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备好一节公开课

每一个老师都体验过备一节公开课多么痛苦,大家曾这样形容:备完一节公开课仿佛要脱一层皮,费时费力费脑细胞。是的,不到登讲台的那一刻似乎总备不到自己心满意足的程度。

那你费时费力备出来的公开课必然比日常课堂要拥有更好的呈现效果:教学环节花样百出,师生配合默契十足。

但是有的公开课只是为了呈现,有的公开课却更需要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有着可践行的指导作用。换言之,即使这堂公开课有着精彩绝伦的效果,但需要你花至少一周的时间去收集素材,整理思路,那对于平常备课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老师来说,无非也就是“哇哦”的一声赞叹。



我对日常公开课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是这样理解的:激发并一步步推动学生的思考,整节课让学生感觉到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

那如何短时高效的备出这样一节公开课呢?

首先,一定要明确公开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有很多纬度,比如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我们要选中其中一个目标为主目标,其他都是在过程中自然而然生成的。千万不要指望每个目标都兼顾,对于40分钟的课堂来说,面面俱到反而让每个目标的实现都停留在表层阶段。

但是问题来了,你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学生不知道,哪怕课前让学生读了教学目标,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呢?什么也没有,并且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是被你带着走的,是被动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你要干嘛。

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何把这个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呢?我们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就转成了:学生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解决?那诸多问题中,可能要结合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考试当中所占比重等,甚至包括听评课老师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要素来决定你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整理出整节课的框架思路。

有的老师会从打开PPT第一页开始,或者会先去找大量的课件素材。好处是能在找素材中慢慢理清思路,或激发更多灵感。弊端是有时会由于课件的精美而产生了必须要用它的念头,但它可能和教学目标毫无关系。

所以为了节约时间,不妨自己先拉出一个思路框架。那这该如何思考呢?记住八个字:以终为始,倒推目标。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和知识体系等,那为了让他们的能力知识等达到这个程度,首先得让他们了解什么。为了帮他们了解这个东西,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如此往前,直到倒推到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即可停止。

这也符合一个原理:学习行为的发生是建立在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中。

第三,填充每个环节的内容。

知道每个环节间的联系以及每个环节的目标,就该把目标聚焦在一个环节上,继续使用倒推的办法思考“做什么”和“如何做”就能实现环节小目标。包括呈现的方式,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

到此为止,一个比较简陋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课程就呈现了出来。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总目标服务的,各环节之间都是层层铺垫的。但基于是公开课以及考虑到上课效果,我们要学会适当加一些彩蛋。这些彩蛋可以设置在一些关键节点,比如课程的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开头用来夺人眼球,中间用来推进气氛,结尾用来让人回味。这些就需要运用个人能力去精雕细琢了。

总之,无论是趣味十足的课还是引人深思的课,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总的目标,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与您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快速”备好一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