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札记之一: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忘初心。小学语文老师就教过我们:要想读懂一篇文章,我们需要了解文章产生的背景、事由和目的,采用什么文体,作品类型。

相传,当年老子想出国定居,搞不定护照,只好去找关令尹喜走后门,求这位军政主官帮忙。那年头找人办事也是要请客送礼的,孔子就声称听他的课要先送十块腊肉,还把这个称之为礼仪。可老子是高级知识分子呀,自然不屑送酒送肉这类俗套。通过交谈,老子发现尹喜好读书,爱谈古论今,他们的交谈很可能就提到了《易经》注解,当时很多人都在批注《易经》,最著名的就是孔子。要知道,一直以来,人们多爱以谈论《易经》显摆学问。老子决定投其所好,以论证《易经》中关于道与德的观点,撰写一篇论文作为礼物送给了尹喜,一则在古代,双方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多采用这种文体,二则给领导送篇作文,汇报一下思想心得,算不上行贿受贿。尹喜欣然收下老子为他精心准备的这份礼物,自然也帮老子办成了事。所以,道德经的著作权是老子的,但所有权应该归尹喜,这是废话。

现在我们知道了,道德经是一篇论文,采用“首先提出论点,再从多个方面反复阐述论据和论证”的论文结构。在道德经开篇,老子首先提出论点“道可道非常道”,针对的就是他们交谈中提到的《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所以说,《道德经》是老子论证易经观点的一篇论文,是在论证易经的基础上撰写的哲学著作,主要论点出自易经。如果了解并抓住这个关键点,对我们阅读理解道德经将会有巨大帮助。另外,道德经是一部严谨、“枯燥”的自然哲学著作,不是文学作品、杂文集,更不是诗歌散文。我们在阅读道德经的释文时,务必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考证,去伪存真,摒弃那些臆想抒情的成分。

由于《道德经》忒牛B,大家多误以为道德的观点是老子率先提出的,实则更早出现在《易经》。但是由老子全面论证,并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所以老子的《道德经》被公认为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华文化的瑰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札记之一: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