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给孩子报辅导班?

【1】

女儿从小到大,我给她报过2个辅导班。

对于这2个辅导班,我的结论就是:通过实验,证明了辅导班绝对不能报!

第一次实验:幼儿园时期的英语班。特别特别贵——这可能是我到今天为止还能记住的唯一感受了。

每周一次课,一年下来大概只有40几次课,但收费却要5000多,每堂课要100多块钱!为什么这么贵呢?培训机构给出了理由:我们是外教,小班化!

好吧,就冲着这个理由,咬咬牙报名了。确实是外教+小班化,但真的没啥球用。三四岁的一群小屁孩,每次在一个外教+一个中教带领下,嘻嘻哈哈打闹一小时,美其名曰寓教于乐。一年玩下来,单词没记住几个,班里的小朋友倒是都认识了。

好容易熬下来一年的时间,问女儿还要不要继续学?女儿仰着小脸对我说:我不想学英语,我只想跟小朋友玩。——所谓的培养兴趣,却变成了摧毁兴趣。这就是第一个兴趣班的实验结果。

第二次实验:小学毕业时的小升初班。学坏容易学好难啊——这是最大的感受。

小学快毕业时,许多家长都开始焦虑起来,担心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初中的生活。我那时也有点迷茫,就自作聪明问了几个朋友的意见。事后证明,我问错了人。——选错了参照系

为什么呢?因为我问的这几个朋友,他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中等水平的孩子。这就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他们都倾向于给孩子报辅导班。

于是,我就给女儿报了小升初班。结果就是,女儿学了什么知识我不知道,但她学的许多坏习惯却让我措手不及。比如:午休时间偷偷玩不睡觉;乱丢垃圾不讲卫生;勾心斗角互相诋毁……。我很生气,质问女儿哪里学来这些?她说辅导班的同学都这样,她跟着就学会了。那时我才意识到,在辅导班里,差学生的比例要远远高过好学生。

人的天性使然,养成坏习惯的速度远远高于养成好习惯的速度,所以,好学生跟差学生在一起,很大比例上,是好学生会变差,而不是差学生变好。

女儿的这些习惯在辅导班结束之后一年多,才逐渐改变回来。

有次,我跟一个“学霸”家长交流,她对我说:只要孩子学习还不错,就别上辅导班。看来,大家的经验都是相似的。

经过这两次教训,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辅导班不是万能妙药,不能想报就报。如果选择不对,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事与愿违的。


【2】

为什么呢?

第一,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大心理依赖。

许多孩子上了辅导班,就好像自己的学习上了双保险:即使课堂里学不会,等到辅导班上还能再学一遍。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许多孩子会逐渐放松警惕,许多该在课堂掌握的知识没有得到系统掌握,等到辅导班时再补。

但辅导班并不是完全按照课堂内容系统推进,而是精讲或者额外加强难点训练。孩子如果系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全靠在辅导班上补充学习的话,很可能出现该补的知识没补上,不该加的内容又加了这种情况。孩子学到的知识就好像《翻转课堂》里谈到的奶酪型结构,表面看起来是完整的,但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洞。这样的奶酪型知识结构,即使学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这样的心理依赖,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普遍存在的。许多家长在谈到给孩子报辅导班时,往往都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理。也有一些家长错误的以为,孩子在课堂上听一遍,到辅导班再加强一下,成绩肯定会好。但实际上,孩子在辅导班里学的如何,家长们并不完全掌握。

首先孩子上辅导班时,家长不会全过程陪同或者参与,对孩子真实的学习状况并不了解;其次辅导机构为了让家长持续报班,都会美化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般不会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或者批评孩子上课不用心。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里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辅导班的老师却说孩子表现挺不错?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辅导机构老师是靠KPI吃饭的,而学校老师却不是。你求爷爷告奶奶把孩子送进学校,还指望老师对你笑脸相迎?但辅导机构正好相反,他们磨破了嘴皮才拉来的客户,怎么能随便就把人骂跑了?

