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设计模式

目录

      • 一、适配器模式
        • 1.类适配器模式
        • 2.对象适配器模式
        • 3.接口适配器
      • 二、适配器模式应用场景
      • 三、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一、适配器模式

B站:java架构师

  • 定义:适配器模式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 三种适配器:类的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1.类适配器模式

实现方式:让Adapter继承Adaptee类,然后再实现target接口,来实现适配器功能
适配器设计模式_第1张图片

目标角色(Target): 我们所期望的接口; 源角色(Adaptee):
存在于系统中,内容满足客户需求(需转换),但接口不匹配的接口实例; 适配器(Adapter):
将源角色(Adaptee)转化为目标角色(Target)的类实例;

实例: 手机充电需要将220V转化为手机理电池需要的5V。使用电源适配器,将DC220v ——> AC5V。
类图:
适配器设计模式_第2张图片

创建电源适配器 Adapter 将电压从220v转换为手机所需5v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DC220V implements AC5V{
    @Override
    public int out5V() {
        int src = outpt();
        int output = src / 44;
        return output;
    }
}

创建AC5V(Target目标角色) 手机充电所需电压5V

public interface AC5V {
    //目标
    public void out5V();
}

创建DC220V (Adaptee源角色)220V的类

public class DC220V {
    //输出的电流
    public int outpt(){
        int out = 220;
        return out;
    }
}

测试类
charge 判断电压

public class charge {
    public void charging(AC5V ac5V){
        if(ac5V.out5V() == 5) {
            System.out.println("电压为5V,可以充电~~");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电压异常,不可以充电~~");
        }
    }
}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charge charge = new charge();
        charge.charging(new Adapter());
    }
}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优点: 由于Adapter继承了Adaptee类,所以它可以根据需求重写Adaptee类的方法,使得Adapter的灵活性增强了。
  • 缺点: 因为iava单继承的缘故,Target类必须是接口,以便于Adapter去继承Adaptee并实现Target,完成适配的功能,但这样就导致了Adapter里暴露了Adaptee类的方法,使用起来的成本就增加了。

2.对象适配器模式

对象适配器的原理就是通过组合来实现适配器功能。具体做法:让Adapter实现Target接口,然后内部持有Adaptee实例,然后再Target接口规定的方法内转换Adaptee,对象适配器的类图:
适配器设计模式_第3张图片

创建电源适配器 Adapter 将电压从220v转换为手机所需5v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AC5V{
    private DC220V dc220V;
    public Adapter(DC220V dc220V){
        this.dc220V = dc220V;
    }
    @Override
    public int out5V() {
        int src = dc220V.outpt();
        int output = src / 44;
        return output;
    }
}

创建AC5V(Target目标角色) 手机充电所需电压5V

public interface AC5V {
    //目标
    public void out5V();
}

创建DC220V (Adaptee源角色)220V的类

public class DC220V {
    //输出的电流
    public int outpt(){
        int out = 220;
        return out;
    }
}

测试类
charge 判断电压

public class charge {
    public void charging(AC5V ac5V){
        if(ac5V.out5V() == 5) {
            System.out.println("电压为5V,可以充电~~");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电压异常,不可以充电~~");
        }
    }
}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charge charge = new charge();
        charge.charging(new Adapter(new DC220V()));
    }
}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接口适配器

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着重将系统存在的一个角色(Adaptee)转化成目标接口(Target)所需内容,而接口适配器的使用场景是解决接口方法过多,如果直接实现接口,那么类会多处许多空实现的方法。类显得臃肿。此时,使用接口适配器就能让我们只实现我们需要的接口方法,目标更清晰。
接口适配器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抽象类实现接口,并且空实现接口众多方法。[原文链接]
适配器设计模式_第4张图片
适配类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pterSub{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需要重写的方法2");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需要重写的方法3");
    }
}

AdpterSub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dpterSub implements Adapee {
    public void method1(){

    }
    public void method2(){

    }
    public void method3(){

    }
}

Adapee实现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Adape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

AdapterTest 测试类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apter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method2();
        adapter.method3();
    }
}

输出结果:

二、适配器模式应用场景

提供一个转换器(适配器),将当前系统存在的一个对象转化为客户端能够访问的接口对象。

已经存在的类,它的方法和需求不匹配(方法结果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况
适配器模式不是软件设计阶段考虑的设计模式,是随着软件维护,由于不同产品、不同厂家造成功能类似而接口不相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三、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
  1. 能提高类的透明性和复用,现有的类复用但不需要改变。
  2. 目标类和适配器类解耦,提高程序的扩展性。
  3. 在很多业务场景中符合开闭原则。
  • 缺点:
  1. 适配器编写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可能会谧加系统的复杂性。
  2. 增加代码阅读难度,降低代码可读性,过多使用适配器会使系统代码变得凌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