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肖培东《孔乙己》课后反思

读实录,然后仿照实录上课,才会发现自己的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孔乙己》一直是我不敢上的一篇文章,因为太好,所以都有些不敢尝试,怕讲瞎了。

读了肖特的实录后,拍手叫绝,他用一个词串联起了整篇文章,记得——忘记——看客。整体感知环节,主问题是:读完课文后,你记得孔乙己的什么?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重点研讨环节,主问题是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记住了孔乙己的什么?分别从酒客们、掌柜的、“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大的感受是读的特别多,对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肖特关注的特别多,标点的关注。这些都符合肖特的对于语文浅浅教的理念。主题探究环节的主问题是: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最后聚焦看客。

我上课的时候也是仿照这个来上的,但是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环节的主问题抛出去之后,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有些偏颇,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答,但当时我没有真正领会肖特的主问题的要求,所以没有及时制止,学生便会说的乱七八糟。而不是我记住了孔乙己的什么?在整体感知环节中,肖特两次不动声色的提醒学生,要听清楚老师的指令。

片段一:

生:我觉得他很可怜。

师:你最能记得他的可怜,为什么?

赏析:学生没有完全按照相应的问题回答,但学生听清楚了用一个词来阐述。这是好的,但不足的地方时,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回答,我最能记住的是孔乙己的可怜,而是说我觉得他很可怜。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对话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答非所问。这是对学生常规素养的培训,正如我们说的笑话:“你吃饭了吗?”“我刚赶集回来。”问题的答案需要百转千回的猜测。

片段二:

生:我记得孔乙己生活很悲观。

师:读书要学会概括,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

反思:学生的回答要在规定的规则之内。老师上课时,预设好了问题,问题抛给学生之前,自己内心一定要清楚,这个问题指向哪一个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回答到什么样的程度。内心预设清楚,才可能学生的回答不符合你的预期的时候,你知道如何牵引着学生去往该去的方向、如果自己心理都是一团乱麻,那自然就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知道如何应对。要么评价,要么更深层次的追问,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掌控课堂。

2、当学生回答出错时,不能及时的给予回应。比如学生说:我记得孔乙己的虚荣。这个词很明显是不合适的,但是好像在内心深处觉得不能够这样子否定学生,于是便稀里糊涂的就这样过去了。我们是老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当学生认知错误时,便应该及时的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而且有两次学生说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就说明很多学生都是集体性的发生了认知的错误。

3、感受比讲解重要。

片段三: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齐读

      师生合作读一遍后,两生分角色角色再读。

三遍朗读下来后,学生大概就能感受到这段对话的特点了。

片段四:

师:说话过程中有没有把“孔乙己”加进去?

生:没有

师:我们把主语孔乙己加进去试试。

师生共读。

师:考虑一下,掌柜的说话为什么不把“孔乙己”这一事件的当事者放进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仿照肖培东《孔乙己》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