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有责任感?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今日问题:

有位家长来跟我抱怨,她觉得她的孩子特别没有责任心。遇到事情会找各种理由,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家长也想了很多办法,给孩子讲列宁打碎花瓶勇于承认的故事,希望孩子能受到启发,但是孩子还是会第一时间跟妈妈说,这不是我的错。

这位妈妈跟我说,她特别担心,孩子以后会成为没有责任感的人。

的确,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欢迎。

那么,孩子这样的习惯,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这种状况下,到底全部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

我们工作室的小王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东西,买绘本,买衣服等。也经常会遇到买的不划算的情况。比如,某宝上,刚买的玩具,到货了却发现有一家更便宜。如果我们跟她说,她经常会肯定的跟我们说,我这是正版的,或者我这个质量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哪天夸她买的东西很好,那她就来劲了,会跟我们分析,还有哪家更便宜,双十一打折更划算。

这个例子在生活中是比比皆是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如果和人沟通中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会激发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对话将会很难进行下去。

不好的处理方式:

提问的宝妈,经常会直接问“你为什么犯错,怎么又犯错了,知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这样的语气和沟通方式会让激发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年幼的孩子对许多是非观念还不是很理解,但他知道家长对他期望值很高,因此,他会反复强调自己正确的、没有错的。

为了让父母相信,他甚至会编造一些谎言,企图说服父母。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孩子没有写作业,老师通知了家长,妈妈问起的时候,孩子说,是爸爸把他的作业本藏起来了。他才没写的。父母非常生气,觉得孩子不仅不完成作业,还推卸责任,小小年纪还撒谎。三岁看老,这样下去还得了!

我希望父母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可以运用更好的处理方式去引导孩子:

好的处理方式: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重审发生的这件事情,然后一步一步的解析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发掘自己哪里不对。

我的同事露西,很喜欢陪孩子玩重审事件的游戏。

有一次,她的孩子弄丢了她的丝巾,来跟她说丝巾丢了。

露西完全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情绪,她让她的女儿独自呆了一会,感受丝巾丢失的内疚。

然后跟她的女儿说,这真是一件让我很遗憾的事情,那条丝巾是非常漂亮的,很容易搭配衣服。妈妈是非常喜欢那条丝巾的。那么你是怎么弄丢的呢?

孩子说,我跟莉莉、西西他们一起玩游戏,我要扮演妈妈,就拿丝巾去用了一下,玩完了我们就放在外面的台阶上,在旁边玩捉迷藏,结果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不见了。

露西就问她的孩子,那如果重新来一次,你觉得你会怎样避免丝巾的丢失呢?

女儿说,或许,我们在玩完游戏之后就应该把丝巾送回来。这样丝巾就不会丢失了。

露西跟女儿说,你这样做是对的,用完东西不能乱扔,会导致东西丢失的。

你看,这样,不仅让孩子承认了她的错误,还解决了孩子乱扔东西的坏毛病。

当然,除了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没犯错时,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在生活中如何去引导?

孩子对许多是非观念还不成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生活小事,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可先让孩子学会评价和批评别人,例如,当我们犯错时,引导孩子来纠正我们。

使用生活中每个小细节来引导孩子懂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自己要承担犯错的后果,有了认错和改错的勇气就好;不认错、不改错才是个胆小鬼。

孩子犯错误后还需要做相对应得惩罚吗?

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只需要孩子承担错误后相对应得后果就可以,不需要额外的惩罚。

比如孩子对比人不礼貌时,他只需要道歉。而不是我们剥夺他做他爱做的事的权利,比如不让他看电视。

孩子在房间里不收拾玩具,他不必要受到收拾整个房间的惩罚。我们要让结果和行为相对应。

在惩罚合理时,孩子才能更好的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让孩子有责任感?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