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鲜未在银屏露面的黄奕出现在了《星空演讲》的舞台上,通过演讲的形式向大众诉说她这三十几年的人生历程。
1977年,黄奕出生在上海一个老弄堂里,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所以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留守儿童”。
据黄奕说,她跟爷爷奶奶住在一栋老洋房里,爷爷年轻时留过学,喜欢听广播看新闻,奶奶则是一个特别爱漂亮的精致奶奶,每周都去打理头发,还做的一手好菜。
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岁月里,爷爷奶奶给了小小的黄奕无尽的宠爱与呵护,但这样的幸福却也让她感到无比不安。
因为,她太害怕年迈的爷爷奶奶会突然离开自己了,害怕到每晚都要试一试他们的鼻吸,才肯安心入睡。
童年岁月里父母陪伴的缺失,以及后来小小年纪就外出闯荡的经历,让黄奕感到无比孤独和没有安全感,因此,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不是出人头地,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于是,她不顾周围亲友的阻拦,在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义无反顾的先后投入到两段婚姻里。
而这两段婚姻不但几乎毁掉了她的整个星途,还因为与前任的撕逼让她一度成为人们口中“坏女人”的标签。
事业的不顺、情路的坎坷让黄奕倍感压力,于是,对于当时感觉已经被全世界抛弃了的黄奕来说,女儿成了她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成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缺失父母关怀的黄奕来说,想要做好一个单亲妈妈,谈何容易?
父母没有教会她怎样做一个妈妈,甚至她自己都还是一个特别缺爱的人,又如何去给女儿爱呢?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有一天她回家时看到女儿趴在地上打滚、尖叫,黄奕说:“那一刻我仿佛在女儿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才明白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原来孩子不是不乖、不听话,而是需要爱”。
从那以后,黄奕开始慢慢打开心结,全身心的去陪伴女儿,她陪女儿说话、玩耍,为女儿做饭,和女儿一起旅行,让原本敏感的女儿一点点变得阳光起来。
与此同时,黄奕也开始用行动去修复她和父母的关系。她给爸爸写信,给妈妈送去关怀,一点点拉近彼此的距离。
她说:“以前我恨过父母,恨他们把我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是当我经历过婚姻的失败,又做了妈妈,我才明白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需要用爱去包容去化解……只有与原生家庭和解,才能在新生家庭得到快乐!”
可以说,有觉知的爱拯救了黄奕和她的女儿,在一定程度上也扭转了她们母女的命运,所以她们都是幸运的。
但纵观周围世界,仍然有很多人在经历着原生家庭的禁锢,不仅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同时又让自己的人生悲剧在下一代人身上重现,就像一个魔咒,圈住了整整几代人。
02
说到吴绮莉和“小龙女”吴卓林母女,很多人都会不由得感叹一番,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对她们的作妖感到无语。
当年吴绮莉与成龙的一段情,让“小龙女”一出生就面对无数白眼,这位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巨星父亲,不仅没有让她赚得一丁点星二代的光芒,反而走到哪儿都受到鄙夷和嫌弃。
报警举报母亲虐待自己、抽烟、染发、与同性恋女友结婚等等匪夷所思的举动,很难让人想象到这是发生在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身上的事情。
可是,即便“小龙女”再折腾,始终让大众对她葆有一丝心痛和担忧。
因为,她如今的境遇几乎全部拜自己的亲生父母所赐。
父亲不认她,母亲揪着当年的感情债不放,收留她们母女的外婆虽给了经济上的援助,却也没有任何尊严可言(据说,外婆经常用恶言逼迫吴绮莉跪着捡丢在地上的钱)。
原生家庭混乱而糟糕的环境,让“小龙女”迫切想要逃离,所以,经常给人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决绝印象。
时光荏苒,我们不知道,这对母女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从各自原生家庭的创伤中走出来,才能不再复刻上一辈的人生轨迹。
武志红在谈到原生家庭时曾说过:“归因而不归罪”,原生家庭纵然给我们带来心灵创伤,但并不意味着让父母为我们的人生承担一切责任,唯有靠自己的觉知,慢慢修复创伤,开启崭新的人生。
但“觉知”二字说来容易,却像流星的出现一样需要灵光乍现的契机,然后在反思与改进中一点点前行,直到挣脱枷锁,重获新生。
03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原生家庭这一概念,还是在2012年偶然读到张德芬的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
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就是突然明白了自己身上那些讨厌的特质的源处,窥探出了那些在自己身上不断上演的恶性循环的原因所在,同时感觉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希望借此能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
但觉察到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却发现困难重重。
比如,为了不让女儿像我小时候那样缺乏母亲陪伴,所以我选择全职带她,为了让女儿有安全感,我会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即便不能满足,也会开诚布公的跟她沟通,避免使用我父母那套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但是,有时候难免耐心不够,对着她吼几声或者干脆不理她,女儿小的时候还会趴在地上哭闹,可现在干脆就和我对着干,言语攻击、武力攻击一起冲我招呼过来。
一开始因为手头事情太多,把这些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但最近我才明白,女儿气呼呼跟我对着干的样子和我小时候简直如出一辙。
由此,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孩子的故意捣乱、蛮横无理根本不是不乖、不听话,而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以此获得爱与安全感,只不过她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罢了。
明白了这些,我开始试图给女儿更多关爱,陪她玩、跟她聊天,在她的需求不能满足(比如生病了还一直吃零食)时耐心的与她沟通,尽量不用命令、逼迫的语气和她说话。
当我努力这样做时,很神奇的是,那个乖巧懂事的小棉袄又回来了,女儿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敏感,遇到事情也会跟我好好的商量了,有时还能帮我照顾二宝。
虽然,我在努力改进,但难免有“漏网之鱼”,比如我在老妈的抱怨面前就很容易失去耐心,继而批评女儿。
所以,在有觉知的爱孩子爱家人这条路上,会经历很多的波折,重复很多次同样的错误,才有可能改进一点点,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如此反复循环,方能去掉身上的戾气,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父母不曾教会我们的,因此,为了不让孩子也经历我们的家庭创伤,也为了我们自己能够逃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唯有用有觉知的爱,去修复几代人之间的隔阂,我们才能获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