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妹妹qq聊天,末了,她敲出一句“幸运,今天能遇上你”。
真是幸运呵,天南海北的,在qq上偶遇。
曾经的曾经,十天半月都不会开一次qq。那时还很流行qq聊天,我却一点也不感冒。
呵呵或许是习惯性的落后于时代吧,除了电影,对流行的东西几乎从不动心——反正没本事追赶时尚潮流,索性做简单朴素的真我。
曾经,加入了几个qq群,于是,偶尔地开qq看一下年级、班级有无发布什么新消息,跟同学传个文件、照片、电影什么的。
后来,知道qq可以隐身,从此把状态默认成隐身,依然是一周都难得上几次线。
再后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不远的过去吧,开始有事没事每天上qq溜一圈,看看空间的好友动态。
通常都会有十来个好友显示在线,有时也看见她在,可是很少去主动招呼。
一直隐身,只对一两个人可见,其中,没有妹妹。很少跟人聊qq,同妹妹聊得也很少。
曾告诉她说,我很少上qq,有事可以给我发邮件,邮箱我倒是会天天查看一下的。并且强调,千万别发到我的qq邮箱,那个经常死活打不开。
(曾经很长一阵子qq邮箱让我烦得要命,总是有人把通知发到那儿,结果老打不开,耽误事儿。现在,没什么人再发什么通知了,邮箱却又能顺顺畅畅地打开了。)
寒假在家,聊起qq,我说,我回去改成对你隐身可见。回来后十多天了,今晚在qq上遇上,收到她的qq邮件,才想起这事,才赶紧改成了对她隐身可见。
她对我说:“幸运,今天能遇上你”,而我想告诉她:“幸运,今生有你”。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和她的文章,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和文字,但一直没能正式成文,今晚就把这个心愿了了吧。
幸运,今生有你
和妹妹很亲很近,平时却很少联系。
偶尔她给我转发个七七八八的短信我都嫌烦,可是转念一想,也只有对这么亲近的人才会发这种可能会被嫌烦的短信吧。
很少发短信,电话更没打过几个。
彼此的近况经常是通过母亲在电话中的转述才知道:她感冒了,钱包丢了,得奖学金了,我牙龈肿了,去教课了,去兼职了。。。
回家过年,某个下午,家里只我俩,我们就坐在北边阳台上的缝纫机旁,边嗑瓜子边天南海北地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我都没有想过我能和她这么不停地聊这么久,从来不知道她心里有这么多想法,不知道她有这么丰富的感情,不知道她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不知道在陌生人、亲戚、甚至父母面前安静的她竟然可以这么能说。
亲姐妹,有着太多的不同,却又有着太多的相似。
外貌上,她一直偏胖(其实现在也瘦了,体重跟我差不多),尤其是小时候,圆圆的脸咧嘴一笑,整齐的小牙都露出来,谁见了都欢喜;而我一直很瘦(现在稍好了点儿),比她高一点点。
她大眼睛,我小眼睛。她皮肤细嫩,我皮肤干燥粗糙。
亲戚一致认为她比我漂亮,甚至当着我的面赞她比我清秀。
第一次到我家去玩见到她的同学惊呼她比我漂亮多了。把这事儿说给大学同学听,装着一脸难过像,心里竟是美滋滋的。
性格上,她安静,内向(现在也开朗了一些),课堂上被提问,站起来会红半天脸而说不上几句话来;我聒噪,活泼,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偶尔答得不对不好被笑话也不在意。
她默默努力,勤奋,从不睡懒觉;我则懒,一放假回家就睡懒觉(说来也诡异,在学校我还真是很少睡懒觉,即便前两节没课,即便是周末、长假,一般也都不睡懒觉),任凭父母苦口婆心地说教,不睡到九、十点不起,暑假也不例外(大一暑假后,这个坏习惯才有所改善)。
父母不许我们看太多电视,她就从不主动去开电视,而我曾在中考前,耳中还回响着班主任威胁打电话到每个同学家里问家长我们是否看电视了的话,依然看电视。
她乖、顺,从不会和父母顶嘴;我则意见不一就和他们争。
