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死

        ——读《萤火虫之墓》有感 

“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夜晚,我死了。”

自从看到这句话,它便像是生了根一般扎进我的心里,每每提到这本书,这句独白就犹如单曲循环一般在脑中回放,冷静而不失凄凉。

光看这个书名,就知是一篇悲剧,“墓”是一个沉重的字眼,通常作人死后身体的安放之地,与此相近的字还有“冢”,汉有王昭君死后被埋于一方青冢,今有歌词“今夜落花成冢”,来表达落花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惨结局。而“萤火虫”则是本书最典型的一个意象了。

萤火虫在黑暗中散发出荧荧绿光,仿佛专为黑暗而生,可它的生命又如此脆弱而短暂,每逢白天便奄奄一息。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节子将死去的萤火虫的尸骸埋在了坑道的入口处,其实,平心而论,这两个人又何尝不是“萤火虫”呢?

当战火还未燃烧到内地之时,他们的家乡是一片乐土,作为军人家属,他们过着优渥的生活,每逢清太放学回家,邮箱里都放着爸爸寄来的上海产的巧克力,就在妈妈遇难的前两个月,他们一家还吃着妈妈煮的糖水桃子,还能因为自己的喜好挑剔食物,对现在的他们来说,那犹如一场梦。

他们是没有未来可说的,等待着他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与他们而言,黑暗是爸爸的了无音讯,是医院里妈妈那被烧得焦黑直至爬满蛆虫的遗体,是投奔远亲却被剥削苛待,是越来越寒碜的食物,是无边无际的饥饿,是因为营养不良而逐渐虚脱的躯干,是窃取农作物遭受的毒打,是阴冷潮湿的坑道,是皮肤病的折磨......这些无一不在摧残着这两个年轻的生命,节子先行离开了这世界,直至死前还在念叨着那些奄奄一息的萤火虫,清太收拾着妹妹火化后残留的骨殖,无奈而又麻木。

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夜晚,他死了,死不瞑目。他与其他二三十个流浪儿一起,在山中的寺庙中被付之一炬,无人认领。

远离光明,这是战争时期社会最底层人士的悲哀。

萤火虫生于黑暗,却也死于黑暗......




你可能感兴趣的:(“萤火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