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天青之窑址游学

活动现场本文刊登于《收藏·拍卖》杂志总第173期 “冯玮瑜专栏”,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下篇。

上篇:《又见天青之窑址谜团》

清凉寺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山村寺庙,但在瓷器爱好者的心目中,清凉寺却是非常非常大的名头,因为那里是汝窑瓷器的窑址所在地。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世称“汝窑为魁”。去年我带领“融熙中原陶瓷学游团”来到了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博物馆也正坐落于此。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世称“汝窑为魁”

ONE

周一本来是博物馆的休息日,但我们学游团到来时,博物馆为我们专门开馆,宝丰县文物局王团乐局长亲自导览解说,县政府还专为我们组织了“宋瓷精神与汝窑复兴”座谈会,大学教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汝瓷非遗传承人、汝瓷协会会长等也参加座谈,这种与学者、专家面对面的交流高规格座谈,让我了解了很多汝窑发掘的细节,以及现代复烧的技术困难,对汝瓷的前世今生有更深刻了解。

融熙学游创始人冯玮瑜(左)、宝丰县文物局局长王团乐(右)

2018融熙中原陶瓷学游学员在宝丰汝窑博物馆前合影

座谈会——“宋瓷精神与汝窑复兴”

TWO

在汝窑博物馆还见到了绿釉及花器、大型器的残件,说明除了天青色外,汝窑还有生产其它的釉色。而且“汝瓷无大器”的说法也不准确,出土残件就有大件器物的残件,但为何传世汝瓷没见过,这也是费解之事。

陪同我们一起观展的美国新英格兰国际交流中心东亚研究所所长李民举教授认为:汝窑博物馆提出“类汝窑”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都在汝窑窑址上发掘出来的,怎么会划分出“汝窑”和“类汝窑”两类呢? 是否划分为官汝瓷或民汝瓷更为合适?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窑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汝窑瓷器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现任美国新英格兰国际交流中心东亚研究所所长兼任美国西北大学Corporantes Institue 经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民举(左二)教授为学员导学

2018融熙中原陶瓷学游花絮

汝窑天青釉瓷盘(修复)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刻划莲瓣纹瓷钵北宋晚期(右)

2018融熙中原陶瓷学游——学员参观宝丰汝窑博物馆

THREE

汝瓷瓷器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汝瓷的烧造方法也很独特,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细小而规整,因而有“芝麻挣钉釉满足”之说。

真的是以“玛瑙为釉”就能烧出独特的汝窑吗? 在场的王洪伟博士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指出遗址特意保留的在发拙现场的一大块玛瑙原石为证,我问王博士:“为了弄清玛瑙配釉是否就能达到汝窑的质感,我曾专门在佛山石湾把玛瑙研磨成粉进行配釉烧窑,可多次试验也没发现玛瑙配釉会呈现出汝窑特有的莹润、釉色和开片,更让人懊丧的是,有没有加玛瑙,烧成效果都差不多,并没什么特别的。”

“啊!”王博士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你还真自己动手做实验呀?”“是的,实践出真知嘛,为验证历史传说,我就自己用玛瑙配釉烧窑来做验证。”王博士道:“莫非要当地的玛瑙才行,要不这样吧,下次我把当地所产的玛瑙石拿去给你,你再试试看。”玛瑙也只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并不难找的,如果单以为“内有玛瑙为釉”就可以烧出汝窑,那千百年来早有无数人动了复烧汝窑的念头,为何一直不能够烧出宋徽宗汝瓷的那种釉色和质感呢? 所以汝窑的秘密一定不仅仅是“内有玛瑙为釉”。

社会学博士,文化地理学博士后,现任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共建的中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洪伟

能够亲临汝窑遗址参观,聆听众多专家学者的高见,观赏研究窑址出土的残件,比较当年故宫“清淡含蓄”汝窑大展中的完整器,印证现实与传说,既是精神上的享受,又有学术上的收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探访汝窑遗址,收获比仅仅从书本上读到的要多得多。

我们挥一挥衣袖,告别了清凉寺,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汝窑那难忘的天青色,却从此难以忘怀。

2018融熙中原陶瓷学游花絮

座谈会——“宋瓷精神与汝窑复兴”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国奇把自己烧制的汝瓷作品赠送给冯玮瑜

座谈会上的交流互动

活动现场

本文刊登于——

《收藏·拍卖》

总第173期 P100~P1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天青之窑址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