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游(一)

      中国城市的提升基本都都是靠创建,所以现在的武汉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了。我抱着这样的期许来到了武汉。

      大数据时代,恰逢中国防疫工作的成就世界瞩目,所以牺牲下国人的隐私不会有太大阻力。那都要扫行程码,大都是地名和二维码,可是武汉的行程码的中间是武汉站疫,很特别吧,从中能嗅出些风头浪尖的感觉。

      做了两次出租,上下车司机很规范的提醒语:“上车系好安全带等”。我们坐后座也要系,头一次。我们过汉口走的是二号桥,我询问:长江在武汉有几座行车桥?“11座”,“那一座造型最好看?”司机回答:“都好看,白色的,红色的,造型不一样”,语气里透着满满的自豪。其实我所看到的三座:长江大桥,二号桥就是斜拉大桥,鹦鹉大桥w型,真心说不上好看,就长江大桥特别些,下层火车两道,上面汽车四车道,颜色水泥色。好看谈不上,更别说艺术行了,就只多是实用。自己感觉,武汉就是一个粗犷的南方人。

      每个城市的建设工作优秀否,就去老城区看看,新城区的建设就像白纸上绘画,都相对容易,也就没有啥特色。世界上只要涉及到人的事都难,再涉及到人的财产,尤其是固定财产-房子,如果这个城市还有许些历史故居,那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事了,得有情怀,有责任,有学识,有眼光的几代领导人前赴后继才能出彩。

      我转过上海徐汇区的老街道,宋庆龄故居大都在此,也去过青岛老街道江苏路一带,都是胶州都督府及德国盖的民居。街道狭窄,房屋老旧,木制的窗棂透着斑驳,但是很整洁,尤其是靠近街道的一面墙。

   

青岛的老街道
青岛历史建筑说明

      武汉的汉口中山路附近的黎黄陂路号称武汉古建筑街头博物馆,说是俄国租借地,一路500米左右,都是民国建筑,古树婆娑斜身探向街道中间,全身暴露的民国建筑群就像缺胳膊短腿的老人,掩盖不了满身的病态。肆意改建,物品乱搭,像木梳样秀气的窗棂旁边安装个铝合金窗户,不搭调。

武汉旧居上的防护栏

黎黄陂路上乱放的自行车

      附近的蔡锷路、合作路、胜利街随处都是外国银行、等民国建筑,走近看下说明,只有1927年建,原来是什么用途?什么风格?没有一一说明。历史考究的就是细节。

武汉历史建筑说明

   

“辅仁里”就是个过去的居民区,抱着好奇心,顺着逼窄的走道进去的我大失所望,污泥铺地,垃圾随地,苍蝇如影随形,没有勇气再往里面走。想起了阆中古城,我特意转到后面的街道,正遇见住户清晨洗漱,虽不繁华,但干干净净。旧民居在改建上不规范那老百姓就会把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武汉人口密集度如重庆,卫生管理难度太大。

      武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汉口,7国有租借地,洋务运动张之洞建设军工企业汉阳兵工厂,北伐战争成立武汉民国政府,历史赋予他太多的符号,他可以是“爱国的教科书”,也可以是旅游的名片,可这样的粗糙让我不愿再来。

    我不知道以前的武汉,没有对比自然发言不够有力。 但是和走过的城市比较下,心生好感的就是志愿者很多。东湖公园每个出口都有,老的少的,武昌起义纪念馆遇到了一个主动要求给我们讲解的志愿者,看来人们的内心情感都是在置之死地的后生中迸发的,不经历抗战,不会有国共合作,不经历疫情不会感受祖国如母亲,武汉站疫,市民众志成城,全国人民援助,这是不是武汉人志愿者众多的原因。

      “致良知”,充分挖掘每个人人性中的美好的,“知行合一”,良知而不是欲望指导你做事,这个世界定会越来越好。

    黎黄陂路的街道的邮筒上,我发现了一个纸条,就拍下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I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汉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