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裂变

本周看的是《大秦帝国 黑色裂变》,篇幅略长 断断续续看完的,简单总结下


1.对新中国前30年的痴迷眷恋:


表现为“老秦人”天天喊口号,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为“祖国”的发展而“热泪盈眶”——这一点是前三十年的典型时代特点,作者把先秦的民众描写成这一形象确实有点“穿越”的奇幻效果,这么写应该出于个人喜好。


2.对陕西的乡土情节非常明显:


其中“老秦人”的形象非常接近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国民正面形象,对“楚国人”——或者说是作者眼里的南方人——描述为改革开放初期对大众眼中的南方商人片面形象。


不过能看出,作者对陕西省的热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他应该非常热衷于使用其他省份的公民作反衬对象,表现自己对陕西省由衷的热爱。


3.对法制的热爱:


这一点是最明显的,但由于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法制时期,他只能把这种热爱寄托在商鞅变法这一人治产物上面。


至于他只是把商鞅变法作为精神寄托对象,还是真的认为商鞅变法就是“法制”,这个就不清楚了。


以上热情是作者创作的基本动力。


不过也应该能看出,作者的创作依赖的应该也只有热情。


我们必须要看到,作者的作品写了10年,但他的先秦历史知识完全没有长进,写作能力也没有长进。


甚至在这10年间,他似乎认为完全没有读一下历史入门读物的必要……可能在他看来,其中基本的历史常识错误不重要,只要表现出“老秦人”高喊口号雄赳赳打胜仗就可以了。


从这一点的表现,他对战国历史的热爱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他更多是想释放他的那种压抑了太久的热情,或者是把自己青(中)年(二)时期的想象和热情全部释放出来寻求共鸣。


至于访谈里说的“民族原生力”、“超越《史记》”,可能来自于商业炒作行为。


从《大秦帝国》的内容看,作者对省份的情节远大于民族,对于《史记》钻研的兴致也不高。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是一个感染力比较强的常规小说,把它抬得过高或者贬得过低其实都没什么意思。

以上,是对这本书的一点想法和见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色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