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学习 得到 《超级个体》专栏里面秋叶分享内容的笔记。
秋叶,他创办了秋叶ppt、知识IP大本营,是中欧商学院私享会的导师,除此之外秋叶还是一位非常会学习的专家。
在文中,秋叶分享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联机学习者应该有怎样的特征。
一、从记知识点,到记关键词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秋叶说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人研究过吗?
2.他的研究可能去哪分享?
3.我用什么关键词最可能搜到?
这样,看完一本书就不需要记得太多,比如看完古典的《跃迁》,只需要记住一些关键词,比如:“古典、跃迁、联机思考”,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大量的书评,这对我思考如何写一篇文章已经足够了。
在大数据时代,你和这个世界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但你得用对那个关键词。
二、从泛阅读到主题知识树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你一天接受的信息,很可能超过原来人一周看到的信息。然而:信息不是知识,知识是有组织的信息。
我们很多人在联机思考前,一定要在某个方向或专业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树,要保证一部分阅读时间围绕着自己的知识结构树升级、迭代、进化去展开。
关于知识结构树,大家可以问自己五个问题:
1.我希望在哪个领域深入研究?
2.我是否有关于这个领域从入门到精通的知识框架?
3.我从哪里可以获得并学习基础的框架?
4.我应该坚持定期不定期阅读哪些方向的网站、书籍、数据库、课程保持知识框架升级?
5.我每周投入在主题阅读上时间要保证在多少?
如果这样去学习和阅读,我们在网上选课买书的问题其实也好解决,凡是和自己主题知识树有关的,尽管买买买,这是有效投资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专业前沿的最经济方法。
三、从刷屏阅读,到开机阅读
大数据不断推送我们喜欢看的信息,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锁定的路径依赖,虽然打着投其所好的名义,却限制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做联机思考者,就要学会在不同事物中找联系,而不是依赖网络观点来给自己论证。
关于联系阅读,我建议大家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1.是否关注超过5个不同大领域的新闻?
2.我是否不满足新闻报道而喜欢看深度评论?
3.我是否主动关注观点不一致的网站或个人?
4.我是否会去思考不同事件和观点背后的联系和原因?
趋势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需要把碎片的信息作为引发思考的触发器,一环一环去推导可能的结果,然后去找数据,做调研,约业内人士聊天,一点点把信息碎片拼图成完整的地图。
四、从跟踪趋势到跟踪行业
秋叶发现很多人学习模式是“弹球式”,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断抓热点,抓新名词,两年下来是学会了很多新名词,谈起未来也头头是道,但你如果问他,在你自己的行业应该怎么做,大部分都是一头雾水。
如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再学100个新名词,认知再升级100次又有什么用?
我认为越是联机时代,越要长期关注对标几个行业发展趋势,参加行业活动,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你就能慢慢知道行业的来龙去脉,认识行业牛人,进入行业核心圈子,接触到行业核心资源,这才叫了解一个行业。
关于跟踪行业,我建议大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否定期关注某个行业的新闻?
2.我是否定期查看某个行业的期刊?
3.我是否定期参加某个行业的会议?
不妨先理解一个相对简单的行业开始。
五、从输入信息到输出信息
作为联机思考者, 不能只满足于从网上输入信息,也要主动输出信息,最好是带个人标签的信息,完成个人网络品牌建设 。输出信息并不一定非要写微信公众号,其实参与一些高质量社群,在里面进行深度交流和思考,也是一种输出。
关于输出信息,我建议大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否定期在某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2.我是否加入某些高质量的社群并经常参与深度讨论?
3.我是否会走入线下活动面对面吸收新思想?
广义的联机学习者,其实是不分线上和线下,今天的移动手机已经帮我们打通了联网的自由度,在哪里我们都是同时处于线上和线下,那么任何与人接触的场合,都可以进行联机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