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童子——王绩

王绩,字无功,绛州人,今属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出身官宦世家,其兄是隋朝名儒,教育家王通。然而,与他哥哥的知名,王绩的一生,可谓不尽人意,一生寻求隐逸,终不得愿,常常以酒消愁,人称之“斗酒学士”。

王绩家中兄弟较多,王绩小时候聪明好学,博闻强识,600年,十五岁的他便游历长安,拜见当时权倾朝野的杨素,被在座的公卿称为“神仙童子”,605年,20岁的他,应举孝廉,中高第,被授为秘书省正字,即掌管国家的典籍图书,然而他学于老庄,不愿在朝供职,于是便改授六合县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兼副县长。)但他因为嗜爱饮酒而误事,受人弹劾,便被解了职。

于是正合心意,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便回老家归隐去了,效仿陶潜作《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然而归隐生活也有其烦恼,虽然他的归隐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每天耕息劳作,不愁吃穿,然而待久了又会感觉会与社会脱节,于是便又想起朝堂。

《秋夜喜遇王处士》反应了归隐的生活状态: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时值唐武德五年(623年),回乡十三年后,刚刚建立的唐朝,正在征召前朝官员,他的弟弟,王静对他说朝廷发布诏令,征用官员,你是否乐意一去?他叹道“等候诏命,俸禄微薄,况且萧瑟,若有佳酿,差强人意,可以前往。”江国公陈叔达,听说后回信说,三升佳酿,不足以牵绊王先生。于是下令派人每天给他送去一斗好酒,时人称之“斗酒学士”。唐太宗贞观年间,托词有病,弃官归隐,在这期间养鸟,种草药,一是医治自己,二是救治邻里,种植蜀黍,酿酒,研读《老子》、《庄子》、《周易》,因为他在东皋,因此自号“东皋子”。后期,即使刺史前来拜见,也不回复,最后因为看不惯时事,而又无能为力,郁郁不得志,独自一人,终老家中。

王绩,虽然学于老庄,效仿陶潜,结识隐士,然而却又有一颗尘心,放不下,于是郁结愤懑,而在现实中无法排解,只得借酒买醉,活在美好的文字中,比较消极懈怠,然而他头脑是清醒的,不像一些唐朝寻求升天成仙的人,炼丹服药,他在《赠学仙者》明确表达过观点:“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在诗作中受生活影响,不同于六朝时期的华丽之风,朴素,自然,接近生活,反应时局,以及他看不惯的社会,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应他归隐时闲适的生活和山水风光。最后以他的墓志铭作为总结

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仙童子——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