐臊子。豆腐切成丁,配上洋芋丁儿,再来点蒜苗,一碗简易的臊子就做成了,再来一碗挂面,吃起来也很香。

买豆腐成了一个情节,买豆腐更是有好多回忆。天空飘着雪花,并不能阻挡去买豆腐的脚步。

豆腐是可以换的。我提上一布袋子黄豆,走5里路,赶到街上去换豆腐。快过年了,走到街上,总能看见赶集的人手里提着豆腐。

一条长长的街,从东头到西头,卖豆腐也就两家,其中一家名气大,方圆十里也就讲究个他家的豆腐,自然名气也就大。想买他家豆腐,就得排起长长的队。排在队伍后面的我,发现用钱买的少,换的人还是多。有像我一样提着袋子的,也有提着米袋子的,还有用装过化肥的袋子装了很多黄豆来换的。很惊讶,拿那么大的袋子,半个豆腐都被换走,能吃完吗?看着那么大的袋子,排在后面的我也有些担心,轮到我的时候会不会空手而归?

担心买不到,有人开始往前插队,我也乘机钻了个空,恰好排到称跟前,直接把黄豆麻利放上去,换豆腐的计划顺利实现。一大早不为别的,就为换一大块豆腐。平时买一二斤,那天会买五六斤。看着那提着半袋子黄豆换的人,不就是为了过年多储备一些呗。

买完豆腐,逛街道,看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买菜的摊顺着马路摆,青的萝卜,长的芹菜,鲜的蘑菇,白的花菜,细的黄瓜,刚从土里挖出的葱,黄的生姜,菜的种类真是多。还有买水果的摊儿少不了。

苹果、桔子、香蕉是最吸引人的,因为苹果都是一车摆在路边,桔子也一样,三轮车的车厢里都是。老远就吸引人的眼睛。“一元一斤!”“便宜卖了!”各种腔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挤人,人挨人,此时,感觉热闹就是这么来的。

街的两旁,有元宵摊,有五金店,有理发店,有小饭馆,每家店里店外都少不了人。我最喜欢红红的对联,一幅幅写好的对联挂在临街的墙上,就是一道风景。写字的人正在低头很投入的写,围观的人在聚精会神的看,时不时还来几句赞美的话,除了远处嘈杂的声音 这里相对安静但也不失节气的热闹气氛。看着写好一幅幅对联,发现写的对联是我的最爱,可我也就只是看看,这不属于我操的心。我只管把豆腐提回家。

出了街道,每天通庄的路都有三五结伴的人往回走。大家都走得快。可能是过年,回家,走路都要快,下午还有好多事要做,还得去上坟,还得做一顿好吃的。人家都叫年夜饭,我把它们通通都叫好吃的。

从早晨到下午,忙忙碌碌一天也就快要过去了。令人期盼,家人们雷打不动的是晚上看春晚。8点那一刻很是让人期待,当主持人出场的那一刻,心情比主持人还激动。节目,我要看的节目,一场视觉盛宴,让人守岁到凌晨。

一盘瓜子,边磕边看。一个接一个节目的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当零点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外面炮声轰鸣,听的人心情更激动。

新年来啦!

新的一年来啦!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年。

所以,到了腊月,买的年货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事就是买拜年的礼品。

上中学那会儿,最基本的礼品就是挂面、点心,还有罐头。挂面分为两种,压面机压的叫机器挂面,手工做的叫手工挂面。会手工挂的,就是个让人羡慕的手艺。那些会挂面的手艺人在腊月也是大显身手的时节。一架架好挂面晒在院子里就是很别致的景。长长的挂面切成小长条,扎成小把儿,是走亲访友的上好礼品。

我喜欢的是手工挂面。一碗挂面能吃出肉的滋味。其实就是因为那挂面,就是比机器压的好吃。

手工挂面好吃,但对面比较挑,最好的面遇到最好的天气,挂出的面绝对香。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挂面颜色不好,不容易干,如果全从架上落下来,损失也大。所以,没有好面,就不挂手工挂面。手工挂面,对体力的要求也高,工艺复杂,有人也学不会。

我们家就属于学不会的吧!大多时候都选择机器挂面。就说这机器挂面。在腊月里,有压面机,会挂面的那一家也排起了长队,一家挨着一家,老早把面拉去,排好队,只管等。怕有人插队,过上个小半天就去看看。不管等多久,挂面肯定是要挂的。会挂面的那一家也成了村里最热闹的一家。

等挂面挂好,接下来就是进城买年货。腊月有个好处,天天都是集。月底,从二十开始到三十,天天去都可以。

挂面挂好,就买拜年的礼品。买点心和罐头是用来拜年的,买袋白糖,用来招待客人,我喜欢走上七八里到亲戚家的那一杯糖水,甜而好喝。点心和白糖要到城里去买。不知道是心巧的人学会了技术还是看到了商机。村里出现了一家加工罐头的,于我们就不用去城里买。老早说好,直接去取就可以。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有一种苹果罐头。有比没有强,最起码方便。

礼品买好了。过年了,开始拜年了,背上挂面和罐头,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一家一户的走,直到把该走的亲戚走完,年也就拜完啦!拜年的过程中,也是会出现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七八家亲戚背上七八瓶罐头,瓶跟瓶相碰,难免会碰碎,谁家送什么,那是定的。碎一瓶,就少一样礼品,这样就有点尴尬。沉沉的拜年礼品背到亲戚家门口,尽然碎了。那种伤心和囧样只有自己知道。

