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赵瑞雪
全国首届深度语文研讨会
暨中学语文小说文本深度解读与教学研讨会
12月8日
下午
16:00——17:00
李争红老师执教。《范进中举》(清 吴敬梓)
师:我们来看题目,范进是什么人?书生,准确说是老生。那么举是什么意思?举人。中举,就是中了举人。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分各种级别,像咱们今天有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科举考试也有很多级别,我们来看一下表格,正式的科举考试有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但是必须先要取得资格是不是?那就必须要先考中秀才。那范进的资格赛之路顺利不顺利呀?不顺利。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来,你来说一下,范进的秀才之路顺利不顺利?
生:不顺利,因为他从25岁到54岁,整整考了35年。
师:25到54岁,有35年吗?
生:没有
师:从20岁到54岁才考上了秀才。那么,考秀才和中举人差别大不大?
生:大。
师:文中能不能看出来?你能说说考秀才和中举人确实不一样吗?
生:中了秀才才能考举人,如果中不了秀才就不能进行举人的考试。
师:还有呢,中了秀才是不是很厉害呀?
生:中了举人之后,就是进朝廷当官。
师:中了举人可以当官,其实文中也有:中秀才的时候,胡屠夫也来祝贺他,但是把他臭骂一顿,但是中了举人之后怎么样?不仅是胡屠户就连周围人对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来看:范进的家境中举前应该是贫穷,地位非常低贱,中举后家境应该是富有,地位尊贵。胡屠户对范的态度?中举前……?
生:看不起,贬低
师:中举后呢?
生:阿谀奉承
师:中举前是辱骂蔑视的,中举后是奉承巴结的。来,你来说乡邻们。
生:中举前是互不理睬,冷漠
师:书上有提吗?中举前根本没提乡邻们,你怎么知道乡邻们对他不好呢?
生:因为他很卑贱,按大众思想来说,你什么都没有,我凭什么对你好呢?
师:你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很同情你呀。
生:但是他们会说我家里也很贫穷啊,也没人来同情我呀。
师:请问范进在什么时候最需要乡邻们的帮助?当他母亲在家里饿了三天,眼睛都看不见的时候,乡邻们在哪里?是不是说明对他不理不踩?那么中举之后呢?
生:也是奉承巴结
师:中举之前冷漠,还有奚落,这个词用得对不对,有没有奚落?我们再来看张乡坤的态度。
生:文中并没有说中举前张乡绅的态度,应该是不了解,没有看中过,心中没有范进这个人。
师:认识他吗?知不知道范进是什么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他的视线之中,那么中举之后呢?
生:也会有一种攀关系,范进中举的当天,张乡绅就找到他,送钱送房的。
师:这个表一下都能看出来。好,那么范进中举其实对他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看一段材料,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读:图(文本)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天。
师:中举之后不仅钱、米有人送,而且田产、店房有人送,并且有人主动到家里来当奴仆、丫鬟。明清时候的进士福利特别多,至少有四项:第一是中了举人就可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二是见了县官不跪,你见了县官不下跪,老百姓见了你还要行礼,这个地位上就有很大的变化了;第三个免除赋税劳役,不仅自己不用交税了,家里人也可以不用交税了,凡是投靠在举人名下的店铺、农田就都不用交税了。那么这条政策、这条福利会带来什么结果?就举人什么也不用干,就有很多的钱。国家要交这么多税,那我在范举人家里是不是少交一点就可以啊?第四个是免除刑罚,一般的民事诉讼可以不去,如果犯罪,举人是不可以动刑的,真犯了大罪,先把举人头衔去除掉,就相当于有了一道免死金牌是不是?举人果然了不得,当然,中举对于范进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可是对于他的乡邻们有什么意义吗?
生:因为中了举人他已经有了特权,所以他的乡邻还有胡屠户就可以依靠他享受这些权利,相当于有了官府的这种关系,他们家可以得利。
师:所以说为什么乡邻们或者周围的人都有那么大的变化。有一句话叫做:人因功名变,亲从利禄来。中举当天对他那么热情,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这与什么有关?功名利禄。我觉得本文讲的是一个特别励志的故事:一个读书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奋斗34年,最终证明了自己,取得了功名,所以他真的是一个励志的、具有榜样意义的典型,你愿意把范进作为你读书道路上的精神偶像吗?
