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课#4:为什么市场中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在金融市场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七亏两平一赚”,说的是大部分投资者不是亏钱就是勉强打平,真正赚到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那么为什么市场中大多数人都赚不到钱呢?

在《投资课#3:金融市场获利的来源和逻辑》中我们知道了金融市场中获利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收益的诱惑下,绝大部分人不可避免的都会被“估值波动的钱”所吸引,都期待通过“低买高卖”博取收益。

有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股民/基民都是在市场刚开始上涨时卖出(好不容易解套),可眼看着市场不断上涨,大量投资者按捺不住,又在牛市顶峰附近大量买入,然而接下来牛市结束,市场转头向下,短短几个月内,人心惶惶,很多人都选择了“割肉”离场。很显然,在牛市顶峰附近进场的那些投资者,无论选择卖出还是套住不动,都亏损了很多钱。

这种现象明显是有违常理的,大家的本意都是“低买高卖”,可为什么事实却恰恰相反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人没有直接感知事物价格的能力。

比如现在你面前摆着一根铅笔,你能说出它的准确价格么?有的人可能觉得是 1 块钱,有的人可能觉得是 3 块钱,还可能有的人觉得是 5 块钱——这已经是上下 400% 的差距了。

实际上,在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推荐过的一本书《影响力》和另一本著名畅销书《无价》里面,都讲过类似的道理。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人对绝对数字的感知其实是非常模糊的,人对一个东西价格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本身就很难估价的东西。

这个道理应用在股市里就是,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给市场、企业或者股票正确地估价的。没法正确估价,“低买高卖”自然而然也无从谈起。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金融市场“边际定价”的特性,在极端的时刻,你看到的价格往往是最不懂这个东西值多少钱的人定出来的。

在市场极度狂热的时候,是谁在拼命买入呢?一定是最不懂一支股票多少钱,觉得用 100 块钱买价值 30 块钱东西也没问题的人在给这个资产定价;同样,在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很多人愿意以 30 块钱的价格卖出其实值 100 块钱的资产,而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价格,就是这些人决定的。

正是因为金融资产定价的这种相对模糊性,所以很多投资大师都说过这样的话:“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不知道我的股票是算贵的还是便宜的,只有在一些很极端的情况下我才知道。”

给金融市场定价如此之难,普通投资者是否就没有了机会?

著名的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给出了答案:“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许努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智慧。”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我们不妨放弃与专业金融从业人员的竞争,从市场中跳出来,忽略市场绝大部分时候的涨跌,仅在那些只需“些许努力”就能轻易辨认出的极端低/高估的时间段内进行买卖。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课#4:为什么市场中多数人都赚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