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进化史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尽管我读的书并不多,但还是想和大家聊聊读书那点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安静坐着好好读一本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奢侈。

沙雕搞笑的段子,刷不完的短视频,追不完的综艺,不断打怪升级的游戏,看书,未免显得太无趣。

书籍和文字好像失去了原来的那种魅力。

书籍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小镇,是非常有魅力的,家里有一本书便是难得的。因为稀有,也倍显珍贵。

小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课外书,每天看见的文字,来源于父亲单位订的《羊城晚报》和《家庭》杂志。

报纸杂志上的时政要闻,对小小的我来说难免枯燥,倒是版面角落的生活新闻或猎奇故事,非常吸引我,也并不十分看得懂,但是却认得了很多字。

有一次在家里角落翻出一本旧书(好像是毛选),我指着上面的两个字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告诉我,垄断呀,垄断就是一件事只能他自己干,别人不能来干不能来分享,这就是垄断。

这两个字,就这样深深印在我小小的心里。

其余接触到的书,都是在同学家里看到的。

我特别羡慕她们,有成套的童话和寓言故事,有的同学家里还有连环册小人书。

每次去她们家玩,玩累了,她们在一边玩公仔,我就在一边看书。拇指姑娘、彼得潘,看了又看;对葫芦娃和三毛流浪记爱不释手。

在那个闭塞落后的年代,书籍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会,书籍对我的吸引力,像是少男少女间的吸引,全凭本能,有股不谙世事的天真劲,启蒙我爱上文字。

再大一点,我发现 “大人们”的书和我们孩子的书不一样。

别误会,可不是什么18禁的书籍。只是与孩子们看的那些充满童真或故事性的书不同,我得花点心思去想想了。

从学校老师那借来的汪国真作品集,那会儿真看不太懂。姐姐从外地书店买回来的张晓风散文集、刘墉作品集,优美是优美的,但也总觉得自己体会不到什么差点意思。翻开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更是把我吓了一大跳!心里默默吐槽,这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哈,我可真是根正苗红的接班人。为自己曾经的幼稚无知汗颜。

同时姐姐那里有一些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女友》杂志的系列期刊和日剧大全(大概名字)。

我向往《女友》里描绘的丽江生活,其中有一期故事,说的是“不是在咖啡店就是在去咖啡店路上”的客栈女老板的故事。她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一间咖啡屋,有一只猫,一个伴侣,两人热爱摄影。杂志里阳光正好,照片上的古城风光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2000年的夏天,有一个小姑娘默默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去云南丽江走一走。

另一本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日剧大全(具体书名忘记了)。书里收录了90年代经典日剧的故事、故事拍摄背景、表达的情感及寓意、对那个时代产生的影响。

小时候我是看日剧的,那会儿电视台引起了许多优秀的日剧,像《东京爱情故事》、《热力17岁》、《古钿任三郎》、《透明人间》等等,我都还有印象。

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却又和我记忆中不同。

我记得莉香开朗明媚的笑容,但不记得剧中的爱情;我记得木村拓栽阳光帅气的脸庞,但忘记了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记得古钿任三郎忽悠助手说腋下破了个洞让他举起了手,但忘记了到底是怎么破的案;我记得透明人间的搞笑男主是SMAP的香取慎吾,却不记得他结局如何。

这本书也让我看到常盘贵子、松岛菜菜子等一众女星背后的故事,多年之后 具体的故事已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每个人都美得与众不同。

这些经典日剧品质之优良,现在再看依然赞叹。

如果说童年时期的书籍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么青春期时的书籍则是让我想出去看看真实的新世界。

再后来,青春疼痛文学兴起。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确实曾是郭敬明的粉丝。

看完盛行一时的《花季雨季》和韩寒的《三重门》,一不小心入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坑。

现在知道这本书是抄袭之作了,可那个时候哪里知道。正值外出求学之际,心里免不了悲春伤秋,为那些“华丽丽的悲伤”也是流了不少泪水的。

看了好几部郭的作品后,我突然明白了这是他的写作套路。与其说他是个作家,不如说他是个洞察人心的商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明确市场受众,精准内容营销。他知道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的细腻和忧伤、叛逆和不安,用作品将其放大、戏剧化,再以这些为肥料继续喂养年轻人心里的黑洞。

工作那年,我将家里所有他的书都扔了。

不幸的是,后来也没再怎么看书了。

工作多年来,书也买的,可是看的书十个手指头也数得过来。

书籍于我的魅力,被娱乐和互联网取代了。

所以我不是不懂为什么大家不爱看书,我太懂了,我也是其中一员。我曾抱怨说自己出来工作的时代没有人教没有人带没有地方学,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学习渠道,但现在想想,哪里没有渠道,我只是和大家一样,耽于玩乐,懒于思考,最好的老师,其实一起都在。

那就是书籍。

书里有伟大的智慧、前人丰富的经验和说不完的足以让人引以为鉴的历史故事。阅读改变了我的思维。

在生活受挫时,我渴望有人引领,看公众号时关注了辉哥,不断地被他影响,终于又重新拿起了书本,坚持看书。

当带着问题找答案时,读书是欣喜的。欣喜自己找到答案,欣喜自己看到希望。

看《穷查理宝典》,为查理芒格的智慧折服,开始学习他“反过来想”,不再抗拒跨学科学习。看《原则》,提醒自己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并要记得保持头脑开放。看《自控力》和《微习惯》,帮助我养成了早起、阅读和每天写50字的好习惯。看《苏东坡传》,钦佩苏东坡的才华横溢更喜欢他的豪迈豁达。

不知道如何更好梳理目标聚焦工作时,在《乔布斯传》、《这就是OKR》中得到启发;不想受困于睡眠问题,就寻找专业书籍《睡眠革命》的帮助;想知道如何能更好沟通,《关键对话》和《非暴力沟通》中有答案;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遭受挫折时,《父母效能训练》安慰并指导了我......

曾经书籍让我渴望走进不一样的世界,但我却迷失在世界的纷乱之中,也是书籍,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

现在书籍于我,散发着成熟智慧的魅力,陪伴我探索世界,亦师亦友。

看过我立下的FLAG的朋友,应该也知道今年我的阅读目标是50本书。

即使我还是很喜欢看哈哈哈的沙雕段子,也仍然追着没有完结的海贼王,可是现在却读懂了每个段子背后的意味,也知道了尾田荣一郎写下的这个故事是多么恢宏——对人类历没有深刻了解的人,是写不出来这样的故事的,更难得的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它仍有着一腔的热血。如果我没有读过有关历史的某些书,就不会GET到它作品里隐藏的一个个彩蛋和背后的寓意。

写到这里,回忆起这些看过的书,心中无限感慨。它们伴我走过一段段经历,影响了我也丰富了我。如果要在今天这个日子里说点什么,我会说感谢。

感谢人类将文明智慧凝聚于书籍当中,生命会逝去,历史会消散,而有些东西,却能代代相传,不曾磨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读书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