生:不愿意
师:好,我请同学说一下
生:我不认为他是个励志故事。它可能讲到了他的励志,讲到范进读书到最后中举,但是它的侧重点在于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人,中举前和中举后进行反差、进行对比。作者的重点应该在这里,是讽刺或者是批判社会,而不是讲他是个励志故事。
师:好,你读的特别认真,提到一个讽刺或是批判。这篇小说是一篇什么小说?讽刺小说,它有很多讽刺意味在里面的对吧,那问题来了:你认为最具讽刺意味的情节是什么?给大家一两分钟时间交流一下,然后再来说一说。
生交流。
师:好了,时间到。好,你先说吧。
生:我觉得最具讽刺的情节可能是胡屠户前后的变化。
师:胡屠户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哪里?你可以具体来说一说吗?
生:第二段的:范进被胡屠户骂了,就说“你居然还想中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了,人家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然后破口大骂,到后面的第七段:他说,虽然是我的女婿,但是如今却做了老爷。第八段他打范进的时候,之前打得特别干净利落,现在打了一下之后就颤抖。
师:变化太大了是吧,这里面具有讽刺意味是吧。好,你来说。
生:我觉得它讽刺封建迷信,当范进中举高兴坏了,胡屠户打一巴掌自己的手疼。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他们太迷信了,他们根本不懂物理学,我知道了,这个情节太讽刺了。来,你说。
生:我认为最讽刺的是刚开始胡屠户对范进的语言和行为行为、动作到后面有很大反差。胡屠户说范进是一个现世宝,后面当胡屠户打完范进后,他说:我每日常说我的这个贤婿,学识又高品貌又好,和其他人作比较。在回家的路上,又低头给他衣服,这个是反差非常大的。
师:反差非常大。好,你说。
生:我想说两点。第一,他的乡邻们平常都是不理睬他奚落他的,但是等他中举之后却非常的热情,讨好他。第二点,范进考了35年,一下中举了,疯了。就是感觉科举制度给他的打击特别大,一下子太大的欢喜,冲击特别大。
师:冲击特别大,好,我也觉得有两个情节是最具讽刺意味的。第一个就是范进中举而发疯,还有就是胡屠户那一巴掌。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情节:范进中举这一段,同学们先自己自由地读一遍,体会一下范进中举而疯的那个心态。等会请同学演绎一下,能不能读出那个讽刺意味来,大家自己先练习一下。觉得练好的就可以举手。
图(文本)
生:噫!好,好了!我中了!
师:可以解释一下,刚刚这样读基于你怎样的理解吗?
生:还是就是他考了太长时间了,他对这个成绩觉得有点诧异,因为考了三十多年,突然考中就会有诧异感。可能他发现自己真的中了,会很欣喜到达那种癫狂的状态。
师:对,好,你的声音刚刚有颤抖,但是我觉得那种强烈程度不够,我希望有同学把这整段来读一遍,包括范进的动作,好,我发现有个同学声音很特别,我想让他来试一下,好,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读。(图,文本)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师:很好,请坐,这个喜剧效果读出来了。这段话是范进中举之后,止不住内心的狂喜,他的行为表现得特别疯癫。但我们大家想一想:中举是范进这个读书人大半生的梦想,这个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最辉煌最光彩的时候,却由于欢喜过头,喜剧瞬间变成了悲剧。你想想如果胡屠户这一巴掌没有把他扇过来的话,他就过去了。这个读书人应该是什么形象?文质彬彬啊,斯斯文文呐,可是我们看他成了一个什么形象呢?中举之后衣衫不整,狂笑不止,别人都拉不住,而且冲到集市上去了,所以这个反差、这个落差极具讽刺性。和我们心目中的读书人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讽刺性就出来了,他的喜极而疯、癫狂失态、斯文扫地,确确实实我们看出来吴敬梓对范进的描写是讽刺、夸张的手法,好,我们再来看如果这样疯下去,那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悲剧了,好在是胡屠户来治他这个疯,好,我们来看,我让大家来填个空。
图(这一巴掌打得( ) )
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填这个空,这一巴掌打得怎么样?想一个词或一句话,填好了就举手。来,你说。
生:我觉得这一巴掌打得心惊胆战。因为胡屠户他也知道中了举人肯定不会跟以前一样,万一这一巴掌打的不好了,然后人家不认自己,万一还下了地狱,特别害怕,虽然壮着胆子但是心里还是很害怕,从后面手早就颤起来了看出。
师:打得心惊胆战,可是胡屠户他怕范进吗?之前范进任打任骂,但这个时候不一样了,范进是举人老爷了,这一次打得心惊胆战。说的特别好,还有同学说吗?