回家告诉父母,反正已经碎了,人也回家了。等第二年的时候,小心点就行。

新的一年来了,背上礼品真的重,礼品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挑轻一点的礼品来选。

可能是商机无限,有所想,就能有发现。于是,开始流行送鸡蛋糕的习俗。挂面配鸡蛋糕既轻还好带。后来,再加上白糖,这三样也成了必备的拜年礼品。

一年过去了,蛋糕开始退出礼品的行列,因为那玩意容易干,也容易碎,干了,只有自己留下来。碎了,看起来实在是不好看。再次送出去不行。毕竟,过年,基本上都是礼尚往来。你送人家什么,人家也会对等送相应的礼品。

蛋糕退出,也源于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重要的亲戚自然少不了酒。本地的酒,外地的酒,在腊月的集上特别的多。人们也开始选酒。酒配挂面,还上档次。

日子总是会好的。曾经我认为的上好礼品——挂面。在一年年的拜年中出现了让人不满的地方。那就是容易断,一把好好的挂面,等背到路远亲戚家已经断了好几根,给我感觉看起来不好。如果说拜年就讲究个体面的话,断的挂面就有点影响。这时候突然想起,不知道是从谁开始兴起,那就是点心开始取代其中的一两样礼品的地位。

记得,有的人家。一般是挂面加罐头,或者挂面加点心。到后来,变成点心加罐头,点心加鸡蛋糕。当使用酒越来越多的时候,礼品相对固定为酒加点心。这几年,我拜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组合——酒加点心。

酒做为礼品的地位越来越牢,它出现在了礼品的单子上,这都源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缘故。

过年了,买酒就成了年货中的必选。有酒才有年,我是年年买酒,感觉提上拜年——体面。

年,新的一年马上来了。酒的种类多了,拜年的礼品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各式各样的礼盒开始登上礼品的必选清单。牛奶、八宝粥,核桃露,这些包装精致,看起来好看的礼品很受人们的青睐。

年,记忆中的年,总是和美食、拜年紧紧相连。转眼间两年都过去了,大家都没有拜年,今年还拜不拜,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特殊时期,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大家开始拜年,拜的话就要去买酒和礼品,不拜就不用买。

坐在家里想,也得不出结论,还不如出去看看。走在街上,去干果店,买瓜子、花生的人还是那么人多就连帮忙的人也是那么多。最热闹的莫过于超市,那就去超市,年的味道浓。购物车里都是满满的,芹菜、白菜、花菜,都是高高的菜堆,菜品区里人真多。各式各样的菜也在分区,只要能想到的菜都有买的,想不到的菜也有买的。水果区内,大江南北的水果都有。本地草莓,南方来的桔子,好像是这个季节宠儿。挑选的人,苹果、香蕉、葡萄,好多还有纯粹叫不上名字的。零食区是孩子们的最爱,各种各样的零食,总有满足孩子视觉的包装,还能吸引着孩子去买独特设计。商品多,人选择余地多,人也多,收银台前还是要排长长的队。我是边看边纠结,看着眼前的购物的人,决定先买点菜再说。

出了超市,路过农贸市场,交警在维持秩序。可见这里的人多。自从有了超市,就不爱去农贸市场。那里人更多,更拥挤。不爱去,并不代表那里不繁华。其实要不人多,还是农贸市场多。超市里买不到的,那里绝对能买到。凌晨的早市,在那里。最新鲜的菜那里也有。买衣服去那里, 经济又实惠。小五金,小电器,去那里买,绝对能找到。想体验一下在小摊上吃东西的感受,去那里绝对能感觉到。面皮,元宵,红烧肉米饭,听说还有最便宜的面。

饭菜离不了调料。想要粉调料,就得去农贸市场。种类全,可以根据本地的口味自行加工。我一般都是带上自家的花椒,去粉调料。哦!对了,弹棉花的也在后面。孩子上幼儿园,加工棉絮,就得去农贸市场。

时光倒流,把粮食拉到集市上去卖,也在农贸市场。农药、化肥、药材,这些都离不了它。没有超市的时候,它其实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天地。现在,它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个地方一个习俗,就连购物,在这个农贸市场里,也形成了固定的场所。本来农贸市场是沿河而建,若想买鸡鸭,就得去临河的后门。活鸡,鲜蛋,整车的大白菜,整袋的洋芋,想买整袋子,去那里总莫错。若不会杀鸡,临河的杀鸡店,专门干那个活 几块钱就把鸡收拾的干干净净,回家只需再洗一洗,一锅鸡肉就可以开煮。

农贸市场西边就是南河,桥头是牲畜交易点。买猪仔就去那里。不过,现在散养猪的少了。那里现在变成了一个临时停车的地方。

沿着桥头,往北走几步,就是卖小家具的地方。木制小板凳,木制碗柜,去那里买决对是真的实木。过了南河桥,就是家具市场。过新年,要去买大家具就去那里。

过新年,就是一场场卖卖,一次次买买。能记起来,还是早已经遗忘的,都在一年年里汇成过去的岁月。

新的一年马上来临,因为特殊时期,过年的礼品该怎么办?还真拿不定主意。有人说,最好取掉拜年的习俗。大家嘴里说,拜了很多年的年,还都在拜。说明拜年的习俗还在。

年还在,只是让人多了份纠结。这个年,估计也会因为纠结而与众不同吧!

年,新的年,有点特别的记忆也不错!愿新的一年有更多精彩来填满来了又去了的一天又一天。

新年新气象,我渴望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