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鼓励孩子学声乐,孩子都从中得到了什么?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为什么从小让孩子学声乐呢?当然不是为了当歌唱家,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声乐是要教会孩子使用声带“这门乐器”,来表达音乐。唱歌其实是一门综合艺术,希望来到吉岛梦想基地的你,能成为一个“音乐满分”的小朋友。让孩子学声乐,不仅对于考学有所帮助,且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诸多益处。

1.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

语言是左脑思维,音乐是右脑思维,唱歌时左右脑是同时应用的。孩子在学习唱歌的时候,得记住歌词和旋律,如果跟随音乐做一些律动练习,那就还需要记住动作。这些都会在不经意间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也会更有利于记忆力的发展;

2.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唱歌除了对孩子的记忆力有促进作用,也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一首好的歌曲,歌词往往也是很优秀的。孩子学唱歌曲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扩展了词汇量,还在无形中学会了更多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我们一般还会要求孩子在唱歌时吐字清楚,最好能带着感情,有强弱、快慢变化地歌唱。这样就能让孩子更正确地发音、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结构,等等;

3.锻炼身体

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人体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气等,每天都把它理顺了,调匀了,练足了,无形中促进气血的循环,那对身体肯定是有帮助的。还有腰腹部肌肉的收缩,腔体、管道的共鸣等等。总之,唱歌是需要化巧力的,要身体各部分都调动起来,唱歌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

4.建立自信心

学唱歌可以有很多比赛、表演的机会,对孩子建立和增强自信很有帮助,特别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说对孩子影响和受益是终生的;

5.培养孩子的审美

声乐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不管什么歌曲,都紧紧围绕着生活,围绕着我们的情感。在歌曲中,我们体会着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我们一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点。“这首歌真好听,”“我最喜欢唱这首歌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审美取向的体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特定的审美思想

6.情感的培养

客观的讲,同龄人中,懂音乐要比不懂音乐显得更有活力,更有思想,更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能力。因为唱歌本身也是一个抒发感情的过程,每首歌所表达的感情都不相同,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唱的歌越来越多,能感受到的情感也会越来越丰富


关于用声的误区

一般概念的发声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却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强大而丰富的、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

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必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

关于呼吸的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

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吸气扩张的状态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显然是大有区别的。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声音“搭不上气”。也就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

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鼓励孩子学声乐,孩子都从中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