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聊

下午在树林里小眯了一觉。特别喜欢在户外吃饭睡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尽管也许大自然根本无所谓。记得高三开始了学画阶段,每天中午可以去离画室不远的一个小区里面躺在公共小凳子上睡个午觉,那就是最舒适的生活了。十几年前还有很多住宅小区还没有门卫的时候,经常还能随便到里面的篮球场打球,那个相对自由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今天看似自由时则更多限制了。当时午睡的环境好极了,虽然凳子很硬,枕头不过是自己的衣服,但环境极为安静,还被花花草草包围着,更没有保安的盘问和驱赶。中午在那睡一觉觉的下午精神百倍,而且可能当时还很小,脑子里也不用思考什么严重的问题,中午很快吃完午饭将近一小时的睡眠是相当补充能量的。今天各种意义和层面上的互通实际上是在消灭区域性的自由。说一个生活小细节。比如本市很多的生活小区停满了车辆,还总能看到小区大妈和车主争吵的情况。我虽然也开车,但一旦自己的车要停在小区里,如果和小区住户发生冲突我肯定是不会争辩的,要么老老实实停在合适区域要么就出去停。汽车侵占住宅小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抹杀人权,只是迫于无奈没地方停罢了,而且到处都在收费,“时时刻刻有降低各种成本之心”都是社会逼出来的。所以最近也在卖车,纯消耗不说,我还有强烈的路怒症,从开车骂到停车,而且停车又很麻烦,每次开车都感觉自己要折寿似的。但这个社会或城市实际上应该是大家的,可以让人很放松地悠闲的散步的,比如老人不会因为走得慢就要时刻顾虑让车的、小孩子随便疯跑家长也不用太担心的。拥挤,在今天的环境中早已不仅是在描述物质生活了,更是一种被压缩的感觉。而可悲的是我们更大范围的贫困地区人口非常少,甚至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人们为了自己削尖脑袋冲进大城市,同时又抱怨拥挤,但又不愿意去做扶持活动比如去偏远山区支教。种种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不过是想表达出各种复杂性,而不是下结论。就像我也是一边身在城市中生活,同时还要抱怨它的拥挤、去树林里吃饭睡觉。所以“双标”不可怕,怕的是我们没有理解力去理解各个方面的表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深层原因,这就是所有人都有读书的义务,各个领域都需要接触,以扩大自身的容量和理解力。可以不从事某一行业但要努力的知道和了解。在拿“理解万岁”当成口号之余,是一个人一生的积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