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烟不误砍柴工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在做“重要的事情”(比如出门)之前都要抽支烟的?

习惯的反噬

你在面对重要场合前会做什么准备工作?几乎所有烟民都会选择来上一支。香烟中的尼古丁以及尼古丁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替宁会短暂提高体内血清素的供给——血清素通常被认为可以起到镇静作用。虽然很难说一支烟里携带的尼古丁是否能提供足量的镇静作用,但是有一个时间缓存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就是烟气吸入时带来的刺痛感,有的时候你甚至希望这种感觉可以更强烈一点。这和有的人下决心准备“勇敢一把”时,紧握双拳的感觉类似——用肉体上的痛觉转移注意力。

没有人一开始就默认知道抽烟有这个“好处”。或许是太紧张,想用一个熟悉的习惯给自己提供安全感;或许是受人“蛊惑”,就好像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也没有上厕所抽烟的习惯,直到戒烟前一两年的某一天,一个哥们儿跟我说,蹲厕所时抽烟特爽,我才开始主动“学习”了这个技能。

这个“准备工作”效果很好,于是你立刻就把它加到了你的习惯池里。而习惯的践行过程是不需要意识参与的。不仅如此,习惯还“智能”地把这个操作添加到了处理任何让你感到焦虑的事件中来,好像电脑中一旦出现就无处不在的病毒,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它已经成了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进行的仪式。

根据心理学家Joel Hoomans博士的说法(https://go.roberts.edu/leadingedge/the-great-choices-of-strategic-leaders),一个普通的美国消费者平均一天要做35000个决定,其中绝大多数(即便没有35000个那么多)决定的决策过程都没有经过意识的投票。比如早上起床时,你是应该先掀开被子,还是先坐起来,下床后先迈哪条腿,先穿哪只拖鞋等等。你的潜意识早已根据你的习惯和当时的情绪做完了决定。而当”你“注意到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或者潜意识需要”你“参与的时候,你的意识会自然又想当然地把它”合理化“为你自己做出的决定。

《神奇遥控器》就是根据这个概念拍成的电影。主人公无意间获得了一个可以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智能遥控器,他经常用遥控器快进掉他感到厌烦的场合,这样一来,他就不必有意识地忍受不愉快的事情,只把注意力放在让自己开心的时间里。久而久之,遥控器“智能”地学会了他的选择习惯,直接快进了他的整个人生。

“主动”浪费的时间

一支普通香烟一般要燃烧七分钟左右。即便是烟量轻微的烟民,一天五六根的烟量也会白白消耗掉半小时的时间。比较常见的烟民是半包到一包,这意味着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在字面意义上“弹指一挥间”的时间里溜走了。这个时间的消费也许是必须的——毕竟每个人都要休息——但总体看来,吸烟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即便没有,也会给别人留下倦怠的印象。抽烟是时间碎片化的帮凶之一。

单纯是时间上的花费还在其次。我们已经把抽烟当做了做完一件事要休息一下再做下一件事的借口,而当你有意识地记录一下刚刚过去的一天都做了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花在“准备”做一件事的时间远远长于一两支烟的时间。这里面暗涵着一个可怕的事实,抽烟不止让你“主动”地浪费了时间,它还让你被动地消耗了精力。如果你还能回想起多年以前,你不抽烟时的精力状态,或者哪怕只是观察一下周围同龄人在不同事件之间切换的反应速度,肯定不难发现吸完烟后,你更难对接下来的事情打起精神。

很明显,为了给下一个任务营造积极的状态,你并不是在抽烟,而是在用一个低效的方式调整情绪。看了前面内容的朋友应该了解,长期吸烟人群的平均多巴胺水平低于普通人15%-20%,是典型的“不快乐患者”(别担心,这是这本书造的词,医院还没有把它定义成疾病)。值得庆幸的是,这不会是一个永久的状态,从停烟之日算起,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如果从今天开始算,那么未来三个月中的某一天,你突然会感觉自己的精力都回来了,情绪、状态包括身体力量都会上升一个台阶,你甚至可以感受到重新变得年轻。

吸烟的“好处”

“不对不对,你说的不对!”你大喊,“明明抽烟让我变得更冷静更专注,而且只要我想,我可以比别人在一项工作内容上坚持得更久!”抽烟让我们变得更专注吗?你需要认识到,吸烟所有给你的美好的假象都是尼古丁用压抑了你正常的状态换来的。尽管尼古丁可以在我们身体里长期停留(2天,好吧,也不是很长),但实际上它对影响从我和我有过实际接触和了解的人群状况看,一天中能够带来“满足感”的抽烟经历少之又少。

不管你是一个一天只抽一两支的“极度有自制力”(控制烟量的压力远大于放飞自我)的吸烟者,还是一天两包的吸烟“狂人”,都无法避免你的身体对尼古丁的耐受性与日俱增的事实。说句人话就是你会越来越感受不到吸烟的快乐。这种感觉就像在冰天雪地中围在一个快要燃尽的火堆旁,它的温度已经越来越低,但在它真正熄灭之前,你只会想要靠得更近而不是赶紧起身找到真正温暖的地方。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最擅长把身边的事物工具化。烟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但无一例外是糟糕的使用场景:

1. 频率切换器:你认为吸烟“解乏提神”,从运动的状态快速平静下来,你习惯抽一支烟;

2. 心理准备器:你认为走出舒适圈之前,吸烟“帮”你调整心理状态,舒缓压力;

3. 情绪转移器:你认为抽烟能帮你“冷静”下来,尤其是当你感到烦躁消极的时候。

当你认为抽烟有着“磨刀不误砍柴工”似的神奇作用的时候,你大抵认为它自带了以上几种功效。但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自我们对事情本身的过度思考。过去几年的“无烟生活”中,我所遇到的麻烦和挫折远远多于抽烟时候的水平,但我从没想过用烟来解决麻烦。因为它确实不能帮我找到任何问题的答案,还会让我联想起过去无数次放弃抵抗抽烟诱惑的挫败感——这绝对不是身处消极的你想要面对的。

吸烟不能帮我们解决任何问题,连让我们逃避问题也做不到,它最多能把事情拖延一两支烟的时间。但任何棘手的问题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想要解决它也需要用到同样的东西:时间。抽烟显然没有制造时间的能力,反而会把时间拉扯得更加碎片化。当我们没有把时间用在处理问题上,而是用在了“准备”处理问题上时,你的内心其实已经把这个“准备过程“计在了处理问题的账上。在外人眼里,你总是在”拖延“做事,只有你心里清楚,“立刻”去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

好在,这些困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根烟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