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能征服乾隆,全是渣女搞事情?

最近,闹很大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命很重要)运动,仍然在持续刷屏中。虽说,崇尚包容性的文娱圈,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声援抗议,甚至各种道歉,可以说是线上线下都“卑微”了。然而,似乎怎么做都无法,使这如暴风雨般的愤怒平息。


面对疯狂“示好”,抗议者们不咋认可也就罢了,但令人迷惑的是,越来越多的新闻表明,这事儿的发展,甚至有点“跑偏”内味儿了。比如前不久,HBO宣布,下架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因为《为奴十二载》的制作人John Ridley认为,这片儿的存在,就是完完全全的种族歧视啊!


的确,《乱世佳人》改编自小说《飘》,描述的正好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对蓄奴制度的美化,以及对黑人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它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拿如今进步的思想,去一刀切作者在特定时代下的价值观,有必要吗?于是,社交媒体上对这事儿,简直吵开了锅,一派力挺《乱世佳人》,一派觉得电影下架大快人心。


行吧,别人的“家事”,咱也别多管多说。但无论如何,《乱世佳人》中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去铭记的,那就是以女主斯嘉丽为代表,上身演绎的那一件件华服。这段爱情故事,所发生的的历史背景,同样也是19世纪60年代,“新洛可可主义”服装发展的鼎盛时期。

片中那些,拿绿色天鹅绒窗帘做衣服,需要佣人才能完成的穿搭,不仅是神·还原,还有更多有关那个年代的时尚,浮夸到意想不到。


下面,有关“洛可可风”的一切,就让忙总从“败家”的法国皇帝们说起……


 ——


严格说起来,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洛可可Rococo”这个词是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拼出来的。而与它有关的第一位皇帝,就必须认识一下,在位时长横跨了两个世纪的路易十四了,他执掌下的法国,成为了欧洲最强国,那时的服装主流,还是巴洛克风服饰。本来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罗马,带着宗教色彩,有了法国的加工,所表现出的形式就是既庄严又华丽,但本质是还是服务宗教与权贵。


作为洛可可的前辈,巴洛克和它最大的共性,就是一样烧钱!多亏了路易十四的“壕气冲天”,当时国内大力发展纺织业,服装产业也跟着“沾光”抢占C位。为了向别人安利自家的穿搭,法国人还每个月做出等比或缩小的时装人偶,装入箱子运往欧洲其它国家。


路易十四在位72年,等下一任路易十五接班时,已经是曾孙辈分了。得益于曾祖父的财富积累,这位皇帝玩的很花哨,大概是年轻人对巴洛克风审美疲劳了吧,所以,颜色柔和、甜美可爱,但是更烧钱的洛可可风,正式出道了。


不过,定义这个新风格的,不是皇帝本帝,而是他的首席情妇、法国著名渣女——蓬皮杜夫人。她本是落魄金融家庭的私生女,长大后,嫁给了“救命恩人”的侄子(也是位金融家),才真正跻身上流社会,当起交际花认识了伏尔泰等人。


要说这个女人的一生,实在有趣,她的野心,远不止于当富太太。成功打入贵族圈后,她瞅准了路易十五,并最终在27岁参加假面舞会时,上位当上了皇帝的情人。当然了,化身绿帽侠的老公,很不好受,但无奈情敌太强,他只能忍气吞声,还差点被“流放”出国工作。


再看蓬皮杜夫人这边呢,过得相当滋润。作为皇帝的情人,她会陪同露营,打猎,办晚宴。不过,主持后宫依然不能使她满足,她知道只有自己靠得住,于是按照计划转为事业型女强人,参与了凡尔赛宫的创建、建造爱丽舍宫、资助出版《百科全书》,培养了布歇在内的一批实力派艺术家。

在她打造的建筑里,大量使用贝壳、石膏线做装饰,虽然会有巴洛克时期的卷草纹,却多了几分活泼,甚至还用上了中国风元素。


等等,这花里胡哨的颜色和花鸟背景墙,是不是很眼熟?


不用怀疑,这些中国风装饰正是乾隆皇帝“安利”的。

因为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没断过。18世纪30年代,路易十五和蓬皮杜夫人恋爱的时候,恰好是乾隆当皇帝,花哨热闹的“农家乐”审美也代表中国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

乾隆“农家乐” vs  雍正“极简风”

法国贵族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让丝绸画师人手一本《中国图谱》。而颜色丰富,充满自然气息的龙、凤、花鸟图案,正合蓬皮杜夫人的眼缘。

布歇想象中的中国

经过一番中西方融合,最先运用于建筑的洛可可主义就诞生了。洛可可诞生于法国宫廷,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而兴起的,是单纯的享乐主义产物。

而洛可可主义风格,在服装上的运用,就变成了充满少女心的,碎花、蝴蝶结、荷叶边和蕾丝。在蓬皮杜夫人的疯狂“带货”下,它很快成了上流社会的流行趋势。


如果说巴洛克风是“女王气场装”,那么洛可可风就是“小女生撒娇裙”了。同样要穿裙撑和紧身胸衣,可洛可可更减龄,看看对比就很明显了。

巴洛克(左)洛可可(右)


不过,这份儿浪漫,当时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因为工业化之前,布料全部是手工限定品,像中国丝绸、印度碎花棉布、手工蕾丝等面料,由于运输成本高、工艺复杂,就算没有等级森严的法规限制,普通人也根本买不起……