第二,该休息时却还要去上课,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心动力。

所有辅导班安排的时间都是在课外,有晚上的,也有周末的。许多家长认为:周末嘛,与其让孩子在家里闲着玩,不如报个班,还能学点东西。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在周末的时候加班,也会觉得自己委屈烦躁,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我们就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只是坐在课堂里学习,孩子们付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很多的。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申请到学校里,跟孩子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一周课试一下。我保证,你用不了20分钟就想刷手机,用不了两小时就哈欠连天,用不了三天就想回家休息。

上课真的很累。别忘了,孩子们并不只是坐在那里,他们还是要动脑的。而且一堂课连着一堂课,下课只有那么几分钟时间,放学后还有一大堆作业需要完成。请问,如果你下班后还要写一大堆作业,你会觉得快乐吗?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被额外加上各种辅导班,你觉得自己对学习的热情能保持多久?

不要总是说:学生时代就该学习!你作为一个上班族,为什么该好好上班时却在偷偷玩手机、上网或者外出逛街?

孩子确实该努力学习,但他也是人,也需要休息。而且需要完全放松、没有压力的休息。不是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吗?我认为,不会休息的孩子也不会学习。

“如果我下了课也得不到休息,那我只能上课时休息;如果我放了学也没法玩,那我只能在学习时偷偷玩。虽然处处都是课堂,但我也能让处处都变成游乐场。”——这就是许多孩子在抗争失败后的心得。

第三,学好不易,学坏越来越容易。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对自己的定位,他们可能会与那些比自己差一点的孩子交朋友,但一般不会去主动结交那些比自己厉害的学生。你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你会主动去跟那些比你富、比你有权、比你牛逼的人交朋友吗?一开口就受伤的感觉,你喜欢?

大部分人虽然内心深处对优秀的人充满羡慕,但绝不会主动去结交他们。如果他们再牛逼一点、傲慢一点,那大家更是对他们敬而远之。想想你在公司里对领导的态度,你就会很容易明白这一点。

孩子虽然小,却不傻。他们比成年人更加敏感脆弱,只要对方有一点傲慢或者偏见,他就会远远离开,不再靠近。所以,他们交朋友,都是选择那些与自己差不多,有更多共同语言,甚至比自己差一点,让自己有更多自豪感的人。

所以,当孩子进了辅导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他不会去交往那些牛叉的人,反而是选择与自己脾气相投、爱好相似的人做朋友。这种情况,你还想他们能交流学习经验?即使可能的话,也是失败经验,更别说根本不可能。

“我们交流怎么打游戏、攒装备,还有就是怎么应付老师和父母的检查。”女儿的几个朋友到我家来玩时,叽叽喳喳的交流自己上辅导班获得的“经验”。


【3】

说了这么多辅导班存在的问题,到底该怎么破?

第一:了解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重要的事说三遍。

你说,我很了解孩子啊?他好动、不爱学习、精力不集中……Stop!你这不叫了解孩子,你这只是挑剔孩子。

什么叫了解孩子?就是:他是谁?长处是什么?劣势有哪些?性格怎么样?爱好是什么?未来想做什么?我怎么能帮到他?

我有一个朋友,他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特别高的运动天赋,5岁时还成为了一家轮滑俱乐部的广告代言人。如果他能顺着孩子这个天赋发展下去,他儿子有很大可能在体育方面会获得好的结果。但自从孩子上了学,他就开始要求孩子跟别人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学习一直不好,天天总是向下。上了初中,他开始变着花样给孩子报补习班,银子浪费了不少,效果完全看不到。现在,那个热爱运动的小男孩,变成了既不喜欢学习又不愿运动的普通高中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手机、打游戏——既然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如玩玩好了!

现在的生活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在自己不喜欢、不热爱的生活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变得浑浑噩噩?可以说,正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有经验的家长们,亲手杀死了孩子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

说句实话,跟女儿一起成长的十三年,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观察者。通过她,我知道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完全无知的小肉团长成一个少年。跟着她,我好像重新度过了一次幼儿、童年、少年时代。许多回忆因此被打开,许多情感也因此而释怀。说句实话,她比我优秀的多。在每一个我觉得自己可能会出错的节点上,她都会做出让我吃惊的选择。也许是时代使然,现在的她,比曾经的我,要更加理智、更加冷静。

所以,要想孩子学的更好、活得更好,作为父母,绝对不能通过管的更多来实现。而应该退远一点,更多的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搭一把手。如果你能停下自己手里的指挥棒,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给你一个更大的惊喜。

第二:无论如何,周末也要留出一天的休息时间!

