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如何培养精读的能力

在口耳相传的远古时代,人类的文明演进的步伐极其缓慢。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人类因此而掌握了积累、传递知识的技巧,催生了四大文明,也启动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步履。虽然最早的人类距今已经有300万年以上的历史,但只有在文字被发明、书籍开始出现之后,人类的历史才有了意义。“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由书构筑起来的,也是由书传承下来的。”

书籍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当今人们阅读的意愿和阅读量却不敢令人恭维。尽管这些年政府和各类社会机构不遗余力地推进全民阅读,但国人每年阅读纸质书本的数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沉浸于微信、头条、抖音等新媒体所创造的信息海洋之中,热衷于表面上流行的各类事物。无论信息还是消费,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太肤浅,才导致流于表面的东西盛行得势。要想阻止这种趋势,只能重新唤醒坚韧的意志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一、培养文化判断力

今天,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个很小的话题,只要有人进行炒作,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热点和焦点,有无数的人跟进评论和关注。但大多数人缺乏文化判断力,只是盲目地跟风,随波逐流,往往折腾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或与事件本身风马牛不相及,或南辕北辙,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也让旁观者对其素质唏嘘不已。

一个人的文化判断力,不在于他比别人的学习成绩好,而取决于他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作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很多时候,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有判断失误导致的。

斋藤孝认为,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是给自己创设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是磨练自己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为什么说独处的读书时间很重要呢?因为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在这个时空里,藉由阅读,既可以直面自己,又能够品味他人的至理名言。独处给自己创设了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省视自身的好机会。正如尼采所说:“逃去孤独里吧,用强劲的风吹吧。”所谓“强劲的风”,指的就是书中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透过阅读独自承受这种风吹,精神就能得到锻炼。读书的目的本就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坚持读书的人,阅读量逐渐变大,视角也会随之增多,“多视角思维”将成为可能,思维的速度也会逐渐加快。思维速度加快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就能确保从容不迫,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判断。当然,光训练思维的速度还不够,要培养直攫事物本质的能力,思想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深度。斋藤孝说,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浅,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需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当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时,人才能顺利地与社会妥协。

二、读书需要有策略

人每天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睡眠、工作(学习)、业余生活三大板块。人的个体能力之所以参差不齐、素养和品性之所以有很大的差异,与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斋藤孝说,“很多人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周末两天完全休息,却还总奢望成功。爱迪生若是遇见这样的人,肯定会觉得荒谬绝伦,一笑置之。”

读书的习惯,与如何安排和利用业余时间直接相关。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做读书这样麻烦的事儿了。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出版业高度繁荣的时代,但很多人却越来越生活在“信息匮乏”的世界中,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极其有限,精神也很浅薄、脆弱,最终难免吃大亏。与其“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如将精力放在平时的阅读上。

读书要有策略。首先要学会选书,并不是什么书都值得阅读,把时间浪费在空洞无物的书上,还不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更有意义。选择高品质的出版社,往往可以找到好书;这些出版社通常会有自己的品牌项目,如某某文库、某某丛书等,这些书往往都是编辑经过精挑细选,是在学术上受到很高评价的书,出版社在其中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对读者而言,只需要在如此丰富的书库当中,找到或许能刺激自己的求知欲的书籍即可。

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问题发现能力”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因为有了问题,人们才会关心,并试图找出答案。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读书的过程,是自己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交流的过程,这其中必然会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以及问题的产生,时常以对话的方式来读书,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问题的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三是要注重深度理解。不能为阅读而阅读,如果一味地阅读肤浅的书,就像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当业余选手一样,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不同的作品,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一个人只要坚持阅读,不断积累经验,自然就能提升作品优劣的判断力。相比于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读书积累经验是非常快捷有效的途径。好的作品能够促进读者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思维水平,而且对读者自己写文章也很有好处,可以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思想,一语中的,并让他人容易理解。

四是善用阅读的一些小技巧。比如说出声朗读,让语言沁入身体。用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而然就会集中。比如说对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语句做标注,或者将关键页折起,看上去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批注,就能够让你和书本之间、和作者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书也才会成为你一生的宝贵财富。比如说经常对书架中的书籍进行整理和排列,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目光掠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