生:打得懊恼不已。
师:打得懊恼不已,好,那就是后悔了。好,你说一说。
生:如果这一巴掌把他治好了那就啥事没有,如果没治好反而更疯了,他就从此毁了一个举人,自己心里估计也会很愧疚,觉得自己有罪。
师:哦,就是他已经后悔了?
生:他打之前是不想打的,但是迫于众人请求才打的。
师: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打的,好在是打好了,万一没打好怎么办?是不是这个意思?好。读得很细,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一巴掌打得有些讽刺意味。胡屠户打这一巴掌还说,你知道你中了什么?然后,打完之后打晕了,就好像范进自己没考上。
师:你的意思是?
生:我的意思就是范进其实去考这个举人,没有经过胡屠户同意,但是为在胡屠户面前证明自己。
师:哦,他为了在胡屠户面前证明自己。
生:也是在乡邻人面前。
师:那为什么具有讽刺意义呢?
生:因为从他这句话就能看出来,最后到底有没有考上,考上能得到些什么,还是由他来决定。
师:好。
生:其实我觉得这一巴掌打得非常假。都知道胡屠户是一个每天杀猪宰牛的屠户,他的劲是很大的,他应该经常打范进。但是第七段写道,他先喝了两碗酒壮壮胆,才把平日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拿了出来,其实内心里面还是不敢打。这一巴掌打下去肯定打得重,但是可能没有平时打他打得重。我觉得他打得非常假。
师:对,说得很好。
生:他们都是按故事人物发展情节来看问题,如果放在人物发展来说,这一巴掌打得正逢其时,推进了这个故事的发展。
师:太棒了,你从故事结构来说这一巴掌很有作用,推动故事发展。来
生:首先原文当中有一个回答是第九段这个巴掌打得亲切,我认为这是对范进这个角度来说的,因为这个角度是把范进打醒了。
师:好。就是他打得效果好,所以用亲切。
生:但是对胡屠户来说的话,这一巴掌打得很艰难,打之前喝了两碗酒壮壮胆。
师:对,太讽刺了,以前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个时候不敢打,以至于需要喝两碗酒壮胆。
生:对我们读者来说,颇具有讽刺意味。
师:颇具有讽刺意味,非常棒,把我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这一巴掌打得亲切,那是谁说的话?乡邻们。乡邻们说的话本身带有调侃性,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身上,而且是为了救他的疯病,打了一个中了疯的读书人一巴掌,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性吗?另外,在对胡屠户来说,这一巴掌前前后后心理变化,把他的小人嘴脸,他对举人的不可撼动的地位给揭示出来,所以充满了讽刺意味。好,我们来看他打的过程,细看下,范进考了一辈子,到54岁才考上,而且中间经历了发疯,最后治好了。你觉得范进这样衷情于科举考试,值得吗?那他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好,你说。
图(问题三)
生:我觉得他考的挺值得的。他肯定也是有别的路走,但当时他那个时代,读书人可以直接当官,有很多福利。他虽然有别的路选择,不一定比这个路更直接。
师:就是不走科举路,也可能活得不错。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但是肯定比这个难。写的讽刺,对于整篇小说里的人来说,当官发财就是一辈子最有价值的事。
师:但是如果是你,你会愿意一辈子考下去吗?
