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莉迪亚是谁?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文中具体描述了在父母过分期待下的女儿莉迪亚,如何一步步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莉迪亚是个女孩,家中排行第二,母亲是个美国白人玛丽琳,父亲是华裔,叫詹姆斯。她有个哥哥和妹妹,分别叫作内斯和汉娜。
母亲个性要强,固执,青春期时就显现出了自己的叛逆和与众不同,只要是女孩喜欢的,该做的事情,她似乎都不感兴趣。她对自己的母亲教学生做家务感到嗤之以鼻。她觉得女人整日围绕着厨房和家务,是一种软弱卑微的事情,所以她去学了只有男孩子的化学实验课。
后来她认识了华裔男老师詹姆斯·李。这个男人给了她异样的感觉,她觉得他和别人都不一样,主动靠近他。而詹姆斯虽然出生在美国,但父母曾经是偷渡来的美国,并且经过介绍到了一所学校里做零工。
他们早出晚归的干活,平时沉默寡言,只是为了能在美国扎根,生存下去。
可是那个时候的华裔在美国受到诸多的歧视,虽然詹姆斯非常出色,依然养成了细腻,敏感的性格。
而这或许恰好正是玛丽琳看到他身上的不同之处。身边的美国白人大男孩总是大大咧咧的近乎愚蠢,她瞧不起他们。而詹姆斯的敏感,细腻,在她看来是沉稳,深度。
她主动靠近,向他示爱。詹姆斯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内心大为受宠若惊。他一直渴望能融入白人群体,此时正好有个白人女孩钟情自己,这简直就是上帝派来拯救,指引自己的天使。
他们很快就在一起了。谈情说爱,滚床单。
在玛丽琳怀孕之后,他们理所当然的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前,玛丽琳的母亲对她的选择提出了质疑,玛丽琳为此大动肝火,不惜得罪母亲,也坚持嫁给了詹姆斯。
嫁给詹姆斯是不是自己叛逆的表现呢?玛丽琳当时没有想过,但以她的要强固执的个性来说,里面有这种成分。
婚后为了照顾孩子和收拾家务,玛丽琳无法出去工作。一连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是儿子内斯,一个就是女儿莉迪亚。
2.莉迪亚为何会死?
在玛丽琳生下两个孩子后,她的母亲死了。自从婚礼上她和母亲吵架之后,她们母女间有了隔阂,直到母亲死去,她们一直没有往来。
玛丽琳独自去母亲的家里收拾遗留的东西,处置房子。
母亲平庸的生活对玛丽琳刺激很大。使她认识到,一个女人不该围绕着孩子,丈夫和家务,女人该有自己的事业。于是她将母亲遗留在厨房的一本菜谱带在身边,鞭策自己,提醒自己。
回去后,她为丈夫和两个孩子准备了足够的食物,然后突然消失了。她带着自己的计划去一所大学学医,她要成为一名医生。
可是事与愿违,就在她快要“成功”时,她忽然在马路上晕倒了,因为怀孕。她被送去了医院,医生通知了他的丈夫詹姆斯,至此失踪了两个月的玛丽琳不得不重新回归家庭。
而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家人的心理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她的女儿莉迪亚。小小年纪的莉迪亚在心里许下过愿望,只要妈妈能回来,她愿意做任何事情。
如今妈妈回来了,她也开始践行自己的诺言。
只要是玛丽琳喜欢的事情,她就会表现出自己感兴趣。
她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讨妈妈的欢心。只要妈妈高兴,她什么都可以做。
于是玛丽琳和詹姆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
只要是莉迪亚感兴趣的,他们会倾尽全力满足她。玛丽琳希望莉迪亚能成为医生,总是对女儿言语柔和的旁敲侧击,引导她学医。
詹姆斯希望能融入身边的环境,他引导女儿要和同学保持联系,对于女儿和同学去看电影,通电话这样的小事也会高兴许久。
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期望在进行。
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女儿,随着年级越高,对功课越感到吃力。莉迪亚压根本学医不感兴趣。她变得很沉默,在学校里没有朋友。那些与同学看电影,打电话的事情全是在演戏。
后来,莉迪亚再也无法忍受那样的压力,深夜来到家附近的湖边,划着小船到湖心,毅然跳进了湖里。
3.莉迪亚还有别的选择吗?
或许我们难以理解莉迪亚为何会用这种方式摆脱痛苦。她可以说出来,父母难道就不能理解吗?
不能!通篇书看下来,莉迪亚似乎只有自杀这一条路可以走。她只有十五岁,她无法看到父母失望的样子,她在他们面前伪装的时间太久了,她迷失自己太久了。
或许哥哥内斯没有考上哈佛,没有离开家。她的精神支柱没有倒塌,她或许不至于死。
她倾尽全力,不及格的功课越来越多,分数越来越低。最后成绩寄到了家里。她的内心胆战心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还发现了,父亲詹姆斯和女助理之间的私情。这让她感到灰心丧气,像是受到了某种背叛。
她唯一的温暖是从哥哥内斯那儿获取的。但是由于从小到大,父母的注意力和爱全部倾注在莉迪亚身上,而忽视了自己和汉娜,这使得他的心无法对莉迪亚完全打开。
这是个病态的家庭。内斯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他顺利考上了哈佛,离开了家。
莉迪亚将目光转移到了邻居男孩杰克身上,整个暑假她都和杰克待在一起。她甚至带着叛逆的心情要献身杰克,结果发现杰克真正感兴趣的人竟然是内斯。
所有的这些都造成了莉迪亚走上了不归路。她活的太累了。早在母亲失踪的时候,有一次她和内斯在湖边玩耍,她不小心掉进了湖里,是内斯救了她。
于是她认为自己应该在那个时候就该死掉。如果那时自己死掉了,就不会经历后面这么多事情了,自己就不会活的这么累了。
小小的莉迪亚当初不明白,自己是无法承受父母的期望和梦想。那太沉重了。
4.父母的梦想绝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
中国人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一定要让孩子读大学。
自己这辈子没有大富大贵,升官发财,于是鞭策孩子要怎样怎样,如何如何。
将自己的遗憾变成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孩子去努力。
不管孩子是否真的愿意,是否喜欢,一味的打击,鞭策。不但没有激发孩子的动力,反而让孩子生出了逆反心理。
更有甚者,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孩子说,这都是为了你好啊!
对待孩子的心意绝对是无私的,深情的。但凡事有个度,要因地制宜,讲究方法策略。适当的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做专权独断的父母,让孩子迫于自己的权威,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时间久了孩子再也不会表露心迹。他们知道父母不会理解,不会支持。反而得到训斥和嘲讽,所以不会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很多父母不会像玛丽琳与詹姆斯那么“变态”,逼的孩子自杀却不自知。但有许多人是在父母的期待和打击下长大的,他们个性敏感,脆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希望每个有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能引导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孩子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