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贪,但要做个不贪婪也不穷困的人

01 亡者的哀歌

明朝灭亡的历史有记载。在李自成带兵扑向北京城的最后关头,崇祯皇帝向大臣们募集钱款,希望能挽大厦于将倾。

但是大臣们没有一人响应,都低头不语,问到谁,谁哭穷。

最后,崇祯没办法,让皇后的父亲周奎,也就是国丈带头。结果周奎说只能拿出一万两白银,崇祯讨价还价,说两万两吧。

后来,周奎为此跑到皇后那里哭穷,皇后一听,“说我这里还有五千两,给父亲凑一凑”。结果,周奎用女儿给的五千两,自己克扣了两千两,总共只捐了三千两。所有大臣加起来的钱款,也就二十万两。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以后,大顺军从周奎府上搜出现银五十三万两,从大臣家中搜出的银两加起来高达七千万两,而当时辽东一年的军饷也才四百万两

这些明朝的既得利益者,鼠目寸光,贪婪成性,在倾巢之祸来临前还斤斤计较,只顾眼前利益。

结局就是八天之后,大顺军攻破北京城,他们都成为了阶下囚,在酷刑逼迫之下,献出了所有财产,一个个家破人亡,如果可以后悔,相信他们都已悔断了肠子。

对于农民军的残忍,他们都是知晓的,因为李自成有屠城的先例。

但是就在兵临城下,还有一搏之力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缩头藏尾,宁愿被敌人宰割,也不愿意主动顾全大局,也许是不敢暴露自己的巨额财产吧。

可能有人会认为,明朝已经气数已尽,即使有了钱款,也难以翻身。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只要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钱财和商品是对应的,钱财就是资源,就是力量。有了这些钱,就可以买到粮食,就可以犒劳军队,就可以叫人卖命,最起码可以减少对民间的压榨,在那个已经穷困到人吃人的年代,钱财和粮食比生命值钱。

02 人性本贪的感慨

这就是人性本贪吧,吃进去的食物,想要叫他吐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中国人自古就有屯粮囤地攒钱的习惯,这个已经深植于一个民族的内里。也许是老百姓经历的战乱和天灾过多,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吧。

所以,老一辈的人,都习惯省吃俭用,攒着钱希望有一天能管大用,或者养老

而但凡有点本事的人,也是极力只进不出,追求财富的积累和增值。这些是没有问题的,但舍不得花钱,舍不得给自己投资,让钱财躺在家里睡大觉,这是不符合现代商业理念的。

现在的年轻人,受信用卡和透支消费的影响,已经完全不同于父辈,许多理财观念也颠覆了以往的习惯,算是一个进步。

但人性本贪的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大家都是像商人一样,极力争取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择手段。

03 做个不贪婪也不穷困的人

在这一点上,也有一些人和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太有集体荣誉感,太有大局观,以致于在这个人性本贪的社会中,在这个人人自私自利的社会中,屡屡吃亏,还被人归为老实人和傻子的行列。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付出牺牲,不但没有收获,还被人嘲笑,这就是现实。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能改过来么?这个似乎又很难,这是价值观问题,每个人都不能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懂得奉献的人,还是得努力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争取能靠本事吃饭,这样两不相误才好,既不用做那种贪婪成性的人,又不用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本贪,但要做个不贪婪也不穷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