生:我可能会犹豫吧。
男生:我认为是不值得的,首先,范进他已经考了34年,只有这次中了举人,资料中说他引起周进怜悯,因此对他格外关照。结果才考上了秀才。所以如果没有关照,他考了四十年、五十年,终其一生,他还是不会考上举人。所以说这么做的意义价值又何在?其次呢,在当时那个时代上,他们的做官就是因为有四个特权,所以很多人都特别渴望功名,渴望做官。他选择做官,考举人的出发点是不好的,偏向功名。
师:读的非常非常细。你觉得范进读书动机不对。而且考上是大概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很有可能考不上对吧。好,你说。
生:我认为对范进这个人来说是值得的,首先根据原文可以推断出,范进可能是一个书呆子。因为他读书读傻了。在当时,他这种人除了读书一无所知。或者可以去教书,但是教书肯定没有当官的意义大。而且我认为在这些年当中,胡屠户肯定会接济他的,会接济他的话,范进就可以去考试。考中的话就会享受更多的利益,范进考上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证明范进这样做首先是动机不纯,其次稍微有胡屠户的支持,并且自己除了读书以外一无所有,就只能这样。
师:想到一条出路。教书不如当官。很有可能一直考不上。
生:很有可能一直考不上,范进考虑自己年龄这么大了,试一试才会甘心,他可能试试。考不上,也可以去教书。
师:最终还是可能会选择教书,再屡屡你的思路。好,你说吧。
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他向胡屠户借钱去考试,但是胡屠户不借。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去考,并且他的秀才也考了30多年,我觉得这应该是他从小的梦想。然后现在考上了是他的梦想实现了,他的人生也没有遗憾了。其次,他在这三十年的路程中,他忍受了很多人对他的歧视也好质疑也罢,他一直在默默做自己。还有就是现在咱们这个时代比较多元,可以在各个领域获得成就与尊严,但是在他那时候只有做官是自己成功的唯一途径,才可以一炮打响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而且儒家也讲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他把所有精力都投身到科举上,说明他想做一个好官,有自己抱负的人。
师:好,你说得特别棒。这个同学从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出发,范进这样的人是要遵循儒家这样的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他要一直考下去。只有这样,才把知识分子精神真正坚持下来。好,你说。
生:其实他们刚刚说的都是我想说的,因为儒家文化是历代古人到达的最高人生巅峰,升官发财,范进可能也想这个样子。
师:等会儿,刚才同学说范进是修齐治平的,这是他的理想。你说范进的理想是升官发财,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某种角度来说,说得对。
师:就是这个不矛盾是吧,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发财,行,我再深思熟虑一下。行。你接着讲。
生:范进肯定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范进这个角度来说,他肯定觉得这样是值得的,花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做这件事。但是从我的角度,我觉得他不值得,如果他真的有真才实学,不可能考了35年还没考上,当然这也关系到当时社会黑暗,当时范进能考上是因为考官周进的同情,如果他有真才实学,有很好的思想的话,他的最好的选择不是当官发财,他也可以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
师:哇,你太棒了,你代表了我们运城国际的孩子的理想。就是范进在他那个处境中应该这样走下去。但是我们今天,我们给他做个选择的话,决不能这样。好,你说。
生:就是刚刚都说到到儒家文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在这个故事里,平天下和治国没有讲到。修身齐家,就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课文没有感觉到范进他做到修身这一点没有,齐家就是保证自己家里有家风家规,但是这篇课文也是没有的。所以说,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前面两个没有做到,我推断出后面是不会成功的。
