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身

  英雄就是英雄,他不分高贵和贫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有的英雄出生于豪门有的英雄仅仅是一位平民,不同的角色,却不代表并不能成为英雄因为他贫贱,也不能代表豪门不能成为英雄因为他富有。今天我们来讲述那些贫贱但是成为英雄的人。

  秦末汉初时,涌现了一大批的人才,有诗人,有武将,还有许多许多的人,但今天我们讲的人是一位曾经经历胯下之辱的人-韩信。韩信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来源都是在王者荣耀之中,确实我也不例外,但你真的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吗?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这是他的简介,他还有许多个故事胯下之辱、一饭千金、韩信点兵、拔旗易帜、背水一战等故事。今天我们就抽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在今天我在给大家重新讲一遍,韩信自幼丧母丧父,依靠钓鱼换钱,还天天接受一位漂洗丝棉的老妇人施舍,周围的人都歧视他,觉得他依靠一位老妇人,太不要脸,我也这么认为,就算生活再怎么不好,也不该像老妇人要钱,身边的人常常侮辱他,而有一天一位身为屠户的年轻人过来对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而韩信知道自己只有他一个人,局势根本不利,所以就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也就造就了我们所认识的胯下之辱这个词语,韩信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的英雄。这样的一个英雄,绝不会满足于那样的生活,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所以他不会为眼前的这一点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鲁莽地盲动,面对眼前所受到的一点侮辱,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人是能够忍受的。第二个件故事就是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关中,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韩信的部队要通过道路狭小的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出了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的计谋,没有被大将陈余采用,陈余仗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心头暗喜,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随后,派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见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样,发生在公元前204年的举世闻名的战役,为后世留下了“背水一战”的成语和典故。韩信背水一战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之战,以谋略制胜,充分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千年古县井陉名声远扬。背水一战在研究秦汉历史、传承军事思想、开发古迹旅游、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就是我今天所讲的韩信我们通过两个事件来分析他,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韩信有谋,军事能力非常突出,充分利用所有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说他是军事家,不妨说它是一个商业家,为了不让自己死,哪怕可以钻过别人的胯下而我们可以从韩信身上学到什么,不要用鲁莽,做事要考虑清楚是否有效再去做事?现在身处于初中的我,进入青春期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韩信却总能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用平静的头脑来思考这件事对自己好与坏,而我们经常被情绪所利用,利用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却经常不会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去思考,韩信不仅仅让我们学习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是让我们学习它所带给我们的品质。我把我眼中的韩信讲完了,下面轮到下一个人物。下一段我们来讲陈胜。                       

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当时正值秦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  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这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吴广,阳夏人,也是穷苦出身,他们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陈胜对吴广说:“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事而死,干一番大事业? ”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由于屡次劝谏的缘故,被派在外带兵  ,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  ”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 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 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 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吴广见时机基本成熟,于是趁两个押送士卒的军官喝醉,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外一名将尉。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陈胜、吴广“举大计”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酂县(今永城西)、苦县(今鹿邑县)、柘县(今柘城县)、谯县(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陈胜是颇有战略意识的农民领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这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职)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掌管当地教化的官)和豪杰(有声望的人)共商大计。  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暴政,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陈胜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号为张楚”,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一说以张大楚国为口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陈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陈胜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

