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

某早如厕,胡乱翻手机,知乎有个短片评论色戒,看了之后,更加喜欢李安镜头下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变化,利用镜子诉说王佳芝见不到易先生时魂不守舍迷乱心态,王佳芝被枪决前归还大鹅蛋类比杨贵妃被处死前归还头钗,生者睹物思人,痛苦不堪。

王佳芝从暗杀易先生到爱上易先生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路程,为啥会相恋?也许正如解说者讲述的那样:王佳芝是被利用者,利用他的人并没有体会她的感受,也没有替她着想,答应她的事情并不办理;易先生表面风光,实际上也是受制于日本人,处处被监视,被暗算,易先生只有在王佳芝这个稚嫩的刺客面前得以放松紧绷的神经,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感情是真切的,王佳芝亦能感受到,所以两个人在一起时有一种轻松感,可以完全放弃心中的戒备,放下伪装,轻松自在的呼吸······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需要的某个时刻。

人们为了生活,为了体面的生活,都太累太累,要让上司开心,要让同事开心,想不被猜疑,不被嫉妒,需要疏通各方面的关系,大多情况下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太累太累。

从回味《色·戒》到爱上张爱玲的小说,晚上又看了《倾城之恋》,才看明白,所谓的倾城之恋,男女主人公在热恋中,男主要到海外做生意,一两年后才能回来,却因为刚离开,战争爆发,放心不下女朋友,调转船头,回来营救女友,战争让两个人更加紧密地偎依在一起,生死与共,成为实体婚姻。经典台词:如果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如果我死了,你的故事还会继续。

张爱玲为何会爱上胡兰成,为何会离婚婚后给三十万分手费,是张爱玲傻吗?好奇心驱使使我一口气把《上海往事》看完。才了解到张爱玲内心的柔软:胡兰成是对张爱玲崇拜有加,慕名而来,虽吃了闭门羹,但心情依旧,给张爱玲留下来一张写着地址和电话的纸条,张爱玲出于礼貌回了电话,有了两个人的会晤。

在胡兰成眼中,张爱玲就像一个高中生,太容易接近,胡兰成对张爱玲收入的关心,实属冒昧,却因此打开了张爱玲的心扉,张爱玲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出国留学,十四岁父亲再娶,继母对张爱玲非打即骂,张爱玲家庭富有,父亲和后母却一起抽大烟,张爱玲只能穿后母的旧衣服,张爱玲还被关软禁,生病差点丢了性命,父亲还扬言要开枪打死她,随后逃出和姑姑住在一起,但经济账还是独立计算,妈妈也是要求张爱玲一定要独立,要靠自己,张爱玲拼命写作全部是为了生活。

胡兰成的出现敲开了张爱玲的少女心,第一次有人关心她的生活,初次见面就聊了五个多小时,第二天又迫不及待的见面,每次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感觉到每一天都是新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胡兰成曾经在许诺张爱玲: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却爱每个与他生命有交集的女性,真情实意的爱,爱的毫不隐藏,所有的女人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某个阶段还能三人共处,感觉到拥挤者自动离开,离开之后,还有书信来往······张爱玲是为了帮助身陷困境,四处逃命的胡兰成,才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给了胡兰成。

自胡兰成之后,张爱玲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上他人。

但张爱玲到美国,遇到一个老文艺流浪汉,老人对张爱玲照顾有加,像胡兰成一样喜欢张爱玲的文章,喜欢在张爱玲身上花费时间,如同当年胡兰成一样,坐在张爱玲的房间,安安静静的看书,张爱玲则奋笔疾书的写作,彼此各忙各的,抬起眼能够望见对方就心满意足,他们同居,张爱玲写稿子养家,流浪汉照顾两个人日常生活,张爱玲身为女人,却行使男人的职责······

两段爱情,都是对方主动出击,欣赏张爱玲的文采,把爱玲当成自己的掌上明珠,张爱玲接受这样的崇拜,对这份崇拜负责到底。

张爱玲一生大部分都在工作,几乎没有闲暇,没有时间选择爱情,只是接收爱情,为爱情付出全部青春和岁月。

如果张爱玲有一个完整的家,张爱玲的生活又会是怎样?如果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不是新派女性,不是独立女性,对张爱玲无私的付出,张爱玲需要拼命写作赚钱吗?会没有时间交际吗?会被动接受爱情吗?

还是很喜欢张爱玲的决绝,一旦分手,再不联系。

张爱玲还是很有判断力,避开国内动荡岁月,移居美国,但在美国也是为了日常生活到处奔波,为何不和母亲住在一起?为何追随一个年迈的老人?

只因自己喜欢,就不顾及其他,谁的生活容易?

妈妈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张爱玲选择一条更难走的路。

因为懂得,所以悲悯。

十分钟《色戒》,三天痴迷。

你可能感兴趣的:(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