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今月;那冬,那月》

    后半夜时分,父母要赶早去街上卖小菜,夜色笼罩下我也起来帮父母收小菜去街上卖。将出家门时分,屋顶瓦檐间隙一弯月亮,皎洁如钩挂于天际,把瓦片照的明亮。瓦沟里的枯草依稀可见。月光下,枯草在屋檐上兀自站立。

    搬完东西,月夜下送父母去卖菜后,我伫立屋檐下细看许久未见的冬天月亮。清凉中透露着微微的冷意,许是下霜了吧。没有云,也没有风,只有一弯新月加之繁星满天,好似个梦幻的清冷世界。

月光如水,倾泄山村。

月光如银,洒满大地。

    天地廓清,江山寂静,天地之间就是月的主场。

    清冷的月光屋檐下伫立,远处高低起伏,层叠的山峦,若隐若现似暗夜下在看一副水墨画,一种朦胧之美渐生;不远处的水库,水雾若隐若现,偶有鹭鸶声鸣叫传来,才知鹭鸶刚渡水面,此景似“寒塘渡鹤影”惜无荷花来衬托“冷月葬花魂”之境。

    近处的枯枝,树木以及错落无序的房屋瓦檐,以及随意穿插的电线杆在月光下更显明了了。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渐响起,偶有邻村犬吠传来,鸡犬吠之,愈显山村的冬夜月,如此恬静而安详。

    冬月下的山村,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耀射人眼,只有皎洁的月光照射村落;

    冬月下的山村,更没有奔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喧嚣嘈杂,只有鸡鸣犬吠闻诸耳声,愈显山村宁静;

  “人间至味是清欢”在此时可以说人间至景是清寒。

    山水画需要留白,人生亦需要清净,在这清净之中往事的细浪渐浮脑海。

图片发自App

  小学时的冬月清冷而微寒。冬天的清晨往往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去学校读书。在月光照射下,几个小孩背着小书包,在斑驳的山路树影间摸黑行走。彼时小伙伴们衣裳单薄都冷的瑟瑟发抖,我们在上学途中路过一个栎树林时,将秋季落在地上的大片大片栎树叶用手收拢堆积起来,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火柴划着一根火柴。就这样一个小火堆便燃起来了,小伙伴们便围拢聚在火堆旁,伸出皲裂难看的小手一起烤火,等烤暖了手,火渐熄灭后便背起小书包再去读书。这时路上一抬头看见天边的月亮,偶尔看见路边枯草上的霜又觉得浑身变冷了一截,哆哆嗦嗦的搓着手走去学校。

中学时的冬月冷清而迷茫。读中学后要去离家十多公里的镇上读书,那时常常在周五晚上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起骑车,穿行过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回家。那时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月亮就是最好的路灯。再后来因经济、路途原因读书的伙伴渐少。冬天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冬季的夜晚,冒着冷飕飕的风骑自行车回家,一个人就想着早点回家就骑快点骑快点,还是不到家。那就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边骑边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心想最起码还有天上的月亮一直陪着我回家。再后来高考失意,我心中苦闷,我不想坐车也不想骑车回家,冬季的夜晚就一个人走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回家,那时对前途迷茫的我走累了会偶尔看看天上的月亮,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片迷茫,不知前路何去何从?

    原来陪伴我最久的是那个一直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自己。

    后来我读警校再后来成为警察后,冬季的月亮开始变得模糊。这时的我经常在房间里看书或值班工作,穿冬执勤在房间里始终没有衣裳单薄走山路那么冷了,冬季于我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月亮看上去也是迷糊了一截,只是偶尔在回家休息时才会更真切的感知到冬的冷,月的澈。

图片发自App

    由此我还想起了:初唐诗人张若虚关于月亮发出了哲理性的提问:到底是人先见到了月还是月先照到了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的月则更是意向多样: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喝酒豪爽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送别友人时的豪放阔达“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秋夜月下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各样各样,融情于月。

    张继眼中的月则是凄凉、忧伤的。《夜泊枫桥》时写下了日本人最推崇的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的月充斥被贬之苦。秋天在“浔阳江头夜送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后请商妇弹琵琶,从琵琶声中感慨商妇人生世事变迁时,同悲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一个人取酒独倾之悲苦;

    南唐后主李煜的月是亡国之君的悲伤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苏轼的月是坦荡豪放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与怀民《记承天寺夜游》时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自嘲与反讽;

  岳飞的月是充满爱国情怀收复失地,精忠报国的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蒲松龄的月是情感的月狐仙鬼魅在月色下衣袂飘飘,翩翩起舞只为感谢赶考书生前世的搭救;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月是大爱之月“一轮明月映天心”。

今月照古人,古月照今人。

  从古至今,月仍是此月,心绪不同,此月便不同;

  又或者天空之月每时都不同,它懂人间悲欢离合。它给每个或快意或失意的人以精神情感的寄托,随着人一起悲欢离合。

  生命如月,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之所以喜欢月,可能是因为它的本质——纯洁、包容、洒脱。它能够寄托古今的一切悲欢离合,它能过滤生命的杂质,最终化作这皎洁素白的月光,洒满山川大地,光照古今。

  天渐亮,月渐无。把月光装在心里,让这一缕缕凉凉月色洒在心田,耀射四方,弥漫于一望无际的心灵苍穹。

    日升月落,劈柴煮饭,炊烟袅袅,萦绕山村,感叹月光,感慨岁月,感恩生命悲欢旅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冬,今月;那冬,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