再说回“洛可可创始人”蓬皮杜夫人,因为“时尚艺术两开花”,她成了路易十五最爱,也成为同时期艺术家的学习典范。但她的爱好都烧钱啊……据说,光是每年花在私人剧院的钱就至少要250万锂(约不到2500万两白银,要知道清初的一品文官年薪才180两)。


不过,没关系,路易十五也是真“宠妻”啊,每年维持宫廷运转的开销,占国家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王室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公主准备嫁妆,皇帝却还在为情妇掏钱包。


所以等孙子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继承王位时,家里被败到只剩底儿了,百姓更是苦到连饭都吃不起,可就是这个时期的洛可可风服饰,继续在浮夸路线上越走越远,裙撑宽到要侧身才能进门。

有钱人喜欢戴假发不说,还要在假发上放装饰、撒面粉,插水果、鲜花都是小儿科,有些贵族为炫富,甚至连帆船模型都用上了……

他们的衣服到底有多“贵气”呢?以“剁手女王”玛丽皇后为例吧,据说她光是买衣服,一年就要花400多万锂。而当时一个熟练成衣工每月收入是4锂,高级一点的在35锂左右。也就是说,普通女工辛辛苦苦一辈子,也赚不来玛丽皇后一年买衫钱。


按照剁手速度,以及借钱过活的王室生活,玛丽皇后顺理成章得了“赤字夫人”的名号……

其实买买买不停,贵族们也吃不消。可在18世纪末,传统服装制度早没人遵守,有钱人只要花钱就能穿漂亮衣服。为了强调自己的特权地位,权贵们不得不用衣服死撑,攀比之下衣服才越变越奢华。没钱做新衣服的贵族怎么办呢?有些人抖机灵,发明出了用面粉掩盖蕾丝陈旧变黄的招数(浪费粮食的习惯可不好……

而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们开始崇尚身体的自然状态,把累赘的假发和大裙子扔到了一边。自然、健康的新古典主义,暂时终结了奢华的洛可可风。


不是有句老话说,时尚是个轮回么。等革命过去没多久,女装又恢复了华贵与鲜艳。


在19世纪20年代,女装的腰线渐渐下移,移到了正常位置,裙摆变大形成X型,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铺垫下,洛可可风在50年代,又杀回来了。不过别慌,再次回潮的它,没那么“纯”了。 像高定之父Charles,改良的鸟笼裙,还有公主线西装,保留洛可可时期的浪漫,又减少了极繁装饰的“油腻感”,它不再是贵族专属,漂亮的公主裙得到欧美女性集体打call。


为了与18世纪的奢华风格有所区分,50-70年代出现的风潮被人叫作了“新洛可可时期”。斯嘉丽以及茜茜公主身上穿的裙子,正是“新洛可可风”服装。

——


然而,尽管换了个马甲,洛可可的这次回归,并没能“兴风作浪”太久。随着接连的战争和权力运动,女性逐渐走入社会,以及Charles带头开定制店,服装设计师代替裁缝,在时尚行业有了话语权,服装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元。洛可可风大裙子,最终在紧身胸衣被脱下的那一刻,和人们说拜拜了。

虽然,洛可可风的退出江湖,是解放女性身体的大势所趋,但并不代表它就完全消失了。要知道,这种浪漫可爱的元素,在后来慢慢被化整为零,成了现代设计师们的创作素材,即使是现在的设计中,仍然有它的“身影” 。


Coco时代的直女风Chanel,传到Karl Lagerfeld手里被“掰弯”后,也成了洛可可风的“俘虏”。在2015春夏高定以及早秋系列里,蕾丝、蝴蝶结、荷叶边齐上阵,组装出了甜美的蛋糕裙。

同样是出自老佛爷之手的,还有Fendi 2017春夏系列,自然系印花和轻亮明快的颜色,让少女们忍不住剁手。

而在今年,洛可可风又“卷土重来”,就连男生的少女心,设计师都照顾妥帖了。


无性别时尚代表Thom Browne,把2020春夏系列安排在一片全白的秀场中,男装西服与复古裙撑,紧身胸衣,薄纱,不同元素叠加在一起,成为使用洛可可元素的优秀课代表。

Moschino 2020秋冬系列,贵族少女同款高发髻和印花公主裙齐上阵,浮夸了几个世纪的裙撑,打造出小特里亚农庄园和蛋糕(一个是玛丽皇后的住所,一个是她最爱的美食),令人生出皇后回魂的错觉。

还有复古砖家Alessandro Michele,把Gucci 2020秋冬系列,打造成了带有哥特气质的洛可可复古清新装。18世纪的蕾丝裙、蝴蝶结和21世纪的西服同台竞技。而如此乱炖之下,服装整体却毫无违和感,对于这位时尚大佬忙总自动respect。

虽然我们经常diss洛可可风是“暴发户”,总把它当反面教材 。但是任何一种风格背后的历史底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值得我们欣赏铭记致敬。在今天,洛可可风变得人人可以拥有,它不停“变身”,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姐妹们的服装风格有了更多的选择,哪里会有嫌弃的理由?


别忘了洛可可风里,还有我们的中国元素呢……



(资料以及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洛可可能征服乾隆,全是渣女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