掌声
师:连前两个都做不到,何谈后面的呢?好,不管我们认为值不值,范进做了他的选择。实际上,我们想想除了这条路,留给范进的路还多不多?比如说做生意,经商,能不能走得通?为什么?来,你说。
生:明朝时期,朱元璋规定了一系列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比如说海禁,商人不能穿什么,有再多的钱也什么都干不了,而且对商人税也收得特别重,所以说经商是行不通的。
师:不要说范进了,那个时候这条路都走不通。那做个农民行不行?古代很多读书人都是一耕一读、半耕半读的,那我做个农民不也活的自在逍遥吗?从范进性格和他处境来看,他愿不愿意一辈子做农民?做一个农民或者教书先生可能勉强度日,但是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的贫穷和他受损害的地位呢?那么对他的最好的原则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在科举道路上最终取得功名利禄,当然这要冒很大的风险。当然,很有可能考不上,但是这就好像一个赌徒一样,只要你还在这个赌桌上,你就还有翻盘的机会。所以他不是一个值不值得问题,而是一个你愿不愿意赌的问题。好在范进最后赌赢了,终于可以去做官了。刚才有学生说,范进一定会是一个好官,也有人说,他连修身齐家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做治国平天下的事呢?好,我给大家一个选择,范进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官?还是腐官?还是脏官?好。你说。
生:我觉得范进最有可能做一个庸官。首先范进穷了大半辈子,第二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苦痛,他肯定会有所收敛,以免邻居议论纷纷。
师:其实你说的也是个贪官,但不敢大贪。
生:范进不懂官场的权衡利弊,但是张乡绅懂。所以他没什么能力贪得很多。
师:他的能力不足当一个大官是吧?好,还有没有呢?好,你来。
生:范进在向胡屠户借钱时,被胡屠户骂的狗血淋头,但是他会在心里想:我已经学了这么久了,我甘心吗?很显然他不甘心,是他考了并且考上了,我觉得是他不甘心、不甘平庸、不甘浑浑噩噩,所以我觉得他应该不会成为一个庸官。况且,范进得到乡绅给他的银子的时候,立马交给他妻子,我觉得他交给他的妻子不是因为胡屠户在场,因为他已经取得了举人,已经有了不怕胡屠户的资格。
师:哦,你说他把钱交给了妻子,证明还是个清官是吧?那不还是自己家的钱吗?好,我们请这位同学说下。
生:其实也从之前能看出来,范进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不太懂。就是说他这个人太单纯,哪怕是乡邻找他有事,他都不会当成事。
师:所以说,你觉得他这么单纯的人,以后当官会怎么样?
生:有可能是庸官,极大可能是脏官。因为周围一些人胡屠户、张乡绅他们把范进当成工具,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虽然范进他本身并不想这样。
师:我听懂你的意思了,范进本身是一个单纯的人,但周围那些人都不单纯,然后他没办法,最终滑向那个深渊。
生:对的。哪怕他本身并不想贪污,但是别人诱惑他贪污。
师:这么单纯的人在那个染缸当中,没有办法保持清白。好。你说。
生:我觉得范进有可能成为庸官。因为从20岁考到54岁,毕竟考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话,有句话就是活得越老越老练。从课本中可以发现,刚开始的时候胡屠户对范进持打骂态度,到后来张乡绅来的时候,胡屠户的种种行为和动作非常值得琢磨。因为首先他藏到他女儿的房间。我觉得他是怕硬。范进考了很久,应该懂人情事故,也应该能发现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从每天和他呆在一起,曾经打过骂过他的人,都没有发现胡屠户是欺软怕硬的人。所以我觉得即使到了官场,他也很难查阅出自己身边的人到底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师:他没有这种识人的能力是吧。好,注意这位同学回答的是从文中找线索、找依据。我们看一段文字,我们来细细推测一下。范进最有可能成为什么官?我们来看一看。
图(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文本)
师:范进再三推辞,这点说明什么?
