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和棘轮效应

看《大学》经文中的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商朝的时候,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会认为这位精明的国君的治理,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一天,这纣王就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的使用这一双象牙筷子就餐。结果被箕子看见了,就劝说你最好越用越快收起来。纣王说我用过筷子怕什么呀,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的也对这事儿都不以为然,认为这的确是箕子小题大做,就是用一双筷子而已。可是箕子忧心忡忡。很多大臣问他原因的时候,他就说了,你看,纣王现在用象牙做的筷子,用了这种筷子以后,就不再会用那种土制的瓦罐盛汤了,这肯定得用犀牛角的做成的杯子,美玉做成的饭碗等。有了這象牙块儿,有了这个犀牛角杯,有了这枚玉碗,难道他还会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那餐桌上估计顿顿就得是美酒佳肴了,这要吃的是美酒佳肴,那肯定穿的就是绫罗绸缎了。那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估计就得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整日享乐了。这样的后果我想想都不寒而栗。结果,真被这箕子说中了,没到五年,商纣王因为他的恣意交出商朝的江山。

讲这个小故事是想说呀,什么叫做本乱而末治。其实这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不仅传递了本乱而末治的依据,更运用了现代经济学一种消费效应叫棘轮效应。这在经济学里又叫制冷作用,指的就是这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之后啊,他是有不可逆性的。也就是说这往上调整容易,往下调整可就难了。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因为习惯效益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会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也就是相对于自己过去最高峰值时候的收入。这个效应是经济学家普森被提出,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也就是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会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个观点,杜森贝也认为这实际上很难操作。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中的技术。消费决策还取决于消费习惯。

所以,棘轮效应重新来看沟通复盘力。用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非常容易理解,叫“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在物质不再匮乏,生活必须品不再靠计划供应的时代,什么保健品、营养品、吃饭、穿衣、文娱活动极其丰富的家庭生活环境载体,由奢入俭很多人说这有点不合时宜。没错,这棘轮效应是出于一种人的本性,人生而有欲望,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也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求满足。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啊,我们对欲望这事既不能禁,也不应该放纵。对于过度的极致贪得无厌的奢求,得有根儿弦儿,知道和自己沟通,知道逻辑清晰加以制止。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的话,过度放纵奢侈,没能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必然会是自古富不过三代,就会出现很多“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情况出现了。

你认为在物质不再匮乏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简朴的生活习惯吗?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细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微知著和棘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