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被内卷出更年期?

看到一则新闻说广西南宁有一45岁的女教师,因单位内部内卷,更年期提前,具体是怎么回事?

新闻是这样说的,说这名女教师在学校认真努力工作,在三十几岁的时候便获得了中级职称。然后,她们考研组的人都达成一致,得了中级职称不可以了,不再拼高职。所以她便安心的教自己的书,过自己的生活。可谁知,那些同事们虽然都口头协议好了,但私下里还是一个接一个的评了高级,就只有她一个没变,待遇的差异还有机会的差异尽显。于是她也急了,只能努力考取高级职称,但这个时候整体竞争就是越来越激烈,年轻的教师也同样在努力,而高职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她一度没有评选的机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她的努力屡屡不见效果。抑郁、焦虑接踵而至,最后导致身体发生异常,去医院检查发现,更年期来了。

看了这则新闻,我想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事之间口头协定后又各自评了高级这事,怎么说呢。同一个单位内部被新闻小编说成内卷,似乎也没毛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评高级职称难道不是个人的上进吗?我们每天那么辛苦的努力付出为了什么?说好的是为了人生目标,说实在了不就是为了钱吗?能评上高级职称提升待遇包括退休金都会上一个档次,为什么不可?这能说人家有问题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这其实不能叫内卷,高级职称是全国的,又不是只是你学校自己的,只不过他们在一个团队里罢了,但是话说回来,人总是要在一个团队里的呀,你难道能自己成为一个集体?

再说口头协定这个事,这让我想起以前听说的一个笑话,也不是纯笑话,是真事。就是说一个人高中的时候,问同学们晚上回家还学习不学习,结果同学们告诉他:学什么习啊,9点就睡觉了,睡前看一个动画片。结果他信了,他也这干了,但考试下来,他在班级扯尾巴,以致于老师一度要求他留级甚至退学——因为影响升学率。后来,他才知道,同学们回家几乎没有12点之前睡觉的,都学习到凌晨!这也叫内卷吗?不,这叫竞争!

努力与否,是自己的事,说不说出来也是自己的事,所以别人怎么告诉你,别人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谁让你那么天真呢?有些事是要讲诚信的,但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叫不叫诚信,就比如上进这件事,到底属不属于诚信的范畴,我觉得有待商榷。那么同理,一个考研组的同事们聊天说“我们都得个中级职称就可以了,不要再评高级职称了,怪累的”。这样的话就能成为一个固定协议,大家都必须遵守吗?显然不是。遗嘱还要三方证人呢,你这找谁评理去?

所以,真的特别同情这名女教师,也只能是同情,怪不到同事们。要么就摆正心态努力争取,要么就放松心态认清事实,别人评了就评了呗,谁让自己那么诚实了(其实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不上进,评职称是自己的事,难道一定要大家都怎么样你才怎么样吗?这也是被迫的)。接受自己的现状,就像之前一样教自己的书,等到退休,不也一样吗?其实除了自己没像别人那样有个高级,自己也没少什么,再退一步讲,如果你一直不知道或者别人也没有评高级,你不也还是这样吗?这是心态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没临到自己头上,说别人的事总比自己的事轻松,大部分是这样的。但是,与其说把自己40几岁的身体搞快10年,难道就好吗?这种事临到自己身上了,也要量力而为,看开些,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它可是要跟着自己到死的。自己后半生的生命质量可能与钱关系不大,但与身体的关系可是大大的,不是吗?

最重要的事说完,其实还有一个更年期的问题。医学上讲,女人的更年期是45-55岁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也有45岁进入更年期的,只不过现在人都会保养,多数人都会稍晚些。这个女教师更年期实际上也未必就提前了多少,但情绪的原因肯定是导致一定程度的提前了,具体提前了多少,这个谁也不好确定。所以我觉得小编这篇新闻纯粹就是为了博人眼球夸大其词,而且有用词不当之嫌。

“内卷”这个词不知道怎么一下子成了网络热词,其实这个词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都用来表示一定范围内部的激烈竞争。从这个词义上,结合职称晋升这件事,我也觉得不应该用内卷来评价这件事。人家想评个职称,想更晋一级就是内卷了?那照这么说,广大学生都不要努力学习,不要竞争中高考了——因为这是内卷;科学家也一团和气,别有的人搞尖端研究有的人平平庸庸了——因为这是内卷;上所有的书友都不要努力把文章写好,写差不多就行了,千万别想着精进——因为这是内卷。把正常的努力上进都叫内卷,显然是不对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新闻媒体也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辞,不要过于夸大,我们看到的文不对题的内容还少吗?一个惊天动地的题目,内容平平,甚至题目指东文章讲西。不知道这种现象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转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45岁被内卷出更年期?)