生:从这段可以看出,看似范进是清官,不受贿赂。
师:我们一个一个说,再三推辞,你认为是清官是吧?对这个有没有不同解读?好,你说。
生:其实范进这个,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就是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还是地位高的人,突然找你,非要给你塞很多很多钱,你会要吗?不会,因为觉得他图谋不轨。
全场笑。
师:好,来,给你个反驳的机会。
生:我觉得范进知道了他自己已经中举之后,他就会踏入官场。而张乡绅是官场里的一个大官,张乡绅来巴结、攀关系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范进在这里能再三推辞,恰恰能说明范进是一个公关高手。
师:大家对范进的评价有很大距离,有人说他太傻,有人说他不懂官场,有人说他是公关高手,我们一句一句品,张乡坤急了。为什么张乡绅急了?张乡绅说: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其实在今天上午见没见过?根本不知道是谁。若要如此,就是见怪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这又说明了啥?来,你说
生:我觉得这就说明迫不得已。他不刚刚说,一个人为了攀关系,给你钱,你肯定不能要。方才说明他肯定也懂一点,所以说如果你不收的话,肯定以后使拌子。说明他不是不懂,他是真的不想要。因为他是看张乡绅急了。
师:明白了,就是确实不想要,但是不要又得罪人。来,你说。
生:我觉得他很懂人情世故,他就是在等张乡绅说这些话,他就可以理所应当的收下这些礼物,推辞是假的。
师:他其实不是真的想推辞,那他为什么要等呢?
生:因为他会依附于张乡绅,他需要给自己留面子。
师:他对张乡绅也是有需求的,你觉得有什么需求?
生:帮他升官位,得到利益
师:张乡绅曾经也是举人,有为官的经历。他有人脉资源,而范进刚踏入官场,这样理解很深。好,你吧
生:范进可能突然一个人给他一大把钱,范进他本人真的是单纯的。
师:所以还是单纯,那为啥要呢?不要就完了吗?
生:这里用了再三推辞,他是真的推辞。
师:这样看来我们的观点确实不一样。那我来问一下,张乡绅是要来干什么?攀关系。送钱给他要不要回报?范进此时知道不知道?知不知道这个钱和房子是要还回去的?而且还不是这么简单。那我问大家怎么还?最后收下的那一刻,是不是就知道将来要偿还这笔债?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范进有没有被张乡绅拉下水?完全拉下水了。他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贿赂,而且不止张乡绅一个人,还有很多人给他这种贿赂,他收了没收?他都收了。如此看来,范进必然成为一个贪官。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一个读书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他要修养自己的品格,他在得志的时候要造福天下。可是从范进的身上,当他不得志的时候,他能不能做到独善其身?做不到。他穷则卑怯懦弱、尊严尽失。当他可以做官的时候,我们也悲哀的发现,他很难做到兼济天下,最有可能就是同流合污、贪赃枉法。这不得不说这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哀,所以吴敬梓说:“一代文人有厄”,就是这个时代对文人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时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完全被功名利禄扭曲掉了。好,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现在科举制度已经结束上百年了,我们还会不会成为范进呢?我们请同学说一下。
生:会,依然不能免除攀关系这个事情。
师:就是关系还在,就有可能成为范进。好,你来。
生:科举制度是消失了,但中考高考官场还在。
师:你觉得性质还是没有发生变化。今天这个社会,一个人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是?不只会有这一条。为什么你还这样说?好,你说
生:现在的时代整个环境,相对说是一个快的时代。人们最简单的关系变成由利益金钱权力链接的纽带,所以说,要想真正生活在、融入在这个社会中,会在为范进那样的人,需要拉拢关系,依靠别人。
师:那就特别悲哀,因为我们肯定会成为范进。我们都想成为范进吗?
生:我觉得文中的科举制其实只是一个代表,一个象征。当今的科举制指的就是升官发财,得到更大的成功。然后,在文中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现在这个社会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那样夸张而已。
师:好多东西并不只是科举制度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理想被很多东西所绑架的时候,我们就很有可能成为范进。好,我再请一位同学。
生:我们会不会成为范进,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环境,第二是自己的处境。环境就是说我们处在一个周围都是居心险恶的人,你身边有什么人,那么你就会成为什么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如果我们是领导,比如说做官的、当校长的,如果是不起眼的小公务员,相反就不会有人贿赂。
师:时间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范进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运城国际的学生也可以有我们自己的选择: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
师: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