她在家挨批评了偷偷哭(某日母亲说起这是我教她的法子,我自己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则一被重说便当着他们的面眼泪哗哗地往下掉,懒得掩饰。
她羡慕我高,我羡慕她皮肤好。
我希望自己能变得和她一样安静、内秀;不知她有没有想成为我这样的人。
外表有太多不一样,某些方面却是惊人地相似,或许其中有我影响的痕迹吧,但终归她也有自己的判断和品味,而她喜欢的正巧也是我感兴趣的,她所不擅长的我也不在行。
我俩都五音不全,估计是遗传吧。
十来年前,小虎队早已解散了,我却开始喜欢上小虎队,天天吊在嘴边说,时不时地瞎哼哼;后来她也喜欢小虎队,比我当时还喜欢。而他们90后的估计知道小虎队的都不多。
也许正是因为五音不全,我们都爱用文字表达。她会经常在qq上更新她的近况,我则在微博上写上一两句。
给我发的邮件,只是报告一下近况,却都带点文艺气息,淡淡的笔调是我所喜欢的。
高一时读三毛,立刻迷上了,回家亦是对其赞个不停。
现在想来,当时我肯定是对妹妹说我所知道的三毛吧,我应该不会跟父母谈论在他们看来是闲书的《撒哈拉的故事》吧。
后来,她也爱上了三毛,似乎比我还彻底,她喜欢她自由自在的流浪的灵魂,而我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的,我只是喜欢她的作品,以及从她的作品里走出的三毛,善良、敏感、聪慧、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对生活,对经历的人和事有着诸多深深感触的三毛。
上大学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而心理学是她的专业必修课,学着学着她也觉得心理学很有意思。
一起聊到小时候的吵吵闹闹,在家两人能吵得翻天,在外谁被欺负,另一个定是会上去帮忙打架的。
有时吵得很凶,甚至决绝地说出“以后有事不要再找我”之类的狠话,可是过后,几乎用不了一天,这事儿就能过去。
现在,我只隐约记得有这样的时候,却完全想不起当时的情形。
呵呵我总是说我心理有自动过滤机制,能过滤掉那些不快的事情。心理学上似乎也有这么个说法,但其实,我想,这大概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也许只是浓于水的血缘,对彼此都是不设防、不记仇的。
吵了一上午,吃中饭时就会好了,不用向彼此道歉——那太矫情——也不用来个握手啊拥抱啊什么的和好仪式,很自然地就把眼泪甩干,开始吃饭,说话。
两人都喜欢骑自行车,在室内闷得慌时都爱骑车出去转悠一圈,不用骑太远,只是出去转个十来分钟就好。
也都喜欢打羽毛球,彼此是最好的搭档,能来来回回打好久球都不掉地。回想当年,不禁莞尔。
那时我好像是上小学四年级,十来岁,她才读一二年级吧。看大人们打羽毛球,觉得有意思,而且觉着很容易,于是嚷嚷着要父亲买了一副球拍。
从此,两人天天在门前空地中间画一条线,拿着球拍把个球托来托去。
呵呵那时实在太小,手握拍子都握不紧,更别提把球打出去了。有时一挥拍,试图把球打出去,却是连拍带球一起脱了手。好一阵子就是那么托球玩,也玩得不亦乐乎。
不是一个爱回忆的人,但回想起小时候和她一起的点点滴滴总是觉得那么有意思,而且还很爱听父母讲我们更小的时候的事。
一直一直都想有个帅气优秀的哥哥(也许是羡慕一个小学同学吧,她哥哥学习又好,字又写得很漂亮,还很会画画),没有哥哥,有个姐姐也行呀,总之,就是不想当老大,尽管当老大也没什么不好。呵呵好笑的恋哥情节。
从来没有想过会和妹妹成为知己,无所不谈:追她的男生、她没敢告诉父母的秘密、我遭遇的各种七七八八、各自的室友、喜欢的作家、作品、旅行游玩、兼职经历、将来找工作的打算。。。
现在很是庆幸有个妹妹而不是哥哥,对着哥哥,想必我不可能把私密心事说出来。
哥哥,想必不会和我一样喜欢三毛吧;哥哥,想必不会和我一样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吧;哥哥,想必也不会对我讲他的小心事吧;哥哥,想必也不会给我发带着文艺气息的邮件吧。
妹妹,幸运,今生有你。
20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