不要说孩子不需要休息,那只是你的错觉。不要说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孩子们经过了一周的学习,周末就需要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如果有哪些内容掌握的不牢,可以抽点时间整理一下,到下周开课时找老师提问。许多家长说,孩子不会的太多,根本补不过来。自己也没什么文化素质,帮不了孩子。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那就更不用上辅导班了。

因为辅导班的老师不可能从头到尾全都给孩子补起来,只能是点到为止。如果孩子差的太远,他们是不可能完全给孩子补回来的。你想,8小时的课内学习都做不好的事情,用2小时的课外时间就补好?你到底是太天真还是太贪心?

对于孩子来说,一周5天,每天8小时的学习,即使他没有认真听课,也会非常疲劳。如果你再给他加上周末两天,每天6小时的辅导班。我可以保证,他更不会有精力应对下面的学习。

世界上许多管理学实验都表明: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必须对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安排,保证劳逸结合。

所以,我建议,无论孩子学习好坏,每周都要保证他得到至少一天的充分休息。让他可以用这一天的时间,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进行一场充分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不会降低他的学习效率,反而会使他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女儿从上学开始,我们一直采取的办法就是:做完作业后的时间,由她本人进行支配。如果她在学校里就把作业做完,回家后所有时间都属于她,她可以尽情的玩。因此,她为了能多玩一会儿,每次写作业都尽可能提高效率,在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好习惯。

我见过许多家长,嘴上说你做完作业就能玩,但等孩子真的做完了作业,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给孩子加码。比如:你这个地方做的不好,重新做一下吧!你的字写的不好,练一下字吧!你读书少,再读两篇作文吧!……在一次次加码中,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荡然无存。以后他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抗:反正我写完了也不能玩,不如慢慢写吧,偷着玩一会儿吧。

玩没法玩,所以学也不好好学。这就是许多孩子真实的生活状态,但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时间的倾轧和不守信用。

所以,该玩的时候让孩子尽情的玩,该休息的时候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是孩子提高学习热情和效率的必备之道。

第三:如果真的需要补习,最好选择一对一精准辅导。

如果经过了很多努力,孩子还有许多知识无法掌握或者某科知识比较弱,那么给孩子报补习班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个报班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认真考察,找到最适合孩子需要和风格的老师。其次只要条件允许,最好选择一对一的精准辅导。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的知识结构像奶酪一样,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空洞。而且这些空洞,最开始时是小而且少的,这个时候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补上是非常容易的。但随着空洞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补起来的难度也变得更大。如果随便找个老师,随便辅导一下,这些空洞是难以全面补上的。但如果能找到一个对孩子非常了解的老师,或者老师能够从头了解孩子的空洞从哪里开始,那么有针对性的逐步堵上这些空洞并非不可能。

这就需要辅导老师能够做到像父母或者任课老师一样,从头开始了解孩子的状况,并有针对性的给予辅导。如果是普通辅导班的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学生,肯定做不到全面了解孩子的状况。只有一对一辅导的老师,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而且,如果找到了这样的老师,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急于见到结果,要知道从头开始补空洞,结果是难以快速显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急于求成,那么结果很可能功亏一篑。想想江河的堤坝吧,如果出现了空洞,最佳的办法是从地下一点点补起来,而不是把最上面的大洞补好就万事大吉。

我女儿小学数学曾经历了多个老师更换,导致基础不好。在几次考试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她爸爸开始给予她精准辅导(毕竟是小学数学)。在辅导中,她爸爸采取了倒推法,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开始,向前进行倒推,一步一步找到孩子知识空洞的起点,然后再逐渐给她补起来,效果非常好。现在,女儿掌握最好的科目就是数学。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辅导班只要不是必要,就坚决不要报;如果必须报,就报一对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不给孩子报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