三、读书的三种意义

斋藤孝认为,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一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读书;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遇到了问题或困惑,很多人会想到通过阅读书籍来寻求答案。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是,教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都已经有人进行过实践和探究,并通过文章、书籍等发布了出来,只要自己善于阅读,总能从已经承出版的各类书刊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区别的,就是经常阅读的人,知道找寻的路径和可能的方向在哪里,找寻的过程不会有太大的周折。

沉浸在阅读之中,能让读者的独处时间既愉快又有意义。阅读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高品质的书,往往与读者的“最近发展区”相对应,懂得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存在若干障碍,需要读者集中注意力并深入思考,才能突破一个个的障碍,这需要读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忍耐力,同时要有高度的主动性。跨越这些障碍的过程所带来的视野的拓展、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成功感,会让自己充满喜悦。从另外的角度看,书只是非生命的客观存在,既不会主动给人造成危害,也不会有意干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开始萌芽。就是在这样独处的阅读环境中,读书的第三方面的意义也得到了发展。

读书是涵养精神世界的好途径。遇到一本好书,就好像与其发展一段令人神魂颠倒的“爱情”,会在你的心中点燃起一束不灭的火焰,其中的美妙相信每个成年人都能体会得到。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读者从作者身上汲取能量,同时还会吸走读者自己精神上的负面能量,使读者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如果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心情烦躁的很,不妨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读完一本书,通过这种方式,从头到尾体会别人的整个人生,能让自己也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光是如此,就能使心态变得从容。当书的力量能够抵达世人的灵魂时,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可以有所改观的。

斋藤孝认为,读书的伟大妙趣,还在于能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成音像和声音。我们在观看电影或动画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还是书更有意思”,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电影或者动画片拍的太幼稚,而是因为书在自己头脑中形象的“完成度”太高了。读书所带来的这种形象唤醒力,可以促进大脑中多个脑区的神经元的联动,建立更加丰富的联结,并最终锻炼我们的大脑,使其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四、阅读需要有方法

教师的阅读,需要有宽阔的视野,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还要广泛涉略心理学、脑科学、文史哲、经典思想等作品。有些作品语言晦涩难懂,有些作品文字冗长拖沓,常常让自己望而却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斋藤孝在书中介绍了几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说长篇小说的阅读,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读对话部分。哪怕是再不容易读懂的书,描写对话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也会比较简单。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恰似看电影,文艺作品经常被拍成电影,但并非所有语句都会被置换成影像,而是会筛选有趣的部分,再根据对话推动情节。通过快速阅读顺利读完,能让你对于自己的读书力充满自信。越是厚重的古典作品,自信越能变成快感,同时阅读量也会有格外显著的提高。这种跳读的方法,还能培养读者的类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全力运转,使想象力变得丰富,这样想来,这种读书方法简直是大赚特赚。

比如说阅读自传、评传、语录之类的书,更应该着眼于其中的本质部分。这类书籍的阅读既不是为了获得知识,也没有拓展想象力的乐趣,主要是通过对“天才”人物一生的了解,给读者以最丰富的启迪,让读者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们所拥有的“闪光点”,并借此激发积极性,或者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阅读古典作品或深奥的教育理论,最好不要直接从原著或者译本读起。经典作品本身就很难读懂,如果是国外的作品经由翻译而来,经过译者的加工之后对作品的形象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从针对其价值和当代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找到一组类似的书籍,从不同角度看他人是如何解读原著的,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啃读原作,那是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了。

尽管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但如果能够寻找到阅读共同体,凭借群体的氛围来促进自己阅读,也是很好的方法。群体的主要作用是阅读感受和体验的交流,你在向别人介绍某本书的时候,能否把这本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一本书是否读懂的标准之一;你在听别人评论某本书的时候,如果产生了“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的感慨,发现别人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盲点,就会有新的阅读冲动和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阅读、养成习惯就变得容易多了。

 感谢阅读本文,优悦小生将将为您奉上更多、更精彩的优质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