刘邦,原名刘季,周赫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的一户农民家庭里,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据《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刘邦就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聪明伶俐,却不用在正途上,一来不读书,二来不务农,整日游手好闲,四处晃荡,无所事事。刘太公三番五次责骂刘邦是个不争气的儿子,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后来,刘邦结识了不少的酒肉朋友,在当地的名声不太好,刘太公气得怒火中烧,骂刘邦是个无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痞小混,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刘邦成年了,为了寻找一份差事,当时的刘邦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上了一名沛县的小小的泗水亭长,主要负责管:安理安乡它村穴的宀治丶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的职务。自从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后,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官吏,但是却利用亭长的身份,广交当地权贵和江湖豪杰。刘邦凭借着他的聪明机智,一颗宽仁重义之心,为人豁朗大度的性格,结识了萧何、樊哙、周勃等人,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后来,机灵的樊哙为了想给刘邦制造声势、树立威信,于是编造说刘邦不是凡人,是赤帝下凡,上演了一出刘邦挥剑斩大蛇的故事:刘邦因释放了去骊山做苦工的民夫,担心会遭杀身之祸,心烦意乱喝的大醉,这些民夫见刘邦如此豪侠尚义,就愿意丢下他,跟着他一起逃奔,途中遭遇大蛇阻道,刘邦挥剑斩杀了大蛇。据说刘邦杀死大蛇后,有一个老太婆坐在路边大哭,说有人杀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被杀了,而杀死他的人就是赤帝,说完老太婆就不见了。于是这个故事就被四处奔走之人流传开来,沸沸扬扬。刘邦的身上也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与面纱,使人畏服,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随他。据《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诸从者日益畏之。樊哙的这番举动,使得很多人都信服刘邦是赤帝下凡,自愿过来追随刘邦。久而久之,刘邦就笼络了一大批人,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脉人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农历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各地百姓纷纷响应,从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刘邦也积极响应,投入到反秦的队伍行列,率兵攻下了沛县,杀死了祸害百姓的县令,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沛公。后来,刘邦投奔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的叔父项梁,当时项羽是江东起义军的首领,最有实力。项羽以起义军的首领身份召集各部将到薛县(今山东滕州)集会议事,刘邦也被召来,结果项羽和刘邦为了安抚民心,决定拥立声望较高的前楚怀王熊槐之后熊心为楚怀王来领导他们,并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安排好各项事宜后没几天,项梁率领楚军与秦军大将章邯展开交战,由于项梁节节连胜,开始骄傲自满起来,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一役失败,项梁战死。章邯觉得项梁一死,楚军自然就成不了气候了,于是将自己主力全部转去攻打赵国,此时赵国向楚国求救,熊心令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援赵,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今陕西省中部)者,王也”,也就是说谁先破了秦军,攻入咸阳,谁就是王。结果刘邦先入了关中,进入了咸阳,攻陷了秦军的军事要地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子婴投降,秦王朝就此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召集当地百姓,对他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偿命、二是伤人治罪、三是偷盗治罪,而且还废除了秦国的苛法。百姓听到刘邦的约法三章,高兴不已,都希望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按照楚怀王熊心的约定,刘邦先入了关中,就应该是王,可是项羽不愿意,楚怀王熊心执意立约而行,项羽因此对熊心怀恨于心,暗中令英布等人将其杀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王的野心,项羽更加愤怒,接下来就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事件,这则事件是讲项羽的叔父项伯劝说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解释他没有称王之意,希望能够得到项羽的谅解,由于刘邦的言语诚恳,使得项羽放松警惕。宴席上,范增却令项庄向项羽敬酒之名舞剑助兴,蓄意刺杀刘邦的故事,终在张良与樊哙的保护下,刘邦借机离开宴会,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军营。一回到营地,刘邦就诛杀了奸细杀曹无伤。成语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出于此。“鸿门宴”事件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最终双方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东归楚,鸿沟西归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河汉界”事件。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刘邦采用了萧何的提议,拜韩信为大将军,一起与韩信率兵迅速占领关中,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不久又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项羽恼羞成怒,遂率兵攻打刘邦,楚汉之争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双方经历长达四年之久的残酷战争,最终以项羽乌江自刎而告终。刘邦也在诸侯王一致推举下,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二月,在氾水(今山东曹县)即皇帝位,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史称“西汉”。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御驾亲征讨伐英布叛乱,结果不慎被流矢(流矢,即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射中,伤重不愈,没多久就崩于长乐宫,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长陵。刘邦从乡野平民起家,自泗水亭长开始,涉足官场;攻沛县杀贪官,奉为沛公,人气日盛;鸿门宴后得封汉王,与楚霸王项羽对峙天下,爆发楚汉之争,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历经坎坷,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这与他用人方面唯才是用,决策方面当机立决,军事方面断而敢行是密不可分的,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刘邦,说汉高祖刘邦比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刘邦虽然是平民皇帝,但是更胜过平民皇帝,尤其是从他建立的国号“汉”这个字上更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被称为汉族、汉人,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话被称为汉语,可见他建立的汉王朝对后世有着多么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不问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